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内涵与应对措施的研究

时间:2022-08-03 12:26:01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内涵与应对措施的研究

摘要:安全稳定是高校顺畅运行、有效育人的必要前提。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视为自身职责的第一要责,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动向,降低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与损失率,学会及时、稳妥、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关键词:高校 安全稳定 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与特征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对学校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要求学校管理者要紧急应对的事件。

与一般公共事件相比,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迅速扩散性及危害性等特点。可以说,发生在高校的突发事件往往都是突然间爆发的,其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发生都是偶然的、无法确定的,而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迅速地蔓延扩散,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对学校与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本人依据专家学者的研究,认为高校突发事件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一般来说,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地处内陆平原的高校容易遭受洪水、雷暴等自然灾害;而位置处在沿海及山岭地区的高校则容易遭受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2016年九月第14号台风“莫兰蒂”从厦门市翔安区登陆,厦门大学遭受重创,满目疮痍。因此,每个高校要针对自身所处情况做好不同自然类型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预防、防控与应对,重点是要做好应急预案和日常演练工作。

(二)安全事故类突发事件

高校安全事故类突发事件是指校园内突然发生的直接伤害到教师、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或因学校设施设备的损坏,致使师生遭受意外、破坏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事件。如校园内学校发生火灾导致学校和学生生命及财产遭受损失的事故、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学生在校园内被打、被抢劫等事件。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学校日常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

(三)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

高校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与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间频繁地接触,很容易感染并传播各种疾病,校园内极易爆发流行性、传染性等疾病疫情。此外,高校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还涉及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学校食堂、超市、直饮水等设备场所,一旦监管不到位会导致师生大面积的病毒传染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如2012年如皋某职业技术学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高校公共卫生类事件发生初期不易查觉,而一旦爆发,传播速度快、传染面广、危害性大,W校应高度重视对此类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四)利益诉求类突发事件

利益诉求类突发事件可按照诉求的性质分为政治类诉求事件和其他类诉求事件。高校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充满激情,喜欢参与,具有从众心理。当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国内社会存在矛盾、敌对分子煽动破坏时,学生为表达良好的政治愿望和爱国热情,参与没有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相关手续的非法集会、游行时,都会导致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当师生员工为自身的各项(非政治)利益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诉求时,如教师对薪酬的不满,学生对学校环境及食堂饭菜的不满意等,这些都会引起突发事件的产生,对学校的安定造成不良影响。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依据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类型与特点,可以将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概论为: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三个过程。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

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必须要做好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工作。

首先,要完成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通过分析信息,判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是否为需要采取紧急应对的事件;其次,要依据信息分析制定出相符合的应对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出合理的处置方案;最后是应急处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预警工作中要及时向师生员工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警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与途径。此外还要做好人员和物资的安置工作,以及各应急岗位人员分配与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当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未能达到预期目的,面临事件爆发时要紧急实施应对处理方式。应急处理时要成立专门的事件指挥和处理小组,及时判断出该事件的严重程度,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冷静地梳理出事件的处置思路,有效制定该事件的应对与解决措施,从而控制好突发事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与负面效应,降低事件所造成的危害。

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决策者要把握全局,明确处置小组的人员分工,排除外界不实信息的干扰与阻碍,分清事件处理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高校管理者要不断加强和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给师生带来的损害,降低学校的损失,增加师生员工对学校各项管理的理解与认同感。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

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事件的善后与恢复工作。要针对事件所涉及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帮扶与心理干预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追究与处理等问题是突发事件善后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做好相关人员所受损失的补偿与赔偿工作。要明确补偿与赔偿的具体明细,弥补受害人各项损失。其次,要制定和完善灾后心理心理干预体系,减轻师生员工因突发事件而引起的恐惧和烦躁,帮助他们将情绪调整到正常状态。在突发事件责任追究与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时要根据不同情况严格把握好相关处理政策,采取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的处理原则,合理而恰当地进行处罚。

此外,要在协调安抚好事件相关人员的基础上,妥善做好突发事件的灾后重建工作。要及时修复重建事件中损坏的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及生活设施,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效消除突发事件的残存隐患,减轻师生员工的心理顾虑,并有针对此次突发事件对师生员工开展有针对性地说服教育,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理解与认识及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向良云.高校校园危机治理: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课题[J].科技信息,2008,(30).

[2]简敏.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缺失与机制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5,(06).

(作者单位: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上一篇:良种乌桕的栽培管理 下一篇:使用LDPE被动采样法研究PAHs土气相界迁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