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10-16 06:45:51

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之我见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

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这里笔者权当抛砖引玉,浅淡个人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经验。

一、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新接触一个班级,首先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其次,教师要亲近学生,让学生尽量放松,比如可给学生编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听故事的兴趣,然后,有意识地找些惧怕写作心理的学生编些有趣故事,并充分肯定学生所编的故事就是一篇好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次,教师批改作文时,所给评语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遇到抄袭来的文章,教师也要忍住性子,如果给批上“抄袭可耻”,恐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抄袭作文,很大程度上存在写好作文的心理,因此,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诸如批上“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成功,能参照别人的文章仿写是一个好办法,如果能把别人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就更好,相信你一定会这样去做的”等批语,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写作行为。只要我们多多给学生以肯定、以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诱发出来。

二、作文教学应使写作题材融入生活

宋朝著名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其外”,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学诗如此,学文何尝不是?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除了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还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 2010年12月份我县遇到一场难逢的大雪,整个校园白茫茫的一片。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吗?于是我就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去进行观察、体会。让学生先站在室内观察,然后走进雪中体会,并组织学生在雪地里游戏。上课了,学生仍兴奋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说,争先恐后地叙述他们所看到的、所感到的。这种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已在无形中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让同学们把刚才所说的话整理一下写下来,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

三、厚积――丰富、存储语言积累,提高写作素养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丰富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或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以便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随便读读,不检查,不考试。”确实如此,课文的大多数课文的后面,都有一段被学生称为“花边文学”(放在研讨与练习后的小花框中)的文字。如在《理想》后有四则关于理想的名言、谚语;《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后加上了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句:“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这些语言知识都有最直接的写作素材,足以学生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

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迭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如写关于“爱”主题的课文有:冰心《荷叶――母亲》、莫怀戚《散步》、朱自清《背影》;“生命”主题的课文有:小思《蝉》、宗璞《紫藤萝瀑布》;写景的有:朱自清《春》、刘方平《月夜》、蒲松龄《山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开发创造力资源提高写作水平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念念不忘中考指挥棒,训练单一,模式陈旧,训练过程封闭、残缺、单一,教师学生缺乏创造性,作文教学中那种过细的死板的指导,使得作文教学模式化,学生思维单纯、呆滞和迟钝等大量通病的产生。我们感到,要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教学亟需开发师生的创造力资源。如何开发创造力资源?创造力资源主要潜藏在教师、学生身上,以及使教师与学生相联系的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师的创造力资源应有以下几个要求: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自信心强,热爱创造型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幽默感,快速地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言谈自由、开放等;第三,诚恳地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尽可能参与集体写作活动,对学生适时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与学生一起承担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责任。

开发学生创造力资源最主要的陈地是课堂。第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教学过程安排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趣味横生。尤其是写作教学,它有助于促进批判性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和自我指导的能力。第二,注意在作文指导与评讲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泰勒曾经指出:“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因此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鼓励学生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多参与活动,多接受外界信息,在学习活动中不要死记硬背,否则思想会变得僵化苍白,想象的翅膀不可能展开。

总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的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会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好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写作,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

上一篇:浅谈低段阅读课如何"图谋"出精彩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