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转型研究

时间:2022-08-03 08:06:39

转型发展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转型研究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转型是实现学校整体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从普通本科转型为应用型本科,一个重要的转变是从原有的“教学型”或“学术型”的师资队伍转变为“应用型”、“技术服务型”的师资队伍。地方本科院校在加大行业兼职教师比例、构建“高校组织”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构建教师新的选聘机制以及职称评审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大力的改革,让学校师资队伍从单一的封闭结构转变为由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兼结合的开发结构。

关键词:转型发展;应用型;师资队伍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30-02

目前,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不懂工程的教师培养不出应用型人才,教师角色不转变,转型就是空话。地方高校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引导教师进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能力的提升,结合教师评价体系以及支撑评审机制等方面的大力改革,实现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转变,真正承担起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一、转型发展需在“校企融合模式下”提高行业兼职教师比例

地方本科院校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这支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主要特点是学历较高,理论水平较高。不足之处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在转型发展期,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将专业理论和企业实践进行融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和在实践中培养技术能力的效果。学校应成立以专业为特征的行业或企业专家工作室,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访问。学校派教师去企业“访问工程师”。教师将理论带给企业,企业将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技能传递给教师和学生,达到实践和理论的融合。

在融合的基础上合作企业和地方高校可以共建人才基地,共建实验室,办理校中企业以及在企业中办理学校等模式。转型发展期,地方高校积极运用校企融合模式引进专业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到校任教,使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力度达到专任教师比例的30%,培养一支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教师队伍。

二、构建“高校组织”,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高校组织”主要任务是进行校企合作过程的合同研究、合同教育和咨询任务的组织构成,这些组织能使高校与外部企事业单位有更多的产、学、研方面的联系。这种组织的存在能融合高校和企业之间各自的优势,高校借鉴企业的实践操作技能,企业运用高校的理论技术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实践质量和水平。“高校组织”需要我们充分重视构建大学技术能力转化的途径,例如通过构建管理以及技术孵化中心等机构促进大学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融合,或由企业出资建立研究院所、实验室,进行校企合作研究。

应用型大学的出现是对传统大学科研组织的一次重构。转型期一种观点认为只有研究型院校教师才有科研能力的要求,这种观点是偏颇的。研究型大学做理论学术研究。而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新知识、新产品、新理论的应用有更高的要求,也应该有科研的需求。但是地方应用型本科的科研不是理论学术研究,而是应用技术研究。“拓展的发展”是我们应用型研究课题来源以及成果转化的核心部门。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应用型研究,旨在针对地方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产、服务一线的需求,进行流程的改革以及问题的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型大学教师只有在应用型科研上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才会将这种科研成果运用到课程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1.转变中青年教师管理理念。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期,需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发挥中青年教师的骨干力量。管理层在转型发展期应转变对中青年教师的管理理念,将中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动态发展的、可开发的人力资源来看待。在管理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以管理为主的模式,大力进行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开发。积极创新中青年教师资源的管理模式、激发教师潜能。利用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诸如国内外访学、出国深造、行业实践等各种有利条件和发展平台。营造教师快速成长的氛围,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为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高校应将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以明确的制度确定下来,通过制度的落实,形成连续性的人才培养链。以导师制为例,这是培养青年教师非常好的途径,但是由于责任不明确、评价和考核制度存在不足,因此经常实施不到位,从而流于形式。院校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该制度的目的、双方之间的责任权利、确定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加强过程的监督、完善评价考核制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产生好的效果。高校确定连续性的人才培养链并借助执行有力的管理制度会大力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

四、教师队伍选聘机制以及职称评审机制的改革

1.教师选聘机制改革。目前在我国科研能力是衡量一个高校的重要指标,所以高校在对教师的招聘以及考核时,首要考查的是应聘者的学历、职称和承担的科研项目。教师发表的学术文章和承担的重要课题成为衡量的重点,这种人才引进方式可以提升高效的科研能力。但是在转型发展期,这种人才引进导向忽视了教师的最根本的教学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容易使教师形成以科研为主导的意识,只要在和科研的立项上有突破就可以成为优秀教师,这很可能导致科研与教学和社会需求相脱节。在教学、社会实践、行业应用能力等方面经验丰富但科研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人很难进入教师队伍,导致师资队伍整体的教学能力、市场意识和实践运作能力等明显不足,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制约了地方高校服务地区经济的能力。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评聘教师上应该进行改革,在聘请科研能力强、学历高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同时聘请行业实践人才融入教师队伍,在薪酬和职称晋升上给予相同的待遇,将专业经验、技能水平、技术开发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等作为专业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通过企业挂职工作、实践锻炼和企业合作应用型项目开发等多途径提升教师技术能力,逐步使更多的老师在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两方面都得到提升,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

2.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制定新的职称评审机制。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应该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职称评审机制,构建转型发展期地方本科院校特定的职称评审机制。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上要建立适应应用型本科的特征的评价指标。整体指导思想上适当降低理论科研水平的考核比重,将专业技术实践运作能力纳入评审体系;兼顾教师发展,将应用型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转化的结果作为主要评审依据。形成符合“应用型大学”教师特色的职称评审机制。以教学为重,结合专业技术实践运用能力、以应用型科研为评审重点。引导地方应用型本科在师资队伍结构上形成应用型的素质亮点,体现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性和应用型,实现转型发展期师资队伍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艳,马岳.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初探――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J].商,2014,(09):244.

[2]金国华,金鑫.独立学院转型期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2,(02):75-78.

[3]唐智彬,石伟平.国际视野下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2,(02):57-62.

[4]廖圣河,吴永军.两岸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07):39-44.

[5]王文.地方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6):153-157.

[6]王宪玲.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9,(07):52-54.

[7]王国强,田爱梅.试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0):31-32.

[8]陈国信.加强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7,(S1):180-181.

上一篇:学生视角下师德规范建设内容浅析 下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