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03 12:07:48

浅谈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问题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若干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语文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引发了新的思考,一线的教师们对课堂教学中应该由教师设问还是学生提问提出了质疑。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围绕课堂问题生成语文教学,就问题的提出及问题的组织和确立方面作具体阐述,并指出在研究和确立问题的时候所应运用的策略。

语文教学探究性阅读策略研究

探究性教学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和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精彩,现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

一、树立以探究为中心,“以生为本”的思想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是实施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它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激励学生利用多元的方式提高创新欲望。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营造探究性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讨论、主动学习、积极求知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提问中来,尊重他们的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语言上的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注重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从而建立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让学生处在宽松、和谐、倍受激励的气氛中,有利于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才知道该如何开展引导教学,学生才能更好、更明白地顺着教师的思路展开学习。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其次,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使学生能够对疑难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进行合理地判断,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衡量、鉴别、比较,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突破思维的定式,形成新颖独到的见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再次,引导学生寻找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满堂练”等教学方式,变教师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主动的探究。最后,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粗度、泛读、精读,提高阅读效率。课堂踊跃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阅读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能够提出来和同学、老师一起探讨。以上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明确这些目标,探究性阅读教学才能有效地开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更好地践行探究性教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工,只在每事问。”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应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开始,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创设、营造创造性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愿望都能实现,有着十重要的意义。环境可以影响人,但这种影响不是被动的,人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受到环境的作用。在学生中,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不可抵估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对已有结论的质疑,以及渴求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新花样的梦想。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这种创新愿望,给他们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创造的兴趣与愿望,激活思维。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只有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环境,才能够提高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巧设问题,激发探究热情

为了保持学生的探究热度,使学生乐于探究,探究性阅读教学始终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通常,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的,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从而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如果一篇文章中只提炼一个主问题的,那么,这个问题必须是课题化的,要大气,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要对理解全文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教学《孔乙己》,可以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深入提问:通过这句话,你认为孔乙己的身份具有怎样的特点?把这句话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来激活学生思维。找到了切入口以后,接下来应该深入探究:跳读课文,用勾画法找出体现孔乙己性格的语句;品味思考: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开展“说一说、讲一讲”的活动,请每小组分别派两名代表走上讲台,先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孔乙己,再结合关键词句讲一讲自己都是如何判断其性格的;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迂腐麻木、好喝懒做、自命清高、天真善良。这样做可谓“抓一句而动全文”,这个问题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动,提升了学生发展性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也有很多方法可寻。我们要不断地积极地提升策略,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生的探究精神一定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也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我国涉农小额信贷技术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战国红,凭“五绝”彰显非凡脱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