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4 01:13:36

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应用,总结了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已经在中小学得到广泛的开展。然而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一个鲜明的不同点在于其实践性强。由于受家庭环境、生理素质、兴趣爱好、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下,有时未能真正做到了以每个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理论的出现无疑让人们看到了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的方法。

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个性,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而采取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分层教学法"谈谈其在实践中的几点运用。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

在教学中,我首先认真研究所授教材的内容,并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据学生的智能、实际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差异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把班内的同学分成三层── 优、中、差三个层次。优等生,这部分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收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等生,这一层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差生,这部分的学生双基情况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收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事实证明: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真正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业发展的基穿。

二、分层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为了更好地分层施教,因此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备课要从学生的角度研究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多种提问方式,启发思维,突破教学难点。在备课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好问题,那么在分层施教中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分层施教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优先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中、差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差学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发展。

譬如,在讲授"我的电脑"部分的基础操作时,统一讲授在"我的电脑"中的复制、移动、建立、删除文件(夹),这部分内容在资源管理器中都讲过了,对优等生来说,老师稍一讲,他们就明白了。在我讲授过程中,让他们帮助我指导不懂的学生。个别辅导时,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打开"控制面板"可用哪几种方法,"控制面板"中能完成哪些功能?教师稍加指导,让他们自己完成;中等生全面复习刚讲过的内容,并给他们讲一讲相应的快捷键,进行归纳总结;后进生,耐心给他们辅导、让他们回忆我是如何教的,掌握这节课的任务,多操作、巩固。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也很好,没有再出现好的学生叫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中间部分的学生也有了发展空间,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分层教学是目前在教育界很重视的一种教育理念,为了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个性与特长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

四、分层次指导上机操作练习

上机课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的最好见证。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上机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差生往往对着计算机时脑子一团糟,而优等生却如鱼得水。因此每一节上机课都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对于优生,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任务,并提出较高要求,学习感兴趣的软件;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后进生指导分解单项练习,循序渐进。在分层指导中对学生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在讲授Excel中的《用电子表格自动计算》时,对于优等生可以教他们各种函数的操作技巧和跨表格数据之间的计算;对中等生,则要求他们按书的的步骤操作一次,然后,另给一个表,让他们不看书自己操作。对于差生,则对函数的操作步骤分析,并且老师亲自操作让他们一步步跟着操作。

五、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比如对后进生主要以鼓励肯定为主,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优等学生以激励竞争为主,调动他们学习竞争意识和学习创造力。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以分层标准来进行分层评价,这样能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分层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能够针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面向全体,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识,从而体验到进步的快乐。让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避免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同学之间易于形成融洽的学习气氛,并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文标《例谈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00年3月第3期

[2] 《"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的尝试》朱士成宋依芬《教育艺术》2003年04期

[3] 《分层教学全面优化》陈元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8期

[4]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验战略.今世教诲科学(普教研究):2001;02

[5] 《教学新理念》汪潮著文汇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上一篇:高中学生作文评改方法初探 下一篇:写作指导"读"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