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华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

时间:2022-08-03 01:32:29

浅析金华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

摘要:在体验经济形式下,金华的道教文化旅游产品应该进行合理化整合。文章对整个金华道教文化之旅的产品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行进着的过程,这样经过合理化的整合设计后的旅游产品,才是一个真正能让旅游者参与体验、认知并获得强烈满足感的道教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

关键词:体验经济;道教文化旅游;金华道教文化旅游产品

一些学者认为,体验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新的经济形态。何谓体验

(experience)?其英文译为“经验、经历、阅历”等意思。从广义上说则为“人生经历”。另外,体验还有“感悟(考虑)”的意思。综合而言,体验即为经历和感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通过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却希望通过精心设计、销售体验而赢得利润,这就是体验经济。

那么,对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金华而言,为顺应体验经济时代之潮流,应如何设计令旅游者难以忘怀的

一次“道教文化之旅”呢?

一、金华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一)仙踪道源――金华山

金华山是历史上有名的道教名山,早在宋代就有“天下名山”之誉。双龙、冰壶、朝真三洞合为道教第三十六洞天。它与历史上的赤松宫一起被誉为“洞天福地”。现今闻名于港、澳、台、北美、东南亚一带的侨仙黄大仙据说就是在金华山修炼成仙的。

作为黄大仙的真源和祖庭,金华山是独一无二的(在香港啬色园黄大仙庙主殿前牌坊就刻有“金华分迹”字样及有关“叱石成羊”传说的雕刻)。它在海内外别具一番神缘、乡缘和商缘。景区内现有黄大仙祖宫、金华观等景观,并有关黄大仙传说的卧羊山、叱石成羊、白马腾空、撞石成仙等多处景点。

另外,汉朝第三代张天师、安期生、赤松子、徐公、葛洪,元代赵缘福、叶宙思、明代普仁等道教名流据说都曾游历或修炼于此。

(二)炼丹名山――九峰山、方岩

炼丹,指用炉火烧炼矿石药物以制取长生不死的仙丹,与修炼精气神的“内丹”相对,烧成金丹供服食,所用药物以铅汞为主。

九峰山距金华市区28公里,面积10.38平方公里。系仙霞岭山脉括苍山脉余支,为丹霞地貌结构,峰石林立,山水相依。九峰山优美的自然景观曾引来许多文人雅士到此隐居讲学,名仙到此修道炼丹。传说中,晋代道家创始人、炼丹名家葛洪曾在此炼丹,并著《神仙传》,后葛洪得道成仙,但其炼丹所用鼎炉尚存。

方岩山距永康市区23公里,它既有丘壑之美,又有名石之胜,是浙江省典型的丹霞地貌区。明朝程正谊曾作《方岩》诗一首,其中:“以此胡生来,炼药于其中。左熟复釜丹,右植桃花红。见我引手招,两腋生仙风。就之忽不见,缥缈云山空。”可见,浙东名山方岩,历史上也曾有仙人在此炼丹之说。

(三)八卦古村――诸葛八卦村

在兰溪城西18公里的八卦村,古称高隆,传说诸葛亮27代裔诸葛大师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了该古村落,为全国最大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整个村落以钟池为中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更为神奇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外八卦,是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大仙故里――黄湓村

在兰溪市区北隅的黄湓村,为黄大仙即黄初平的出生地。

(五)辉煌洞天――赤松山

赤松山山峻、水秀、石奇、洞幽,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最后一个洞天,也是最辉煌的洞天。山中殿堂林立,气宇非凡,有元机洞。元辰殿、二仙殿、万圣阁等。山中藏风露水,云雾缭绕,区内亭台楼榭古朴幽雅,曲径回廊幽雅古邃。

综上所述,金华不仅有黄大仙的真源和祖庭,而且还有九峰山、方岩山这两座炼丹名山,更有以道教的标志“八卦”之形布局的诸葛八卦村和大仙的故里以及道教的辉煌洞天赤松山。可见金华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

二、旅游者对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的理解、认同

道教上溯千古,兼容百家,其思想渊源与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教意识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连。道教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及传统生活方式贴得最近,它的教义信仰、修持方法、制度仪式等等,无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的特点。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道教与佛、儒二教并立,形成近两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不仅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学术思想、、文学艺术、医药科学等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深刻地影响我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思想情操以及素养、愿望、感情等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所以,旅游者对道教文化是完全认同、理解的,并且还会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愿意真真切切地对道教文化进行一次旅游的体验。

三、对金华道教文化旅游产品整体的创意和设计

(一)游名山赏胜景,体验道法自然(金华北山)

道法自然的理念是道教祖师老子提出的,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在老子的眼里,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始祖。“自然”则是一种法则,而法即为遵循、仿效之意。正是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唤起了道教修炼者热爱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美好情操。他们一向重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从而强调应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而这与现代环境主义者后提出的观点亦刚好吻合。

金华北山有双龙洞森林公园,其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植被景观丰富,具有“绿、凉、清、幽”等特色。元朝许谦诗云:“林幽不见天,山静只闻泉。”九峰山和方岩山也兼具其特点。《次刘明府登方岩韵》一诗中曾赞美方岩“云中闻鸟语,天半听松涛”。

因此,通过金华北山的游历,能让旅游者真正体验“道法自然”之机理,真正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验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认知玄妙八卦,解秘道教标志(诸葛八卦村)

八卦作为道教的标志,充满了玄妙机理。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另外周文五的乾坤学说,分乾、克、离、震、巽、地、艮、坤八卦,八卦由三爻演变而成。

神秘难懂的八卦,可以让旅游者通过诸葛八卦村的游览,对八卦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理解。再通过导游的介绍,我想旅游者不会觉得八卦晦涩难懂,而且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导游还可以适时向客人介绍道士见面时打招呼的礼节,即双手相抱成八卦状。

(三)诵读道教经典,领悟文化根基(兰溪黄湓村)

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又称《老子》。博大精深,充满睿智,是一部不朽的哲学著作。“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中不凡名言佳句,倘能由一道士在黄大仙的故乡――“黄湓村”带众游客齐声诵读,不仅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道教文化之旅的文化内涵,更能宣扬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另道家经典《太平经》、《灵宝经》、《上清经》等可以适当进行挑选,然后诵读。

(四)聆听道家仙乐,感受逍遥世界(金华赤松山)

道家音乐,简称“道乐”,又称“斋醮音乐”、“法事音乐”“道场音乐”,是配合道教各种仪式、活动所使用的音乐,道乐具有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道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旋律古雅,内容丰富,有赞美神仙的颂歌,渲染仙境的华章,有召神谴将的磅礴之声,也有镇煞驱邪的庄严之曲,有祈愿吉祥的喜庆之乐,还有炼养清修的恬静旋律。

倘若在白云缭绕的赤松山演出这样一场道教音乐会,让旅游者听仙乐、悟仙道,在缥渺的仙乐中,真正体会“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仙家趣味,从而真正切切感受道家的逍遥世界。而足下的朵朵祥云更能让旅游者顿生一点道心。

(五)观赏炼丹旧址,感悟道教人生(九峰山、方岩)

道教以追求长生不死、修道成仙为最高目标。道教炼丹术的发明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观念。如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便飞奔到月宫中成为月中仙子,李商隐有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炼丹术兴起于秦汉之初,在唐代达到鼎盛。其重要影响人物,如葛洪、陶泓景等都是丹术大师。

道教炼丹术对中国古代学和冶金学有重要贡献,火药的发明,是道教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中国古代火药的基本成分,正是道士炼丹活动中常用的硝石、硫磺和炭类物质。

而九峰山、方岩山的炼丹遗址可以让旅游者观赏到传闻中的道教炼丹术,感悟到道教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六)参观道文化博物馆,了解道教之博大精深(金华古子城)

若建一道教博物馆投资过大的话,可建议在古子称开辟一个道教文化博物馆或在规划建设中的金华博物馆内开辟一个道教文化的展厅或展室,里面可以详细介绍道教的历史;展示道教用于各种仪式的器皿,以及道教的经典等,从而让旅游者能够更感性、更全面地把读道文化的脉络、精髓,从而更感叹道教文化之博大精深。

(七)购道文化之商品,睹物思情忆仙游(金华古子城)

可以开发一系列道教文化纪念品,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旅游购物收入,还可让旅游者能睹物思情忆仙游。道教文化纪念品可以考虑为《老子》等道家经典,亦可选用葛洪炼丹炉的微缩模型,以及八卦镜及诸葛八卦村的八卦锁等。

这些集中道教文化纪念品的商铺可以让现在偏冷清的古子城变得更有人气。而且让旅游者对道教文化之体验从抽象的精神到具体的物质。而将所购之纪念品带回家后,睹物思情又能再次让旅游者神游古婺金华,重温道教文化的魅力。

总之,在体验经济形式下,金华的道教文化旅游产品应该进行合理化整合。而本文对整个金华道教文化之旅的产品设计,犹如一个完整的音乐般行进着的过程,有序曲(游名山赏胜景,体验道法自然),有发展(认知五行八卦,解秘道教标志;诵读道教经典,领悟文化根基;聆听道家仙乐,感受逍遥世界),有高潮(观赏炼丹旧址,感悟道教人生),有结尾(参观道文化博物馆,购道教文化之商品),这样经过合理化的整合设计后的旅游产品,才是一个真正能让旅游者参予体验、认知并获得强烈满足感的道教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庄志民.旅游经济文化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唐那碧.道教的故事[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3、陈鹰.金华旅游大观[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对旅游景区品牌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论央视在提升广告公信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