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抚育间伐作业技术探析

时间:2022-08-04 01:12:55

天然林抚育间伐作业技术探析

【摘要】天然林的起源、历史复杂,经过长期自然外力、人为影响等综合作用,是森林类型中最稳定、最符合当地生态要求的产物。因此,对其经营中,时刻考虑和借鉴其原生模型。

【关键词】天然林;抚育采伐技术

天然林的起源、历史复杂,经过长期自然外力、人为影响等综合作用,是森林类型中最稳定、最符合当地生态要求的产物。因此,对其经营中,时刻考虑和借鉴其原生模型。具体做法是,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立地及其分布的天然林,作为模板来研究其发展和要求,深入分析其各发展阶段的树种、密度、结构,甚至土壤、水肥、植被等综合因子,形成一整套的天然林正向演替模型,为当地各种类型的天然林经营建立技术参考模型。

一、遵照模型,严格控制技术指标,保证天然林正向演替

抚育采伐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始伐期、采伐强度、间隔期与采伐木选择等。具体抚育作业中,要以建立的天然林技术参考模型为模板,采伐即将或可淘汰的非目的树种与劣质林木,使林分保持适宜密度,为目的树种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对于作业条件良好小班,考虑对林分的可持续利用,宜采用少量多次,增加中间利用频数。作业条件差的小班,可适当提高强度,延长生产间隔期,促进生产成本降低、效益提升,减少林业企事业负担。不论何种作业设计和目标,要把林分整体质量提升、结构稳定、正向演替作为天然林抚育间伐作业的底线要求。

二、注重整体协调,保持合理密度和生物多样性,保证水平结构合理、垂直结构完整

天然林与人工林不同,树种复杂,径阶跨度大,密度分布不均,随机性太强,但乔灌草结构普遍完整。抚育间伐中,在密度上,不宜强求过分均匀,保持整体密度合理即可,允许局部变化较大;在径阶分布上,适宜形成较大梯度分布,不必将弱小的一次性伐光,尤其在密度小的区域弱小个体的存在是自然选择要求;在树种上,力求每一珍贵物种、每一潜力物种极力保护,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水平和垂直结构上,多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保证林地植被覆盖度尽量均匀,物种搭配合理,营养空间竞争度较小。

三、结合森林进展,抚育类型灵活多样,连续、有效实施天然林抚育技术

森林正常演替进展过程中,在幼龄林前半期实行透光伐,调整幼林组成,使目的树种及早获得有利生存空间,并保证其数量在林分中达到一定程度。在幼龄林后半期实行除伐,保证幼林能正常成长。当林分进入速生期时则进行疏伐,及时调整主要树种之间的矛盾,达到促进保留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的目的。更新成熟前则需进行生长伐,主要是加速林木直径和材积生长,并促进林木大量结实,为天然更新创造有利条件。森林培育是长期过程,期间不可避免发生火灾、病虫害、人为破坏等众多不可预见情况,需要随时根据林地卫生状况、林木健康水平,进行卫生伐等类似作业,及时促进森林健康水平提高,保证天然林正向演替发展。

四、细化生产流程,强化环节管理,保证科学抚育作业

每一次抚育作业是一项小型的系统工程,既要符合林学规律,还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长期管理中,塞罕坝形成了科学的生产流程,即“批复方案学习培训伐前复核施工打号初步测算消耗蓄积伐中指导调整采伐木选择再次测算消耗蓄积林木采伐原条造材集材短运木材归楞入库销售清理林地伐后验收”。作业实施中,要严格按生产流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注重伐前技术培训,加强伐前复核,及时伐中指导,严肃伐后回测和验收,必须按批复方案和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严禁超面积、超蓄积采伐,保证抚育项目任务顺利、科学完成。

五、加强森林保护,全面森林监测,研究、分析和推广天然林系统经营技术

抚育间伐作业完成后,整个森林经营期还较长。因此,在搞好森林管护、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应密切监测经营效果,关注林木个体生长进展,检查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程度,检查保留木或幼树在抵抗大风、雪压、雷击、雨凇危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综合分析林分生长状况、抗灾能力、天然更新、生物多样性构成等多种指标,研究、分析营建最佳天然林的技术措施及经营路线,并进一步推广、示范科学营林,促进林业事业发展、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文明传播。

上一篇:西部地区承接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广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