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03 01:16:14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性分析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对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患者进行总结性分析,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 在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

【关键词】 结肠癌;肠梗阻;老年;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70-02

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肠癌合并肠梗阻大部分为左半结肠癌多数为浸润型,常引起环状狭窄,故左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慢性肠梗阻。肿块体积较小,既少溃破出血,又无毒素吸收,故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现象,也不易扪及肿块。本文通过总结性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100例,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组患者中男35例,女5例,年龄62-8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两组患者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绞痛,排便困难,粪便带血或粘液等症状;病程为1-6周不等。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程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P

1.2 护理方法 手术前护理:①注意检查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凝血机制是否完好。②肠道准备(3-5天):入院48h内行急诊手术者不需灌肠。入院后超过48h手术的均需进行肠道准备,手术前3d每晚清洁灌肠,手术当天清晨仍需清洁灌肠。

心理护理:50例均为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症状明显,发病急,病情危重,因此容易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复杂心理,极大的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预后。在手术前与患者及时沟通,使患者摆正心态,平静地接受治疗;在手术前多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拉近医患关系,促进日术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根据相关检查数据,向患者介绍病情的发展,介绍手术的重要性、安全性和必要性,使患者接受进行手术。

术后护理:①坚持心肺功能监测:老年人由于创伤、麻醉、疼痛等因素,术后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其本身各器官功能减退,手术能够增加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的。因此,术后药进行吸氧、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对于疼痛的患者注意观察其疼痛的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症状,术后使用镇痛泵以缓解疼痛,不能缓解的给予肌注盐酸哌替啶50-100mg进行治疗。②护理:正确的身体姿势可减轻呼吸困难,有助于腹腔和盆腔的引流,使炎症局限;并可减轻切口缝合处的张力,有助于切口愈合,因此回病房后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病情稳定取半卧位。③营养护理:术后禁食水,留置深静脉,遵医嘱静滴深静脉高营养液,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排气后拔除胃管,先饮少量水,无不良反应后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饮食,制订食谱,高营养易消化饮食。每天都要有粮食、瘦肉、鱼、蛋、乳、各类蔬菜及豆制品,每一种的量不要过多,这样才能补充体内所需的各种营养。膳食中应注意多吃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萝卜等绿叶蔬菜),以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粪便当中带走致癌及有毒物质。多食海带、紫菜等(含有大量碘、钙、胡萝卜素等,能将人体内的有毒有机物转化为无毒物,并且有清热、润肠、通便等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存在的差异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P

2 结 果

通过对100例患者的总结性研究与分析,得知在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因此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对照组32±3.6天,观察组21±1.8天),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安全地度过危险期,提高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3 讨 论

结肠癌往往有器官转移,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淋巴转移一般由近而远扩散,也有不按顺序的跨越转移。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几率更多。结肠癌癌细胞或癌栓子也可通过血液转移,先到肝脏,后达肺、脑、骨等其他组织脏器。结肠癌也可直接浸润周围组织与脏器,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黏膜上。播散至全腹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腔积液等。因此在手术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手术的前期准备应注意,由于老年人括约肌松弛可造成液体外流,故以低压慢流效果为佳。肠道准备效果满意,忌用甘露醇,硫酸镁等强泻剂,以免加重梗阻。

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选择性地对某些病种的住院患者按照预定的医疗护理计划迸行护理,证明能够明显减少住院时间、节约费用,又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此种模式在美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1]。在本研究中使患者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有效地减少了住院费用,促进了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2]。

参考文献

[1] 张力斌.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1):23-24.

[2] 杨天桂,刘芳.临床路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170(8):498-499.

上一篇:沐舒坦和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支效果分... 下一篇: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术中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