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时间:2022-08-04 10:57:59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初中生应“初步具有生物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实验教学可以使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脱离了实验的生物教学就是纸上谈兵,会使生物知识显得空洞乏味。所以,加强实验教学、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必要途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等多方面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愈加重要。

一、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仪器工具。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中的“观察植物细胞”。这个实验要求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学生需要在熟练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仔细认真的观察植物细胞结构。这样对植物细胞的认识才能由抽象过渡到形象,真正理解其结构组成。

二、培养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既是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是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时需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不让表皮皱在一起。这就需要学生认真细心,重复多次的操作才能熟练掌握。在这种多次重复的实验操作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科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道理。

三、培养分析能力

实验分析能力是指通过实验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的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还应当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要思考这些问题: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光是不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对绿色植物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得出答案,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的多。使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这才是实验教学的目的。

总之,实验是开启生物基础知识大门的钥匙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桥梁,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自我提高的空间,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基本素质。

上一篇:电学实验电路的设计 下一篇: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模型建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