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选课制度的创新

时间:2022-08-04 03:33:23

浅谈高校选课制度的创新

教学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因此各学校都把教学作为办学的主旋律。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是学年制的办学方式,即学生的课程按照年级的进展,在预定的培养方案指导下开展教学,每一学年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门类和教学时数,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一少部分全校级的公共选修课,是允许学生自由选修的,其它的所有培养计划内的课程,不存在“选”或者“不选”的情况,只要学生到了某个专业的某个年级,就必须要去学规定的课程。学年制优点是整齐划一,便于管理,有利于保证一定的培养规格和质量。缺点是课程多,学生负担重,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数高校正逐步从学年制管理体制向学分制管理体制过渡。学分制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以选课制作为核心,以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以累计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和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学分制管理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是教学管理改革的系统工程。学分制的主要优势是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容易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选择更加宽泛,满足新时期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弊端是学生自由度太高,不容易管理,也不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尤其是对于学分制的基础一“选课”来说,问题更是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选课盲目、选课系统设计缺陷严重、对选课的认识不深刻等等。因为为了保证学分制进一步完善,必须要深入的探索选课制度,使其更加合理的出现在学分制的系统之中,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新时期高校选课制度的主要问题分析

1.选课系统软件缺陷明显

选课系统软件的缺陷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选课的优先权”问题。很多学校都把选课系统软件设计成具有优先选择的程序。正如中南民族大学的同学所说的选课系统就是“先选先得”与“丛林法则”,有一种弱肉强食的意味,因为,选课其实并不只是速度的比拼,还有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当两名同学同时选择一门课的时候,系统会默认选课积分高的同学有优先选课的权利,积分少的同学则要等候。这样,导致选课积分越多的同学就越容易选择到“满意”的课程,而所有学校无一例外的都对每门课能都容纳学生的数量做了明确规定,选课人数一旦达到上限,就无法再选了,所以,选课积分低的学生就无法获得满意的选课结果。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合理现象,因为选课积分的多少并不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再者以前选课的多少与学生以后选课并没有直接关系,不能因为以前的积分而决定学生下阶段的选课权利。另外,因为在公共机房登录选课系统,重病毒导致选课积分丢失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也是现有选课系统软件的另一明显缺陷。

2.选课时间过于集中

一般高校的选课,主要集中在每学期的期末一段时间,系统的开放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周,这是选课的“初选”;另外在下学期的开学第二周还有一周的“补退选”时间。“初选”是学生最重要的选课时间,主要确定下学期要学什么课;“补退选”是学生经过新学期的一周学习后,可能对哪门课感觉不满意,可以“退掉”,同时对哪门课感兴趣,也可以重新“选择”。由此看来,每个学生每学期有机会选课的最长时间不会超过2周,再出去公休时间,也就是10天。再加上这10天之中,学生还得去上课、吃饭、休息,而且还得保证有时间能选课的时候还得有电脑,并且很多学校的选课系统外网是登陆不进去的,言外之意必须在学校中的电脑才能进行选课,因此,真正能选课的时间寥寥无几。结果就是,每逢学校选课的时间,学生们就如临大敌。“凡是有电脑的地方,就有选课的人”,一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中心、宿舍、网吧…选课的人们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不说一句话,只是持续着一个动作――登陆、被挤出,再登陆,再被挤出,如此恶性循环。因为各大高校大部分都是校内网络,其带宽有限,所以选课时间的过于集中带来的后果不仅是学生登陆不上选课系统,经常出现学生选课的高峰期,全校网络集体“瘫痪”,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运行。

3.选课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

学生选课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也反应在很多方面。首先,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对于即将上的课,以及面对同一门课同时开课的几位教师根本就不了解,选谁或者不选谁,选哪门课或者不选哪门课纯粹是随机的。这种情况直接导致显性的选课制度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如果学生随机选课,倒不如学校预先安排好;第二,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吃不了苦,因此选课时讲究特别多,上午第一节不能选,怕睡不醒;晚上最后一节不能选,怕困了;周五下午不能选,因为要做点自己的事;还有的学生选课得看自己的伙伴选哪门,为了是一起上课有个说话的“伴”等等。一系列的“要求”把选课的时间压缩的非常集中,结果就是只看那个时间段哪门课能选就选了,根本就不是看哪门课适合自己的发展,对自己有意义。

二、新时期高校选课制度的创新与探索

1.进一步研发新型选课系统软件,完善选课系统

一套完善、功能强大的教务管理系统是保证选课制正常实施的重要条件。选课系统的质量由学分制选课的运筹学规律、信息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等几方面因素组成。选课制运筹学规律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课程、选课学生及任课教师,所以,我们需要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要素深入的完善选课系统。首先所选课程上,尽量不要让同一门课程出现时间上的冲突,这样学生可以有自由选择听哪门课的机会;第二,选课人数的限制不能过死,对于学生都愿意选、愿意听的课程,表明这门课教师讲的好,学生感觉听了会有收获。所以学校可以考虑增加该门课的选课人数,小教室换成大教室,增加授课频率来解决;第三,在任课教师上,教务管理人员需要把那些有特定要求的任课教师标记出来,手动排课。比如,有些教师需要带孩子,尽量网上就不能排课,有些教师年龄大了,就要适当的加大授课间距,让教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最后选课系统尽量由单纯的平面语言转化为可视化的,让学生在选课的时候有更强的立体感,比如,把上课的场所立体的展示出来,学生可以迅速的判断出这堂课与下堂课上课地点离的远不远,避免出现赶不上上课的现象。

2.人性地安排选课时间

选课时间的安排要进一步完善,尽量不要把选课时间集中的安排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这样一方面是学生选课困难,另一方面造成网络使用的问题。比如尝试延长选课时间,或者把课程氛围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选修课(范围选修),公共选修课三大类,让学生们对照开课名录报名,然后由班长与教学管理人员集中负责选课,这样效率会大为提高;适当要延长“补退选”时间,因为学生要想感受一门课听课的效果,一次课肯定听不出来,要给学生更多“试听”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的评比出,哪些课很有用,哪些课可以退。另外,也可以尝试各年级、各专业分时段选课,把选课工作安排的更加细致,避免混

乱局面的出现。

3.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选课的过程中,网络是至关重要的,网络速度慢、不稳定成为影响学生选课最主要的因素。因为网络的问题,每逢高校选课的集中时期都是“怨声载道”,导致学生们浪费了不少时间,还选不上课。有的是选了课了,但网络慢保存不上;有的是压根网络慢就打不开网页,根本看不见开什么课程;在有的就是网络慢,频繁的死机。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增加临时“带宽”,增加服务器以扩大容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改变特定校园网登录选课系统的问题,很多学生因为在学校里没有电脑或者学校网速太慢,专程赶到家里去上网选课,但很多学校都是外网不能登录校园网的选课系统,严重影响了选课的效率。所以,学校需要放宽政策,让外网内网同时可以登录校园网的选课系统,如果怕长时间的开放校园网会被攻击之类的,可以分时段的加强监控来解决这个问题。

4.注重任课教师与课程的介绍

以往的学生选课大部分都是随机的,想选谁的课就选谁的课,想选哪门课就选哪门课。而这种学生不了解教师与所受课程的情况,即便是选上了也是随机性太大,没什么实际意义。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情况,加大教师与课程的介绍,尤其是对于同时讲授一门课的几位教师,更要充分的介绍,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有明确的选择目的。宣传可以在各个学校主页上专门安排师资介绍,也可以在每学期,安排一部分相关任课教师自我介绍,针对所讲授课程做一次讲座,让学生有个立体式的了解。这样学生们在选课的时候一方面是目的性增强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选课效率。

总之,学分制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而且必将会进一步坚持下去。但是任何一种制度都有相应的优势和劣势存在,做为一种课程选择模式,学分制是基于选课来开展的,因此完善选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支持了学分制的开展。完善选课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计算机硬件的问题,也有软件系统、网络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很多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完善选课系统需要学校从多个角度协调考虑,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选课模式,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及时而且最有效的选择到自己最满意的课程。完善选课系统一方面是支持了学分制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也是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持。

上一篇: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问题刍议 下一篇:差异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