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风格的赏析

时间:2022-08-03 07:58:11

对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风格的赏析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傻子的一生》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品,被很多文学评论家认为是作者的自传,本文将以这部作品为载体,对作者的文学作品风格进行赏析。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傻子的一生》 文学风格

一﹑有关作者芥川龙之介的总体概述

芥川天资聪明,少年时期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大学时期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思潮并且参加了“新思潮”文学组织,后来在夏目漱石的指导下成为了日本文坛上的一颗“巨星”。

芥川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被称为是日本文坛的“鬼才”,一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时间只有十三年,但是有148篇短篇小说,55篇小品,随笔66篇和大量的评论、游记、诗歌流传于世。小说《傻子的一生》是其著作之一,也被称为是随想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作者的一部自传,作品中很多地方都是对作者芥川龙之介生活的一种折射。本文将以这部文学作品为基本的载体,对作者的文学作品风格进行赏析。

二﹑短小精悍,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傻子的一生》整部作品共由五十一个部分组成,并且每个部分都用了最为简洁凝练的语言,通常都是很短的段落,甚至其中很多部分都是一句话一个段落。这样短小精悍的语言就将一部分结束了,所以很难称之为是章节,我们这里就先称之为是片段。这样简短的话语,看上去似乎是轻描淡写,实际上是意味深长。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短小精悍的篇章框架结构,除了俳句以外恐怕就不多见了。

虽然作品笔墨不多,可是篇章之中到处都显示出了芥川龙之介的高超文采。仔细读来,让人感觉回味无穷。在作品的第三十七片段中:“草笠随风舞,飘摇落道旁;我名何所惜,但愿君名扬。”渴望遇见和自己财力相当的红颜知己。作者在摆脱心灵危机的时候,还可以写出来如此有特色的内容来解脱精神,不仅体现了作者信手拈来的文学水平,也体现了文学作品创作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写作韵味。作品中这样耐人寻味的句子比比皆是,这也可以说是芥川龙之介晚年作品中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三﹑忧郁的作品场景描绘和刻画

在《傻子的一生》的片段中,读者可以发现很少有令人兴奋的场面描写,或者是说几乎看不见他轻松愉快的场景,作品中几乎都是阴森凄凉和抑郁的场景。倾斜的房子,布满雨水的柏油路,天空中的架空线冒着火花,尸体零乱地摆放着,在乡间阴冷的小道上推力车无力地跑着,佛像上面的彩色已经剥落,小路上散发出牛粪的味道,火灾后的废墟……在作品中的很多场景,主人公都是处于一种令人窒息的环境之中,甚至连夜幕下刚刚结婚的夫妻之间的谈话也是忧喜参半。读者每每读到这一段对话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为作者那高超的悲伤表达艺术所折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这些场景的描写都为作者后面悲伤的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悲伤”一直充斥在作者的生活中,所以要么就是目睹恐怖吓人的场景,要么就是看着花花草草神伤。《傻子的一生》作为芥川龙之介的最后一部作品,里面充分表达了他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真实的感受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悲情背景到处都是,同时也是作者对于社会世态炎凉的一种绝望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家中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所有的忧伤时刻围绕在芥川龙之介的身旁,这也是作者努力寻找解脱途径的一种动力所在。

四﹑联想和比喻的语言修辞技巧

在作品的五十一个片段中,作者多处运用了联想和比喻的修辞,尽管不是刻意的精雕细琢,但是因为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和比喻而给文学作品增添了不少风采。

《傻子的一生》中由运货马车联想到了割去耳朵的荷兰人,由军舰联想到了荷兰的芹菜,从玉米联想到了人的神经进而联想到了受伤害的自由像……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样物品都可以引起他的丰富联想。作者思维活跃,描绘独特,神经敏感,联想多样化都是这部文学作品最大的特色,然而作品中对美好事物的联想并不多,甚至有离奇怪诞的联想出现在纸上,这就充分说明了作者那种悲观厌世的思想情结。将书籍比喻成世纪这个虚无的东西,将自己比喻成黑黝黝的大发电机,将盛开的魅力樱花联想成了败絮,将枕头比喻成了怀疑主义,空地被比喻成了高尚的风景画,婴儿的气味被比喻成了鼠崽子……比喻和联想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会有一种由此及彼触景生情的感觉,作为芥川龙之介的最后一部作品,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值得仔细分析。

尽管芥川龙之介晚期的很多观点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有点唯心主义的倾向,甚至有时候的思维看起来有点不正常:过分的悲观厌世,绝望无助,然而文学笔法同样有着精妙的地方。即便是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于生活的绝望,也是使用轻描淡写的比喻和联想手法进行最凝炼的语言,将自己的痛苦表现得若有若无,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有着一种宛转悠扬的哀伤的凄凉味道。

五﹑入木三分的人物心理活动表达

在作品中,作者的心理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除了有抑郁的场景烘托以外,更多的就是作者那充满矛盾的内心活动,虽然整部文学作品的段落很短,然而措辞都十分严谨。

在第二十四片段中,妻子生男孩的时候,那种“为什么这娃娃就出生了呢?出生到了这个世俗苦闷的世界上来了……为什么他命中就注定要有我这个父亲呢?”心中那种复杂的情感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在此时此刻,自身都难保全的时候,如何给这个孩子幸福和安全,这就成为了他心中一颗苦闷的种子。

作品《傻子的一生》中尽管作者对内心矛盾没有众多的描述,只是一些只言片语,但是读者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作者那苦闷矛盾的内心世界: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病魔缠身,甚至是在一种半卧床的状况下坚持进行创作,因此作品中忧郁的氛围也就不觉得奇怪了;时刻担心母亲的精神病会遗传给自己,无形之中给自己一种心理上的恐惧,心理负担更加沉重;姐姐家中失火,姐夫卧轨,姐姐一家来投奔芥川,家庭的经济开支成为了芥川最为沉重的负担;因为从小心理阴影的缘故,芥川一直不善于和亲人朋友沟通,因此人际关系也并不是很好,这也让芥川感到焦头烂额;社会的动荡,昔日众多的好友都改变了自己的行程,可是芥川自己却始终改变不了……这些现实生活中不计其数的矛盾都让芥川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六﹑结语

尽管芥川进行文学创作的生涯并不是很长,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才被称为是日本文坛上的一位“怪才”,在芥川死以后,他的好友菊池宽专门用他的名字设立了文学新人奖“芥川文学奖”,现在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学界重要的奖项之一。《傻子的一生》是芥川在多种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坚持创作完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芥川龙之介晚年作品中的一部典型代表,也可以说是他日常生活和从事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真实写照。语

参考文献

[1] 杨希.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2).

[2] (日)芥川龙之介· 高慧勤等译.罗门生[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3] 李雁南. 无法破解的谜案——解读芥川龙之介的短篇《树丛之中》[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1).

[4] 章颜. 芥川龙之介的未竟之路——芥川龙之介未作长篇小说创作的原因初探[J].作家,2008(20).

[5] 刘吟舟. 从奇异到平实——对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历程的一种读解[J].学术交流,2006(04).

上一篇:自然观视角下《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读 下一篇:如何运用情境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