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乌桕的栽培管理

时间:2022-10-12 09:15:38

良种乌桕的栽培管理

[摘要]:自2012年5月起,东海县牛山果树综合实验场承担了“良种乌桕繁育示范推广”(lysx[2012]39)“林业三项工程”项目,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引进乌桕良种5个,并在牛山果园建立了全省定点扩繁基地,繁育优质苗木20亩,营造实验林50亩,推广300亩,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极大丰富了全省的树种资源,有力促进了全省林业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乌桕; 栽培 ; 技术

1、造林

1.1丘陵地造林:丘陵地适于栽植乌桕的土地多。采用筑梯地或宽3米以上的宽水平带造林,造林后长期套种农作物,以保持水土,增加近期收益。山地成片造林株行距以3×6米,每公顷556株为宜。

1.2“四旁”植树:乌桕喜肥、好光、生长迅速、结果快、收益大、且其秋季红叶,美化环境,所以利用乌桕作为“四旁”绿化树种,可以收到“经济、美观、实用”的效果。道路绿化,路两边各植一行,株距6米。作为行道树,“绿荫护夏,红叶迎秋”。造林时宜用大苗。村旁、宅旁由于土壤光照条件好,一般都能速生丰产,多为种在村边、宅旁的大树。村、宅边的乌桕树,要注意乌桕毛虫、刺蛾等害虫的防治。

1.3 河滩、渠道绿化:乌桕喜湿、耐短期和间断积水,是河滩造林的好树种。在河滩种成林带可以固岸、淤沙。在渠道两边种植,可以固渠。株距可以5-6米。在圩堤造林,最好在堤基以外5-6米种植,以免树根横穿堤脚,影响堤坝的巩固。

1.4 海涂造林:海涂的特点是风大,土壤含盐量高,间歇积水,而乌桕抗风,耐湿,适宜在含盐率O.3%以下的土壤生长。在海涂用乌桕营造防护林带可以起到绿化海涂,增加收益,保护其他作物的效果。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中乌桕是生长最好的乔木之一。海涂造林要在林带两边开沟,提高带面,以降低地下水位,促进土壤淋盐。林带面要平整,以便雨后大部分雨水能在带面下渗淋洗盐分,切忌弧形带面,中间高,两边过低,或一面倾斜,否则会引起低的一面冲刷返盐。在林带上宜套种绿肥,以增加上壤肥力,防止返盐和发生草害。

2、抚育管理

2.1林粮套种:不论是在平原或丘陵山地,生长结果比较好的成片乌桕林,均进行林粮套种,否则生长结果均差。林粮套种是乌桕的主要经营方式,乌桕为深根性树种,林间套种,从幼林开始就进行土壤深耕,清除地表乌桕根系,使其向深层发展,土壤上层让农作物根系发展,这样乌桕与农作物根系矛盾相对较小,同时由于乌桕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可以增强抗旱性。乌桕发叶迟,落叶较早,且树冠透光度较大,对农作物的影响也较小,由于套种农作物,经常中耕除草施肥,可以大大促进乌桕生长与结果。套种的春季作物有大麦、小麦、蚕豆、碗豆、马铃薯;夏秋作物有黄豆、绿豆、赤豆、地瓜、芝麻、芋艿、蔬菜等;绿肥有冬季绿肥紫花苕子、红花草子、黄花苜蓿、等;夏季绿肥有猪屎豆、乌豇豆、印尼绿豆等。此外还有多年生宿根作物和灌木,如茶叶、紫穗槐、黄花菜等。花生等豆科作物可增加土壤氮肥;花生、地瓜等蔓茎作物铺伏地面可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蒸发,在中耕和收获时可疏松土壤,其本身产量也较高。麦类等耗肥力强,宜在土壤条件好,林子密度小的条件下种植,同时要施肥,以补充土壤肥力。

2.2冬耕、夏锄、春施肥:林农在抚育管理上除套种外,还采用“冬耕、夏锄、春施肥”的办法,冬季深耕并结合施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和营养状况,促进根系更新,使根系向深广方向发展,达到扩大营养面积和增加抗旱性,也为次年春梢与花序的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春季在春梢萌发前或初期的4-5月份,施入速效肥,可以促进春梢生长与花序形成和发育。7月以后进入种子发育时期,应增施些磷、钾肥。7月为果实的肥大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和营养, 7月正是高温雨少的月份,这时除草、松土,可以减少地表蒸发及杂草灌木蒸腾,降低土壤水分消耗,以保证果实肥大生长。

2.3采收结合修剪:乌桕大多数品种类型的果实,在10月中下旬先后成熟。成熟的特征是,果皮脱落,露出洁白种子。

乌桕果皮脱落即为采收适期。采收方式与细致程度对来年生长结果影响很大。林农历来很重视采收技术。《农政全书》上载有:“采桕籽在仲冬,采时应待成熟之后连枝采下,仅留手指粗以上的枝条,细小之枝一般不结果也应予切下,促使来年结果丰盛……”。正确的采收方式,在很大程度内可以控制次年春稍生长发育,起修剪作用。

目前乌桕采种方式有三:(1)光采果穗不采枝;(2)短截结果枝;(3)采大枝。前者因留枝太长,次年发梢太多,生长弱,结果差,未起修剪作用。后者为了方便在采收时将结果枝连同大枝采下,这种方式会造成隔年结果,同时会大大损伤树势,促使树体早衰。短截结果枝,是将果穗连同结果枝上部大部分一起剪去,仅留果枝基部一截作为明年的结果母枝。这样既保证每个结果母枝上明年能发出一定数量结果枝(春梢),又下会使结果枝生长过旺过弱,从而使每个结果枝都能正常结果。乌桕的结果枝以长势中庸组织充实的结果最好;生长势太旺易生夏梢,结果不多,发育不良,生长势太弱结果也少,且易落果。从调查来看,葡萄桕结果枝粗度在5.0-7.5毫米范围内,鸡爪桕在5.0-8.5毫米之间结果最好,如超过此范围,生长过旺,过弱,结果都不好。因此,采收时通过控制留桩长度促使多发生生长中庸而充实的结果枝,减少生长过旺过弱的结果枝发生。

一般葡萄桕结果枝粗度在10毫米以上时,采种时留桩长度在18-22厘米左右。5-10毫米粗时应留桩长度10-18厘米,5毫米以下的留桩长5厘米左右。鸡爪桕抽生夏梢少,且在一定范围内,春梢越粗壮,将来果杈越多,果穗越大,因而留桩可以短些,一般结果枝粗在10毫米以上时可留桩长15-2O厘米,5-10毫米粗的留桩长8-15厘米,5毫米以下的留桩长度应在5厘米以下。初结果的幼树,只在树冠内部和下部生长弱的春梢上结果,粗壮的春梢营养生长太旺反而不结果,截枝强度不能太大。

结论,采收时截枝强度应根据树龄、树势、树冠部位、结果枝粗度的不同,掌握弱枝强剪,幼树、壮树弱剪,老树、弱树强剪,树冠弱剪,下部和内部强剪的原则进行。

在采收时,遇到不结果的成年树,对其枝条进行适当的剪截,也可促进其结果。

来源自《江苏省林业三新工程》“良种乌桕繁育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作者,韩振华,男,江苏人,林业助理工程师

上一篇:L型经济走势下中国区域经济该怎样布局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内涵与应对措施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