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不同品系在闽东的早期生长研究

时间:2022-08-03 01:33:08

油茶不同品系在闽东的早期生长研究

摘要 初步调查分析了福建省内外1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在闽东福安种植当年的成活、生长表现及病害发生情况。油茶各品系造林成活率为50.0%~89.2%,以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成活率高。不同品系的苗高、当年抽梢、冠径生长差异大;闽杂优15、闽杂优20、闽杂优16、赣州油2号、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生长快、冠径大;闽杂优26、赣州油18号等生长缓慢、冠径窄;闽杂优19、闽杂优1、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赣州油7号等生长居中。各品系地径生长相近。受苗木病源、气候、林地等因子影响,参试品系均不同程度地感染油茶炭疽病,其中闽杂优品系感染率最高,89.07%中度受害;赣州油无性系病害感染居中,岑溪软枝油茶受害最低。岑软3号、岑软11号、赣州油18号3个品系抗病力较强。

关键词 油茶;优良无性系;早期生长;闽东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46-0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含油率高,油脂品质好,综合利用价值高,栽培历史悠久,适宜性强;现在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14个省区的低山丘陵广泛栽培[1]。福安地处闽东地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福建省油茶主产区,也是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油茶现有面积超过8 000 hm2,产油量逾300 t[2]。福安化蛟林场曾是福建省油茶专属林场,目前拥有油茶林533.33 hm2,但由于实生种子苗造林,产量低,产茶油不足75 kg/hm2,效益差。作为经济林树种,油茶必须采取高产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种植,才能获得持续的高产稳产,其中良种是高产高效的基础。近年来,国家、省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大力推广油茶高产品种种植。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省份均选育了大量油茶高产无性系,产茶油达450 ~750 kg/hm2以上,大大超过实生苗林分[3]。然而,油茶不同品系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闽东地区不少种植户引种长林、赣、湘林等无性系,这些品系是否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是否表现适生高产,需要进行深入了解。为此,福安化蛟林场在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资助下,于2012年2月引进省内外油茶高产无性系,建立良种测定林,2012年底全面对省内外不同品系开展成活率和当年生长调查,并初步分析不同品系在造林当年的生长规律及适应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闽东沿海山区,位于福安化蛟国有林场沃里工区11林班1大班4小班,东经119°41′58″~119°42′03″,北纬27°00′43″~27°00′48″,海拔146 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20 ℃,7月最热,月均温24~30 ℃;1月最冷,月均温4~10 ℃。年均≥10 ℃的活动积温4 000~6 500 ℃。年均降雨量1 350~2 150 mm,以春夏季多,3—6月降水量680~950 mm,占全年降水量的44.2%~56.0%;7—9月台风雷雨季降水量430~800 mm,占全年降水量的30%~38%;10月至次年2月少雨,降水量240~400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4%~21%;年均相对湿度78%~84%,蒸发量1 529.5 mm,无霜期230~300 d。土壤为酸性红壤,立地Ⅱ~Ⅲ类,坡向南、西南,坡度23°~25°,前茬为油茶稀疏林地。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有福建省油茶闽杂优1、闽杂优15、闽杂优16、闽杂优19、闽杂优20、闽杂优26和省外赣州油2号、赣州油7号、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赣州油18号、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14个优良无性系。其中,闽杂优品系苗木从闽侯桐口国有林场引进,赣州油无性系由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购入提供,岑软无性系是广西林科院选育的国家良种,由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提供苗木。苗木均为二年生芽苗砧嫁接苗,其中闽杂优、赣州油无性系为裸根苗,岑软无性系为轻基质容器袋苗。2012年2月下旬阴雨天造林,种植时苗高25~35 cm,地径0.3~0.4 cm,均为一级合格苗木。种植前裸根苗打浆,营养袋苗浸透水。

1.3 试验方法

试验林的林地清理、整地、种植、管护等采取常规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3]。林地经清杂炼山,采取机械开设水平梯带整地,带面宽2.2~3.0 m。株行距2.2 m×3.0 m,初植密度1 500株/hm2,挖穴大小60 cm×40 cm×40 cm,施有机肥2 kg/穴于底部作基肥。试验根据品系的成熟期分为3个区,分别是:立冬成熟的杂优区,霜降成熟的赣州油区、岑软区,各区分布在坡向、坡位、土壤条件大致相同的山坡上。苗木按照油茶优树无性系测定林的试验方法进行排列设计[4],每个无性系7~10株,设6个重复,共种植42~60株,随机排列。种植当年5—6月块状抚育,进行松土锄草,施复合肥50 g/株;同时在6月下旬油茶病害发生时进行调查,并用波尔多液药物防治,10月再次松土锄草。

1.4 调查方法

2012年12月对试验林进行每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成活率、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地径、冠径、病虫害感染等情况。病害轻微的记录为1,中度为2,严重为3,无病虫感染记为0。数据输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茶不同品系的造林成活率

14个油茶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各个品系造林成活率为50.0%~89.2%,相差很大。不同来源的油茶品系造林成活率差异明显,其中:闽杂优6个品系成活率为58.2%~89.2%,平均73.8%,以闽杂优1成活率最低,为58.2%。赣州油5个无性系成活率均比较低,为50.0%~66.7%,平均60.1%,且各品系间相差不大。岑软无性系成活率较高,为74.3%~77.2%,平均75.8%,品系间差异不大。分析原因,由于造林苗木均为二年生嫁接大苗,其中赣州油品系苗来自江西省赣州,为裸根苗,路途远,起苗后第3天才到造林地种植,耽误时间长,导致成活较少。而闽杂优品系从较近的闽侯桐口林场购入,起苗后当天运抵山场浇水处理,第2天及时种植,成活率较高。岑软品系苗为轻基质营养袋苗,起苗运输后第2天浸透水后种植,成活率更高。另外,由于2012年春夏季节长时间持续降雨,6月底至7月初又遇20 d以上连续高温干旱,导致参试品系总体成活率不高。

2.2 油茶不同品系的生长表现

14个油茶不同品系造林1年的幼树高、地径生长及当年抽梢长度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不同成熟期的油茶品系的高、地径、冠径等生长差异较大。

从高生长来看,不同品系造林当年底苗高为43.10~56.20 cm,高矮相差13.10 cm;当年抽梢长9.00~27.30 cm,相差大约3倍。在福建省油茶闽杂优6个品系中,闽杂优15、闽杂优20、闽杂优16等3个品系生长最快,当年抽梢22.50~24.95 cm,全株高51.4~56.2 cm,其次为闽杂优19、闽杂优1,生长中等,当年抽梢14.25~19.34 cm,苗高约48 cm;闽杂优26生长最慢,平均抽梢仅9.19 cm。对于5个赣州油无性系,赣州油2号、赣州油14号生长较好,苗高49.15~50.54 cm,当年抽梢18.38~20.00 cm,其次是赣州油15号、赣州油7号,当年抽梢约13 cm,而赣州油18号生长最慢,当年抽梢仅9.00 cm。这些赣州油品系的高生长变化与杂优品系相似,但是总体生长不如杂优品系快,是否由于气候的差异造成适应性慢些,还有待今后继续跟踪观测。

来自广西的良种岑溪软枝油茶2号、3号、11号的幼树高、地径生长快且相近,当年抽梢长26.43~27.30 cm,在参试14个品系中增长速度最快。这些无性系是轻基质容器苗,虽然造林时苗高低于闽杂优、赣州油等裸根苗,但他们生长迅速,抽梢展叶早于闽杂优和赣州油品系,具有岑溪软枝油茶早期速生的特点。

从地径生长来看,油茶不同品系经过一年生长地径达0.44~0.68 cm,粗细相差0.24 cm。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不同来源的品系间,而在同一来源的品系内差异不大,如闽杂优品系地径为0.58~0.66 cm,赣州油无性系地径为0.52~0.68 cm,相差无几。而岑软2号、3号、11号地径0.44~0.51 cm,品系内差异不大,但与闽杂优、赣州油的差异明显。岑软品系地径较小,但高生长却表现快速,尽管造林时的苗高明显低于闽杂优、赣州油品系苗,但到年底苗高却与闽杂优、赣州油品系苗相当。

从冠径生长来看,闽杂优、赣州油等无性系的冠径生长变化规律与相应品系的高生长变化相似。高生长良好的闽杂优15、闽杂优20、闽杂优16、闽杂优19、闽杂优1、赣州油2号、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等无性系的冠径生长也较好,平均20.44~31.90 cm,生长慢的赣州油7号、赣州油18号的冠径窄,仅15.50~17.21 cm。而岑溪软枝油茶3个无性系虽然高、地径生长十分相近,但是岑软11号的冠径明显大于岑软2号、岑软3号,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3 油茶不同品系的病虫害发生情况

6月下旬对14个油茶品系进行病虫危害的观测,发现这些品系不同程度地感染油茶炭疽病,但虫害少,仅见蚜虫,未构成灾害。油茶各品系每株病害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油茶不同来源、不同品系的病害感染率不同。其中:闽杂优品系病害感染严重,89.07%为中等受害,10.93%为轻度受害,闽杂优20、闽杂优16全部呈中度感染。赣州油品系轻度、中度受害分别达49.80%、44.33%,个别单株严重感染。岑溪软枝油茶的64.46%苗木轻度感染,33.33%为中度感染,是参试苗木中受害最轻的。造成这些油茶品系病害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杂优品系的苗木引进时已有初步的炭疽病感染源,二是种植林地原为油茶重茬林地,原土壤有一定的病原菌,三是2012年4—6月雨季长,降水量大,导致林地十分潮湿,雨停后又出现持续高温,高温高湿的微环境极易使原病原菌快速滋生繁殖,造成林分炭疽病暴发,虽然用波尔多液药物防治了2次,但仍无法根除。从调查结果看,岑软3号、岑软11号、赣州油18号3个品系感染率低,抗病力较强。

3 结论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油茶不同来源、不同品系在造林当年的苗高、地径、冠径生长及成活率、病虫害感染率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造林成活率方面,岑软品系、闽杂优品系苗成活率较高,分别为75.8%、73.8%;赣州油品系成活率较低,为60.1%。成活率高低受起苗到种植的时间长短影响,同时轻基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较高。

在高、地径生长方面,闽杂优15、闽杂优20、闽杂优16、赣州油2号、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等7个无性系生长快,当年抽梢长达20.00~27.33 cm;闽杂优26、赣州油18号2个品系生长缓慢,当年抽梢仅约9 cm;而闽杂优19、闽杂优1号、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赣州油7号5个品系生长居中。不同来源的各品系地径生长相近。从冠径生长看,高生长快的均表现出冠径宽,同时生长中等的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等的冠径也较大,超过20 cm。其他生长慢的品系冠径也窄。

在病害感染方面,所有参试油茶品系均不同程度受到炭疽病的危害,其中:杂优品系病害感染率高,89.07%呈中度受害;赣州油品系受害居中,轻度、中度危害各半;岑软品系70%为轻度受害。岑软3号、岑软11号、赣州油18号3个品系抗病性较强。危害原因有苗木、气候、林地等多个方面。为减少或避免病虫害发生,要严格加强对出圃苗木病虫害的检疫工作,造林前最好预先喷洒药物进行防治,同时要加强造林地病虫感染源的清除;最后,要尽量选择高产、抗性强的品系种植。

4 致谢

该试验得到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茶团队的指导,并提供省外品系材料,谨致以诚挚的感谢!

5 参考文献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吴光华.福安市油茶现状与发展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8(2):63-65.

[3]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油茶高效实用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国家林业局.LY/T 1730.1-2008油茶第1部分:优树选择和优良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上一篇: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封山育林在繁昌县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