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93例诊治体会

时间:2022-08-03 09:21:54

带状疱疹93例诊治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治疗要点。方法分析带状疱疹的治疗要点,原则及各期的治疗方法。结果带状疱疹的急性期疼痛与后遗神经痛治疗和的侧重点及处理原则。结论早期诊断,系统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63-01

带状疱疹(HZ)是一种常见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皮肤科常见。儿童时期患水痘极少引起带状疱疹,病毒长期潜伏在机体NC中,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使病毒复活,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带状分布成簇的皮疹和神经痛,老年患者疼痛常较剧烈,且皮疹消退后发生后遗神经痛(PHN)的比例也比较高。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对应用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等辅助治疗措施的效果尚存在争议,本文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疼痛特点,治疗方式进行分析,对目前的诊疗进展进行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具有完整资料的HZ患者93例,男48例,女45例,平均年龄52.5岁,发病季节为冬末春初23例(24.7%),春季10例(10.8%),夏季8例(8.6%),秋季9例(9.7%),秋末冬初29例(31.2%),冬季14例(15.1%)。93例HZ患者中:皮损寻常型51例(54.8%),其中3例伴口腔黏膜大溃疡。特殊类型42例(45.2%),其中大疱型12例,坏疽型14例,出血型13例,播放型3例。先神经痛后起疱者53例(57%),其中神经痛3d出现疱疹25例,4-7d18例,8-12d10例;先起疱疹后神经痛14例(15.1%),且均在疱诊发生后3d内出现;疱疹与神经痛同时出现25例(26.9%).93例HZ患者中:长期吸烟18例(19.4%),长期饮酒11例(11.8%),长期吸烟加饮酒10例(10.8%);工作过劳15例(16.1%),生活不规律15例(16.1%),吸毒或曾吸毒11例(11.8%),无不良嗜好13例(14.0%)。

1.2治疗该病治疗原则是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缩短病程,该病的治疗有三个目的:第一,急性期缓解疼痛。第二,防止急性期疼痛转变为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第三。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期缓解疼痛。

1.2.1药物治疗①先神经痛后起疱疹者,早期给予相当于泼尼松30mg加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或单磷酸阿糖腺苷);②先起疱疹后神经痛者,抗病毒药(同Ⅰ组)加一般止痛剂及干扰素或转移因子;③疱疹与神经痛同时出现。以上两种子方法联合应用。

1.2.2心理疗法PHN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常导致病人寝食不安,生活质量低下,或伴有焦虑、抑郁、异常人格特征,甚至有自杀倾向等。因此,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十分必要。常用的方法有心理疏导、暗示疗法、行为调整及生物反馈疗法等,以达到改善病人行为、感情、反应方式的目的。

1.2.3神经阻滞疗法神经阻滞是指在末梢的脑脊髓神经节、脑脊髓神经、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药物或用物理方法给予刺激,阻断神经传导。其治疗疼痛的机制主要为:阻断痛觉传导通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阻断交感神经及运动神经功能。

1.2.4物理疗法治疗PHN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红光、半导体激光、中波紫外线、超短波及微波照射等,其优点为无创伤、无痛苦及适应范围广。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神经兴奋性,减弱肌张力,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组织活性物质的产生和疼痛物质的代谢;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受损神经修复;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促进淋巴系统循环,稳定机体内环境等而起到镇痛作用。

2结果

93例中有3例治疗后仍剧痛,这3例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各1例,肿瘤患者1例,最后行神经阻滞疗法后剧痛消失,其他患者均临床治愈。

3讨论

带状疱疹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有时早期病变不明显时,必须有丰富的临床医生准确诊断无误。HZ的发病年龄:HZ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稍多于女性,本资料中性别比例为1.06:1,其发病高峰年龄段为60-69岁,76%的HZ住院患者年龄大于50岁,约55%的住院患者年龄大于60岁,与文献报告类似。HZ的好发季节:HZ患者住院人数四季发病人数无明显区别,与国外文献报告一致,但与国内部分文献认为带状疱疹病人好发于春秋季节不同。皮损分布:两年龄组HZ患者受累皮损中,以头面部、胸肋部、腰腹部皮损较为常见,即三叉神经、肋间神经及腰骶部神经分布区受累最多,与既往的一些临床认知基本符合。因为大多数HZ患者都表现为疼痛先于皮损的发病规律,故临床上碰到以躯体单侧皮肤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应想到有带状疱疹发生的可能,以免误诊。需鉴别的疾病主要有胆囊炎,阑尾炎,心绞痛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因此在临床上碰到早期疼痛较重,普通治疗控制疼痛不佳的HZ患者时,可以考虑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好发于5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发病季节以冬春季及秋冬季交界为最多,各年龄段在此季节也呈递升趋势;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疲劳、生活长期不规律者随年龄增加HZ比例越高;,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时疼痛程度及恢复时间与中青年人有明显的不同,且在临床上神经阻滞治疗对疼痛改善较普通治疗好。随着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认识的增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单独用药效果仍不够理想,部分治疗方法尚缺少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评价,如何更合理提供治疗方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梅册芳,朱韶宣.带状疱疹60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9):834-835.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4-395.

[3]何倩,杨国良.带状疱疹298例初诊误诊原因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1):15-16.

上一篇:“智胜”之后:AI探索奇妙未来 下一篇: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