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与表达

时间:2022-08-04 03:57:20

摘 要:本文从多元文化视角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论述了公共艺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独特意义。公共艺术作为社会公众艺术,重在对公共精神的传递和表达,对于建设和谐的文化生态,塑造和谐的生存空间,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 和谐社会 公共精神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和殷切期盼。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大众的力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呼唤起群体的和谐意识。作为从环境艺术发展分支出来的一个艺术门类,公共艺术的功用已不仅仅停留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提高公众生活品质,增强社会文化艺术氛围这些显而易见的艺术固有价值,而是日益彰显出公共社会学、文化传播学意义上的社会价值,对于表达公众意愿,形成社会共识,传递友爱、和谐等社会意识,塑造和谐的生存空间,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潜移默化的育化功能。这种对时代主题与公共精神的传递与表达,正是公共艺术与和谐社会互动发展的纽带。

一、作为“社会的艺术”的公共艺术:社会发展催生和呼唤公共艺术

1.公共艺术是民主化进程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从社会政治经济学和文化学的意义上看,社会政治的民主化和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为现代公共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客观上说,只有先有政治涵义上的公共领域,才会有文化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本质上看,公共艺术的概念得以提出既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它实际上提出了应该由公众来掌握空间支配权的问题。同时,现代城市功能的转变,城市间文化信息的交流、旅游业的兴盛和市民艺术活动的繁荣,也为公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公共艺术反映公众在文化需求上的多元化、深层次需求。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公众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必然提高到一个更广泛、更多元、更深入的层次,在文化需求上,必然不再满足于博物馆、艺术馆对“高雅”艺术顶礼膜拜般的赏析和向往,而是渴望拆除艺术与生活的樊篱,呼唤艺术回到生活、融入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公共艺术的兴起,则向公众展现了一个新的艺术交流的平台,“走出美术馆,走出工作室,让个人的‘架上’作品走进公共空间与公众发生广泛的交流,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是公共艺术时代艺术家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转变”。可以说,公共艺术代表了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的取向,公共艺术的发展正是社会进步后公众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的一个表现。

二、作为“文明的载体”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1.公共艺术是具有公共精神的公众艺术。公共艺术作为以人为价值核心,以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对象,以综合的媒介形式为载体的艺术形态,谋求的是公众之利,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是“以人为本”的,即通过作品使人与环境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生态体系,体现出设计与创作思想的“人文主义”和“群众性”。此外,公共艺术作品的决定权在公共大众。是否要设置公共艺术,设置什么样的公共艺术,从创意、构思到设计完成,再到投入使用、最终的开放管理都应由社会公众及其代表共同参与民主决策,体现公共意愿。公共艺术作为外化公众意愿、彰显社会意识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着社会发展。

2.公共艺术基于公共性而具有社会影响力。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是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权利的肯定。公共艺术所强调的“公共”,“并非仅指物理概念上的空间与场所的共享性,而同时含有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上的‘共同享有’、‘共同协作’和‘民主参与’的语言,含有诸如‘公众舆论’、‘公共意见’、‘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内涵”。公共艺术是公众广泛认可的或者普遍关注的,体现的是公众的文化共鸣与思想表达。公共艺术基于其文化的公共性而具有了与公众社会的互动性、公共舆论的开放性和参与性,进而通过社会意识的传递,维系社会的公共秩序,塑造社会的公共精神,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社会功效。

三、传递与表达时代主题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所在

1.公共艺术具有陶冶人性、美育社会、承载文明的艺术本体价值。从艺术本体看,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自然反映和自身历史的创造性累积,是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采用说教的形式,而是把人的德行、知性和美的意识、美的形式加以整合,以艺术化的形式传递给公众,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性情,使欣赏者在欣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其所传达的自然人文知识及真善美的人格理想,进而升华为一种高尚的精神文明,引领社会的发展进步。公共艺术作为艺术之一种,基于它自身公共性的特点,更易使艺术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将艺术这一本体价值发挥得更加充分,为和谐社会的形成提供深层次的助力。

2.公共艺术与和谐社会具有殊途同归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需要以公众意愿为导向,实现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公共艺术有利于公众意识的表达,达成社会共识及形成公众认同感,以艺术的开放性形式促进民主与和谐社会建设。“公共艺术的这种文化理想,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公意’和‘公心’的指引下,在共同协作和广泛参与的过程中,聚集和利用好公共社会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来为公共社会的全体成员谋福利。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和途径使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在道德判断、审美体验、文化批评和社会公共福利等领域产生积极的互动效应,开辟以艺术方式为载体的公共舆论空间和渠道。”当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时代的主题,公共艺术必将成为公众表达和谐愿望和塑造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3.公共艺术有利于“和谐”社会意识的传递和表达。公共艺术是能够对时代主题进行深入全面阐释的艺术形式。它是艺术与整体社会的联系纽带,是社会公共领域文化艺术的开放性平台,也是政府、公众社会和艺术家群体之间进行合作与对话的重要领域。因此,公共艺术不仅仅是艺术本身,还蕴涵着、发展着与其不可分割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人文精神。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共艺术可以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整合,及对大众生活的广泛参与,将表现的主题放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上来。公共艺术通过艺术与文化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再现,营造出内蕴历史文脉与文化气息的艺术化的生存空间,在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等一系列严酷的现实面前,促使人们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作出全面的反省,传递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公共艺术通过对大众生活的介入,实现大众的广泛参与和互动,提升社会大众的道德及文化素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XSK06038)。]

参考文献:

[1].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8。

[2].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王 满、李 蕾: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张德安:华北电力大学。

上一篇:浪漫“嫦娥奔月”的现实解读 下一篇:浅谈羌族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