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04 04:57:27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保障体制逐步走向成熟,尤其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社会保障体制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对社会保障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有关专家提出了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这一概念,它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本文基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这一概念,对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社会保障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障 发展 趋势 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收益群体逐渐向均衡化趋势发展等方面。然而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加上社会保障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实施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解决问题的层面上来,进而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健康、稳步的发展。

一、社会保障落实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中的“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所占比重的大小,具体表现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方面,因此,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对评估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对我国养老和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探讨。

(一)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养老保险方面取得的成就较之前可谓突飞猛进,尤其是养老保险债权更加明确,收益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收益水平不断提高,使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日趋完善。但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普遍存在,不仅涉及到经济领域,在社会保障中也多有体现。例如,养老保险收益者中城镇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农村收益人群微乎其微,这样以来社会保障支出明显倾向于城镇人口。不过我国在计算GDP时并未将城镇与农村区分开,因此,当前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算时其涵盖的范围存在着不准确性。

(二)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对医疗保险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着与养老保险类似的问题,不过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较小,主要因为国家对农村看病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进而使医疗保险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之前相比农村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过要想达到高质量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医疗保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保障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是仍满足不了我国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未来社会保障发展对策

针对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进行客观的分析,冷静的对待。首先,应清楚的认识我国的社会保障仍存在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关键能够不断总结成功经验,进而完善和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其次,应遵守社会保障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刻意的调整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尤其应从宏观经济调节和调控发展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不能因为受到制度的影响而盲目行事。

(一)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扩展社会保障范围

针对社会保障在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企业只要进行生产就必须要求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一方面这是企业应肩负起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尤其应将工伤、医疗、养老保险作为重点项目进行落实。另外,还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扩展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尤其是农村地区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为保证社会保障在农村中有效开展,应借助法律法规手段加以强调。同时还应明确政府、企业、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相关职责,以此保障全体社会劳动者能够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保障。

(二)缩小地区差异,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有助于扩大互助互济范围,符合社会保险大数法则要求,不但能够增强社会风险的抵抗力,而且还能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另外,针对社会保障中的其他制度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的创造条件,不断推动省级统筹工作的进行,这样以来一方面能够显著增强不同地区间的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还能很好的缩短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三)结合经济增长情况,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飞速增长,在岗职工的待遇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因此,我国应结合经济发展状况,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此激励广大社会劳动者,使其积极参加社会保障,为社会保障在我国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应建立科学的养老金调整机制,适当调整个人医疗保险自付比重;其次,增加对最低社会保障、失业、工伤等方面的保障投入,这里不能将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局限在城镇职工上,还应注重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的改善,以此确保全民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四)注重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将社会保障支出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此,应加强不同社会保险征缴力度,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保险费用的征缴做到 “应收尽收”,以此确保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尤其不能刻意的阻碍社会保障的良性发展,同时还应客观、理性的看待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社会保证结构体系问题。另外,当社会保险制度成功渡过调整期后,应适当的将保险投入转移给其他方面,例如增加医疗保险的投入等,以此使我国的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稳定、安全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社会保障关系着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并在社会稳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用人企业,均应正确认识社会保障潜在价值,尤其应理性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全面分析影响社会保障推进的各项因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缩小不同地区社会保障存在的差距,不断扩展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而使全民享受公平的社会保障;用人企业应肩负社会责任,为社会保障的有效落实创造条件。

上一篇:浅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下一篇:发电厂经济运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