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时间:2022-10-10 03:04:54

浅议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摘要: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城市应急避难系统如何消化,如何实现?确实值得研究探讨。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场所,应成为城市应急避难系统的重要场所之一,发挥防灾避难的功能。

关键字:应急避难,城市公园,城市绿地

Abstract: the emergency shelter set up is a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The city emergency shelter system how to digest, how to achieve? Is really a study. City park, green space in the city of important as open space, not only can beautify the city, providing people with good ecology, landscape, culture and leisure place, should be the city emergency shelter system one of the important plac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refuge.

Key word: emergency shelter, city park, urban green space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中国各地,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集度很高,遭受各种突发事件或灾害的威胁形势严峻。尤其在多灾多难的08年之后,深刻体会到我国各城市在这方面的薄弱。城市应急避难系统如何消化,如何实现?确实值得研究探讨。而在城市绿地中实现是最为合理的,可操作性极强。

1. 问题的提出

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城市管理向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象征。在城市中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建立健全城市防灾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防震等其他重大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需要,更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迫切需要。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场所,对城市防灾避难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公园、绿地应当成为城市应急避难系统的重要场所之一,发挥防灾避难的功能,以备地震或其他灾难来临时,密集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能在政府组织下,被快速疏散安置到公园,并在指挥系统、医疗救护、饮食饮水、供电照明等方面得到基本保障,以减少灾难损失。应急避难场所的修建可以提高城市的应急避难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提高公众的安全感。

2. 我国防灾公园的发展现状

我国大陆地区的防灾空间规划我国大陆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自古灾害较多。1976年唐山市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来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震后重建的绿地系统规划为避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提供了重要条件,扩大了市级公园面积,并且这些公园都与市区抗震通道相接,万一发生地震能使大型救灾专用车辆通行,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通畅及时,居民能迅速疏散到绿地中去。

北京已经计划在城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已建和在建的共有27处,目标是保证居民在10分钟内即可到达一个避难所。西安、泉州、天津、上海、重庆、南京等城市对防灾公园的建设也予以了高度关注,并着手开展准备、规划和建设工作。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25号)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难救生设施”。

3. 应急避难绿地规划的设计程序:

3.1. 确定城市应急避难绿地建设指标与规划目标

做城市现状绿地分析,确定城市应急避难绿地建设标准与目标,做城市气象、绿地周边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与工作研究,设定城市应急避难工程体系。

3.2. 场地选址及级别确定

认真界定避难圈域界,划分好避难级别。

3.3. 应急避难绿地布局综合设计

涉及应急避难设施配置,应急避难功能区划,园路及铺装设计,种植设计,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设计,生命线系统规划(包括生命线设施设计),信息情报系统规划(包括信息情报设施设计),物资供应系统规划。

4. 如何提高应急避难系统

如今,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1%,城市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在城市公园中建立应急避难系统为灾难的来临做好了准备,但灾难的发生毕竟是非常事件,如何在和平时期将应急避难系统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借鉴日本丰富的防灾经验,结合城市公园的功能,平灾结合的建设灾害发生时的避难场所。变维护为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避难系统的日常功能,使应急避难系统在公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中充分被利用起来,提高应急避难系统的日常运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4.1 将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开辟为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及科普教育基地。

在平时充分利用避难指挥中心的设备和空间,定期对中小学生和市民开放,组织开展应急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公众介绍中心内相应的应急设施和配置,加强对公众的危机教育和应急避难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难与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可结合公园的特点开展园林绿化知识宣传,举办山石、花卉、书画展等文化活动,既丰富周围群众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又充分利用了空间。

4.2 利用应急避难设施,与地震办和街道办事处合作,共同组织附近居民和中小学生进行应急避难演习,通过市民的参与,更加深入、广泛地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4.3 充分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

将园内照明和办公用电设置为太阳能和市政电网双路供电,平时以太阳能供电为主,当连续阴雨天造成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再自动切换到市电工作,既可保证公园正常供电,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4.4 充分发挥监控、广播、通讯系统的功能。

为保证公园公共设施以及游客的安全,服务监控系统平时作为公园安全服务的一种措施,为整个公园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广播系统平时用于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提高公园服务水平。

4.5 将应急设施制作成景观小品,丰富公园景致。

如将应急饮水装置制作成别致的小花坛,形成一种独特的小品景观;将应急棚宿区设置为游人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将应急简易厕所采用挖化粪池上面盖板铺设坑位的方法,平时在盖板上种植草皮,应急时增加围挡即可使用;应急停机坪平时作为绿地景观供游人观赏、休闲。

5. 结论

汶川地震以后,防灾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防灾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去实施。在城市公园中建立应急避难系统,将公园建成具有应急避难功能的提法由概念转变为现实,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应急避难系统提供了思路和依据。但目前对于应急防灾避难系统的建立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或模式,且应急避难系统建立后,如何发挥其日常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总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而从城市应急避难绿地的概念构建入手,研究如何结合城市绿地建设适合于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总结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规划的基本要求,包括选址的要求、内部空间布局的要求、避难设施建设的要求和疏散通道规划的要求,提出在二者结合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平灾结合、安全优先、统筹规划、整体性、通达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李静,张浪,陈艾洁等.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建设结合途径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7,23(5):83-86.

[2] 张海金.防灾绿地的功能建立及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3] 金云峰,周煦.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1,(3):33-37.

[4] 陈艾洁,张浪.试谈合肥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79-368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风景无关风月 下一篇:城市公交场站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几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