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中对儿科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时间:2022-08-04 03:46:42

整体护理中对儿科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家长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75-01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的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有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例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

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1.1 焦虑和紧张 入院时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耽心遗漏病情变化。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1.3 怀疑和不信任 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阐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3 护理措施

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3.1 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进行病人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吃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3.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①对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②如为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①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而书籍上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②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③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3.4 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①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②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帮助家长独立的进行日常护理,这样做既使患儿得到了正确的护理,也增加了护患感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③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由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但要避免家长间乱传所谓的“偏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指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增强了护患间的关系,对儿科开展整体护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洪炜.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6,164-167,181-182.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1:36.

[3]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0.

[4] 李星慧.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职业卫生与病伤,2005,11(10):226-227.

上一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护理干预体会 下一篇:《中药学》教学改革中中药和方剂的相关性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