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3 11:58:50

初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是一门直观性极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生物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生物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就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的能力。

一、诱发动机,创设情境

我们根据思维规律知识,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之所在。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导入新课是否能够成功的主要标志《输血和血型》一节课的导言说:“19世纪时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可当他们喜出望外如法为其他伤员输血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治,反而因输血马上死掉,这一事实令医生们大感不解。为什么同样输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却送了命呢?”一个悬念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当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认识的冲突,活跃学生思维,诱发兴趣,这对深入理解教材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制造矛盾,设问激疑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制造矛盾,设问激疑,强化学生思维,以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由浅入深,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连动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敢于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动过程,为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会联想,思维层层常深入。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两种方式。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这个实验中,学生是第一次制作临时装片,对显微镜的使用也不够熟练。因此,我们首先让学生把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加强练习,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对本实验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可放在实验结束后回答。如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取材选用内表皮而不是外表皮,染液除了稀碘液还有其它的吗?等等就很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感,使他们在创新中学,学中创新。

四、帮助学生战胜失败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并不一定总是成功的。教师比学生更具有知识经验,有更高的智力水平,能发现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想法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甚至能预见到他可能导致失败。尽管如此,教师也不要轻易阻止学生进行尝试。即使学生失败了,教师也要肯定和鼓励学生,并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既有可能经历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也有可能经受失败,体验失败的痛苦,失败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有的重要的方式。学生可以从失败中看到自己没想到的或实践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正,反复尝试,使之完善,直至成功。

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决不仅限于上述几方面,特别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结合网络教学,加强本学科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在重视本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切实强化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协作、不懈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对于新课程,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很大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严重不足,故往往会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做为老师把握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开辟自己的教学生涯,推进课改,用广博的生物学知识引领学生在生物学这片天空中展翅翱翔。

上一篇:中学英语教学策略――提高阅读能力方法谈 下一篇:天一县某消防站建设必要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