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学术锦标赛”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08-04 02:53:02

关于我国“学术锦标赛”的一些思考

摘要:本文指出了“学术锦标赛制”所造成的课堂教学质量低、学术“破窗效应”和科研氛围浮躁等不良现象,并从高校教师晋升制度,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和延长科研成果验收时间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术锦标赛 科研成果 科研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75

1 引言

“学术锦标赛”源自于“锦标赛制”,“锦标赛制”最早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学领域,企业委托人为了保证受托的人能够满足自己的预期收益,将经理人的绝对业绩与其业绩的相对排序结合起来,以达到激励经理人并改善企业效率的目的[1]。随后,周黎安[2]将锦标竞争模型用于分析政府行为,发现官员晋升的政治锦标赛制度是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相应的傅勇和张晏[3]发现晋升锦标赛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增加经济建设支出而压缩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资。而杨其静[4]则进一步发现晋升锦标赛可能促使政府支持强势企业的发展,而向弱势群体伸出“掠夺之手”。相比之下,将锦标赛制应用到学术中更合理和可操作性,因为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都也将学术成果作为科研人员晋升的主要评价依据。本文认为,学术锦标赛是指在科研评价中,由国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发起的让高校教师展开竞争,根据竞争的结果来定胜负的竞争活动。

2 “学术锦标赛制”下的不良现象

不可否认“学术锦标赛制”对于我国学术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良现象,如教师忽视课堂教学,学术“破窗效应”,科研氛围浮躁等等。

2.1 高校教师一味追求学术,教学质量低

相比课堂教学,科研成果对于高校教师的升迁和薪酬影响更大,因此高校教师都将精力花费在学术上,几乎不重视课堂教学。老师希望通过点名方式维持上课人数,而非通过改进上课质量和自身素质来吸引学生上课,这对于学生是一种不负责任。学生不自觉听老师的课的确自身也有问题,但是老师一味追求学术,不重视课堂教学却是学生不认真听课的导火索。因此,高校教师不能兼顾学术和教学,对学生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2.2 学术“破窗效应”

在高校,学术成果和教师的地位薪酬直接挂钩,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驱使教师花更多心思搞研究,但也催生了学术上的“破窗效应”。所谓“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某建筑物的窗户玻璃碎了,又得不到及时维修,人们就可能受到暗示和诱导去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而这些破碎的窗户会给人们造成一种混乱无序、无规则可循、麻木不仁的心理感觉,导致更混乱的局面。学术上的“破窗效应”就是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并在学术领域蔓延开来形成不良环境,而这种不良环境又会对学术研究人员产生诱导,致使更多人产生学术不端行为。以经管类文章为例,每年都有一大批期刊论文和学术著作出版,但跟踪性,模仿性的研究较多,真正原创性的研究较少,更有人将英文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发表等等,缺少针对现实情况的深刻思考,发现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

2.3 科研氛围浮躁,缺乏创造性成果

随着国家经济的崛起,国家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科研资助与奖励计划,旨在加强优秀科研成果的研究。由此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忙局面,各种期刊收到的稿件大幅增加、各种基金项目的申请数量也快速攀升,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这是机遇但也是挑战。当科研成果成为了生存工作,他们不再一门心思钻研一个很耗费精力但很有意义的东西,而是执著于怎么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出研究成果,由此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也在因为对现实的妥协中一步一步被扼杀。科研氛围的日益浮躁,催生了一大批无意义的科研成果,也阻碍了学术进步的原动力。

3 对策建议

从长远来看,在“学术锦标制”下,会对我国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展望未来,中国要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必须在科学研究的质量上有所突破,让创新驱动国家的发展。基于此,为改善“学术锦标制”下的不良现象,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适当调整高校教师的职称评价和晋升制度

学术激励措施的日益加强,这种学术研究成果与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和晋升直接挂钩的做法,在促进其研究积极性上确实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在职称评定和晋升过程中,由于高校教师学术成果所占比例远远大于课堂教学, 大部分教师都将心思花在了学术研究上,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学习。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相关部门在鼓励高校教师有创新性成果的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与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中的比例,一方面可以促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改善高校教师过多盲目追求学术的风气。

3.2 完善科研评价制度,严格控制科研成果的质量

虽然有专门的机构对学术研究资金和学术质量评价进行管理,但是学术主管部门在面对众多的研究成果时,根本没有办法准确鉴定某一科研成果的质量,更多的是进行形式上的数量审查。为了更加专业的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可以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来对高校的科研水平进行评估。另一方面,在对高校教师努力程度的评估以及职称晋升,往往在全校不同学科间进行,但实际上文科与理科、工科这些不同性质的学科,科研成果是无法比较的,如果强行用科研成果比较来决定教师的晋升,这对于部分学科是极其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因此应该实行同一学科内部的同行评议和同行竞争。

3.3 延长科研成果验收时间,鼓励创造性成果

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因而相关的学术评价机构在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估考核的时候可以引入终身教职制度。终身教职制度即教师经过学术评议获得终身教职之后,除非教师本人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触犯法律,学校将不会单方面解除教师的职位[5]。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创造性成果是足以赛过数个几乎没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因此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创新性成果的鼓励,让高校教师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只追求眼前短浅的利益,而是放眼未来,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霞,段兴民.锦标制度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4,(2):58-62.

[2]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J].经济研究,2004,(6):33-40.

[3]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J].管理世界,2007,(3):4-13.

[4]杨其静.分权、增长与不公平[J].世界经济,2010,(4):102-120.

[5]王凌峰.美式终身教职:战后变革与中国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12,7(3):83-87.

作者简介:曾婷(1990-),女,四川成都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上一篇:信息化管理在血站的实际应用 下一篇:对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