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亚入欧”“脱美返亚”?

时间:2022-08-03 04:24:32

从“脱亚入欧”到“脱美返亚”。这样的转变,与其说跟或鸠山个人有关,不如说更与东亚及全球发展的大形势有关,从而应是一种“历史转型期”的现象。

日本众议院选举,大胜,终结长期以来自民党一党独大时代,党魁鸠山由纪夫组阁。此一变化,不仅冲击日本国内政局的发展,更可能揭启了日本新世纪外交战略的新时代:从“脱亚入欧”到“脱美返亚”。这样的转变,与其说跟或鸠山个人有关,不如说更与东亚及全球发展的大形势有关,从而应是一种“历史转型期”的现象。

这就要从目前仍是日本使用最广泛的万元纸钞上的头像人物――福泽谕吉谈起了,他是明治维新时代的政治人物。明治维新以前,上溯到中国的隋、唐时期,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尤其是唐朝,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典章制度、文化、宗教、精神气质,不仅达到了中国历史的巅峰,更是全球的典范。日本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遣隋使、遣唐使、和尚、学生到中国学习――日本确实是一个见贤思齐的国家。

唐之后,历宋、元、明、清数代,中国国势除少数短期,基本是一个下滑的趋势,到了清末,更有如强弩之末,内忧外患不断。此时西方崛起,以工业革命加资本主义为内涵的帝国主义不但敲击了中国,也震撼了日本。震撼中的日本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福泽谕吉及一批杰出人物认为非要“脱亚入欧”进行彻底改革不可。福泽谕吉在他的《脱亚论》中写道:“我日本之国土虽属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

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正是在“脱亚入欧”下的产物,是日本的“改革开放”,比中国的整整早了110年。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不到三十年即成了一个强国,1895年打败了老师中国,又十年,打败另一强国沙俄,自此奠定了二十世纪日本作为世界强国的基础。虽然右翼军国主义发动东亚战争,导致日本几乎遭亡国之痛,但二战结束之后,不旋踵间,又强大复兴起来。战后“日美同盟”使日本自觉是个欧美国家,经济的发达让日本成为跻身于G7中的唯一亚洲国家,心态上日本从不屑承认是亚洲国家。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至此已彻底实现。

但历史总会出现转折的。首先,是衰弱的中国终于在1978年进行了改革开放,这个不妨视之为“小平维新”的变革虽比日本明治维新晚了110年,却也出现了同样的巨大效应。仅仅三十年,中国出现了戏剧性的崛起。面对此一变化,全球最首当其冲的,最难以适应的,就属日本。立即的反应是提出“中国”,然后是“中国崩溃论”,但不管怎么论,中国还是在持续崛起。与此同时,日本则从1990年代开始,进入了空前低谷,迄今已历经了“失落的二十年”。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有关。

鸠山日前在《纽约时报》以《日本的新战线》为题,撰文抨击美国的市场教条主义(此事应与美国在1985年主导的“广场协议”,联合欧美各国迫使日元在两年内从一美元兑二百五十日元升至一百二十日元,从而打破了日元想发展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梦想有关)与美式资本主义造成贫富差距和人情淡薄,也批评了美国在外交上的单边主义。鸠山指出,伊战失败和金融危机不但证明了美国模式的失败,也导致美国影响力的下降已无可避免,“我们正在向一个多极化的时代迈进”。于是鸠山正式提出“东亚共同体”主张,倡导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强调“我们不能忘记是亚洲国家的身份”。

基辛格上月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认为中国转变成内需导向的增长模式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但极可能因此对周边国家产生更大的政治影响力。基辛格的担忧看来不无道理。

福泽谕吉呢?如果他生于现代,相信也会作出跟鸠山同样的抉择。大势所趋也。

上一篇:减税应是积极财政政策重头戏 下一篇:又见9月 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