风景无关风月

时间:2022-08-04 10:59:01

【摘要】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所总结的理念及规划方法,从问世以来即被奉为经典,尽管近半个世纪以来,很多曾经新颖的论点都已经成为常识,也有很多偏激的观点遭到质疑,但当麦克哈格当初振聋发聩的呼唤言犹在耳,其经典的“千层饼”模式也已经衍生出一系列的后续理论。

【关键词】麦克哈格 景观 千层饼模式划

【 abstract 】 time frame of the design with nature is summarized and the concept planning method, from that since the advent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classic, although nearly half a century, many once novel arguments have become common sense, also have a lot of extreme views were questioned, but when the time was the call of the materialism, imaging, the classic "vol-au-vents" model also has derived a series of subsequent theory.

【 key words 】 case landscape pattern time vol-au-vents stroke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麦克哈格并非一个空有热情和野心的环保人士,他的毕生理论以他的自然演进、“千层饼”分析模型为代表,显示了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遵循自然演进过程

自然演进的过程,包含各种变化现象和自然规律,对人类而言有利有弊。有的地区为人类提供淡水、种植场所,而有的地区的自然演进则不适合人类的活动,或者人类的活动对自然演进过程会造成破坏。麦克哈格认为,城市的建设和用地必须遵循自然演进过程的规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益。因此,在选择用地范围时,应该顺应这种特性,仅在本质上适合建设的地区进行建设,而对那些存在开发危险或有害于自然演进的地区,应该避免建设。

自然演进过程的概念,起源于麦克哈格对费城地区开放空间的研究。这里的开放空间,不同于城市中的广场、绿地,而是泛指城市化进程中,未被城市版图吞并的剩余空间,是一个更广的概念。

麦克哈格提出了一个规划层面的积弊,一个简单而又被人熟视无睹的问题——城市无限制膨胀的必然结果——人口稀少的地方,开放空间反而最富裕。从田园城市思想的提出开始,这就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开放空间的因素很少被有机地融入到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城市的扩张往往意味着增加边界内的密度和扩大边界。(右图)

为解决这些问题,麦克哈格首先按照自然演进过程的价值,将八种主要的用地形态加以排序,并对用地性质加以建议,它们分别是:

自然演进过程 自然演进价值排序 城市内在适应性排序 自然演进特性 用地性质建议

地表水 1

(*)空气库:鉴于费城的工业污染,麦克哈格提出,根据其主导风向和风速,在工业污染源集中覆盖区域周围,设立延伸的区域,用于储存新鲜的空气,补充和替换污染源覆盖区的空气,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空气库往往形成农村腹地楔入城市的手指状开放空间。

从上表可以看出,麦克哈格对用地性质的建议,主要是根据用地自然演进的特性来确定,实际上顺应了用地的内在自然属性。可能有人会将其理解为谨小慎微或保守的策略,或者环保主义者激进的乌托邦空想。但实际上,麦克哈格对用地策略的得失有着权衡的论述。

3.3“千层饼”模式

麦克哈格最富盛名的理论创造,体现在其“千层饼”模式的探索中。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他的许多实践案例,诸如里士满园林大街选线,斯塔滕岛环境评价,大多用到了这种方式。

麦克哈格以其广博的学术视野,对涉及到生态、人文方面的诸多要素划分为不同的因子,诸如气候、地质、水温、土壤、植被、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土地利用等,每一个因子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单一因子,比如土壤因子又可细分为土壤排水、基础条件、冲蚀三个单一因子。景观建筑师的任务,包括利用精确有效的资料,对这些单一因子逐一调查,评估其价值等级,细化与制图,最后是表达。

值得注意的不仅仅是这一图纸方式的表达——实际上它今天已经被各类GIS软件所替代——更重要的是这些因子的审慎选择:必须评估为适用的因子,且资料足够准确。诸如气象的因素对公路修筑的影响,只分析普通的气候资料毫无意义,而飓风及其造成的泛滥的影响却至关重要,因为这可以指导识别不同坡度的土地遭海淹的受损程度。

当需要评估不同的用地性质时,也需选取不同的价值等级梯度图。如下表案例所示。

(图的比较p1

总结来说,“千层饼”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然演进过程。如前所述,这实际上决定了因子的选择范围;

2、生态因子调查。要求因子的资料来源具有精确性;

3、因子的叠加与综合。体现在图纸叠合的表达方式。

4、规划结果与表达。利用价值等级的分布,评估用地的最佳利用方式。

【参考文献】

《设计结合自然》 I•L•麦克哈格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0

《“反规划”途径》 俞孔坚 李迪华 刘海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9

《关于《设计结合自然》的历史叙事》 李伟中外建筑 2005.5

《“反规划”之台州案例》 俞孔坚 李迪华 刘海龙 建筑与文化 2007.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城市景观规划的生态发展 下一篇:浅议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