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建构式成长树: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时间:2022-08-04 02:53:35

自主建构式成长树: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摘 要: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生为本”,市课改实施意见中第一个措施便提出加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再加上职业生涯变数的增加与中职生积极寻求发展的现实状况,我们需要围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进行突破。“自主建构式成长树”课程体系设计正是这样一种尝试。整个课程体系成为一个像树一样的完整地供学生自我成长的系统,学生基于个性选择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一年多的努力,关于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最终得以完成;学生生命力被唤醒,获得了发展,学校进入整体运作,开始收获较好的社会美誉度。

关键词:自主建构式成长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路径;课程体系设计

一、时不我待:进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迫在眉睫

1.职业生涯变数增加:进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的外部动因

目前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工作越来越少,换工作、换岗日渐频繁,人们的职业生涯增加了更多的变数。我校264名毕业生中,在专业相关岗位上实习的不到35%;毕业后三年,专业对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60名2006年毕业生中,仅1.7%的毕业生目前仍从事与数控有关的工作,与之相反,却有高达90%的毕业生从事过两份及以上的工作,且多与专业无关。(详见图1、图2)

这使得在校依据所学专业进行的一次性规划的实际作用大大降低,学生出现生存难、职业生涯发展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宗晓武、周春平的研究证明,能力资本积累比知识资本投资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职生需要一种应对职业生涯变数增加的能力,以便离开学校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中职生求自我发展:进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在诉求

2012年上海了我国首个中职生发展报告,结果显示,中职生的整体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在积极寻求自我发展。但是普遍缺乏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对自己、对专业了解不深,选择往往被动而茫然,对未来的规划意识减弱,对持之以恒获得专业能力缺乏韧劲,直接导致他们的中职生涯所获有限,间接影响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寻求自身发展最深层次的诉求。而Orpen研究发现,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功的职业生涯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3.缺乏课程体系设计:进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的现实问题

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拔锚起航,《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强调“以生为本”,《杭州市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中第一个主要措施便是“加强职业指导,提高选择能力”,要求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目前,中职学校围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采取了一些措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请企业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等。这些措施在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但却不成系统,各自为营,类似散打点射,缺乏有力的顶层设计。

我们需要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从稳定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整合各种生涯管理人员的力量,将丰富多彩的平台统一纳入课程体系,形成一个关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综合课程体系设计框架。

二、自主建构式成长树: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计

1.“成长树”的理论根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概念厘清与结构模型建构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中职生基于个人内部和外部基本信息的搜索与建构,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结合中职这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制定实现目标的教育、培训、工作等可行性计划与行动方案,择其所爱,爱其所择,适应职业生涯,促使自我实现的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信息搜集能力、职业生涯知识建构能力、职业生涯决策能力、职业生涯行动能力四个部分。(如图3)

2.“成长树”的基本描述:从土壤到根、干、枝、叶和阳光空气的工程

罗杰斯说:“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感受到自己学习有意义、有价值时,这样的学习必定是主动,并且身心都投入的。”学生的自我感受越来越重要。要想培养出学生的能力,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就要注重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完成属于自我的能力建构。

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课程体系的设计更加关注生成,构造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是培养的主体与主人。提供能力培养需要的大量自我知识与职业知识作为成长的肥沃土壤;以可持续发展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作为能力的树根;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信息搜索能力培养课程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建构能力培养课程中吸收的内容作为树干;职业生涯决策能力培养课程中所获得的内容是开发出来的树枝;职业生涯规划行动能力培养课程中的表现就是成长树的叶片;而学校所提供的自我知识课程、职业知识课程和能力提升综合课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形成了一个立体包围着成长树像水分、阳光和空气等养分一样的资源库,供学生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内容,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成长树的建构。(如图4)

(1)土壤资源系――自我知识课程与职业知识课程

根据认知信息加工理论,金字塔底部的两个部分称为知识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自我知识包括自我的价值观、兴趣、技能等个人特性;职业知识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方式与机会和职业闲暇。一个人在解决职业生涯问题或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时,都从这里开始。

要想树长得好,土壤一定要肥沃,知识是促成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成长树发展的土壤。所以,设计了土壤资源系课程――自我知识课程与职业知识课程。

自我知识课程。结合学生当前就业主要方向建构了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发展路线,搭配管理路线与创业路线,设计了技术、管理、创业三条路线为体验蓝本的自我知识课程,提供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塑造过程中需要的自我知识养分。此外,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心理健康课提供专业测试,更有针对性地了解职业领域中的自我知识。这样就形成了3+2自我知识课程设计。

上一篇: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不同置管方式成功率和感染... 下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