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市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索

时间:2022-08-03 08:55:30

基于就业市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索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英语作为一门普通文化课程,其对学生的就业和文化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时,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将就业需求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本文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试探性提出其在就业市场下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就业市场;高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3-0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素质培养,导致社会就业与英语教育相脱离,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基于这种情况,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积极改革英语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基于就业市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基于就业市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部分高职学生属于独生子女,缺乏较强的情感沟通与交际能力,而高职英语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评估体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传统的英语教学相对乏味和枯燥,且教材的实用性不高,而基于就业市场的高职英语教学,其在教材项目设计与教材编写等方面的针对性强,能够突显专业特色,便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企业和高职院校可从市场需求、院校发展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出发,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等,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当然高职院校在就业市场背景下进行英语教学时,可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才,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置英语课程,而企业可为高职院校提供项目培训和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三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难以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影响今后工作岗位能力的提高。[2]

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就业市场,能够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对学生的第二课堂加以拓展,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落后

部分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课程建设与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意识不强,无法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难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课程考核单一

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考核方面,主要是采用笔试形式检验学生的英语水平,考核形式单一且缺乏一定的标准性和合理性。单一的闭卷考试仅仅只能对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加以测试,难以了解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只理解英语词汇的意思,却无法流利讲英语,难以满足社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3.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

部分高职院校在对英语教材进行甄别和选择时,没有将专业要求与英语进行有机结合,导致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如英语教材的内容没有从专业教学出发,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分离,学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运用英语知识,影响英语教学的有效性。[3]

三、基于就业市场下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积极转变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以就业导向为基础,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社会服务、生产实践以及教学活动这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的顶岗实习中,从而形成企业与院校共同管理和教育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设置相应的英语定向班,让学生能够对英语在企业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了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企业的要求为依据,对英语专业进行设计,并合理安排英语课程,实现“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4]如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再回到院校进行学习,这样带着实际问题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再让学生到企业实习,使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解决,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对于英语教学改革而言,其成效主要表现在考试分数以及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这两个方面,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应以就业导向为基础,以能力考核为核心,打破传统的卷面测试方式,积极采用“2+1”的考核方法,促使企业和学校能够共同考核学生的英语能力。企业可以将自身所需的职业英语能力划分为不同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对考核指标体系加以完善,从学生的日常表现出发,对学生进行打分。同时,高职院校可从各专业英语考试特点出发,对课程评价模式加以改进,将口试与笔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情境表演、即时口译和朗读等形式进行口语测试,从而便于考核操作,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3.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应对专业特色加以重点考虑,以就业导向为依据,有效突出岗位特点,强化语言的实用性,促进学生业务交际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一般教材内容应涉及职场沟通技巧、企业文化、应聘求职等方面,从能力本位和专业特点出发,选用实用性与针对性较强的教材,使其能够满足服务岗位技能和语言交际的相关要求。[5]

4.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

如果高职教师无法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将会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要求教师对企业的英语要求加以全面掌握,积极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拓展自身的思维深度与专业知识面。同时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使教师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向学生传授有用的英语知识,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考核单一、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等,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能够顺利走向职业工作岗位,有效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储晨芝.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39-140.

[2]杜妍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1,(22):194.

[3]吴巧红.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11,(9):155-157.

[4]姜 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路径探索[J].才智,2011,(29):318.

[5]胡晓宇,马 亮,马 明.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快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J].南昌高专学报,2012,(2):144-145.

上一篇:刍议手机上网对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碧A「叟c分享造就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