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时间:2022-07-29 09:06:52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讨论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所以,在现在的数学课上,很多老师会采用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或全班方式经常开展一些讨论,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思索,掌握的知识会更深刻、更准确,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会更系统、条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多是和讨论,或者说有讨论的必要。

讨论与讲授不同,如果说讲授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那么讨论则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学习,并允许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做出反应。由于学生在准备讨论时,没有现成的思路可循,必须独立思考、归纳、分析、表达,所以讨论时,往往容易走题、漫无目的、杂乱无章。针对讨论的这一特点,我认为要想充分发挥讨论的功能和作用,确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先对讨论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一、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讨论,在选择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慎重。对于要讨论的题目,既要避免过于抽象,又要难易适度。组织讨论时,要明确什么是重点、要解决哪些难点,要掌握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等等。总之,教师必须胸有成竹。只有明确了讨论的目标,才能设计出好的论题、选择正确的讨论方法;才能从实际出发,兼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讨论过程;才能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又收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效果;反之,不仅会降低讨论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窒息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泯灭他们思维的火花。例如,我们在教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一题多解的习题,像这样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学生在讨论时才会有成就感,每个人可以先独立思考,再经过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就会发现大家的答案各不相同,这时,老师可以组织起来对大家的答案进行辨析,分析答案的正误,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自己的方法,还学会了判断别人的正误,在不知不觉中,把别人的方法、思路、理念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从而扩宽了自己的思路,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样的问题。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键看老师选题,引导的方式方法。在选题时,不仅要观察题目的价值,还要关注题目是否能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这时,我们可以选一些和学生的生活,游戏比较接近的题材,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题,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动物造型等穿插在题目中,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有想去了解的冲动,学生的情感一开始就调整到比较积极地状态,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年级教材涉及到了小数,必然会讲到小数的近似数,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取近似值。往往生活中有很多的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进一法”或者“去尾法”。这时,往往会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生总是记不住,老师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加强记忆,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感受什么时候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再者,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元角分,到了实际做题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以元为单位的时候要保留两位小数,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充分的让学生讨论,用反推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保留两位小数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出发,揭示重要规律,通过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要适时地调控

学生的讨论是一个积极的,热烈的过程,但学生维持注意的时间相对也比较短。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离题万里,天马行空去了。作为教师,要适时地调控学生的情绪,讨论的进度等,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间的信息流通,是以实现讨论目标为目的的信息控制。它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适时动态调控,以充分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是保证讨论成功,充分发挥讨论的优越性,确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讨论的结果及时反馈

讨论的题目形式多样,讨论的过程热闹非凡,很多课堂讨论完就结束了,其实讨论结束不代表任务就解决,讨论之后,一定要注意结果的及时反馈。反馈了结果,学生才能真正的了解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我们通过这样的讨论,明白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例如,我们在教学计算楼房高度时,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一楼除外,其余楼层层高相同。用其余楼层层高乘几层楼,最后还要加上一楼层高。最后,老师做一个总结,还可以适当地扩展,例如出租车的计费问题等等。经过这样的一个总结,以后学生就会做这一类题了,而不是仅仅一道题,这样,相当于把这题进行了升华,向外延伸,同时也交给了学生类推这样一个数学理念。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对象,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程序,灵活运用,优化组合各种讨论方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民主的课堂,和谐的课堂,适合学生发展成长的课堂。

上一篇:转型发展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转型研究 下一篇:《云房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