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时间:2022-08-03 06:17:35

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

摘 要: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抓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内容对浩瀚的文海来讲只是沧海一粟,然而一套成熟的教材是经过几代人努力,凝聚许多编者的血汗而成的,它能较好地反映人类优秀文化与先进思想。结合教材挖掘阅读资源,优化阅读内容,十分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条被实践证明十分有效的途径。如何利用教材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其次,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优化学生的阅读内容;再次,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著作,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最后,发挥网络阅读资源优势,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素养不断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材 阅读资源 阅读素质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抓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内容虽然对浩瀚的文海来讲只是沧海一粟,然而一套成熟的教材是经过几代人努力,凝聚许多编者的血汗而成的,它能较好地反映人类优秀文化与先进思想。课外阅读可以依托课本,抓住课文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并不断加以拓展,经过努力,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一、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他从火里跑出来》前,指导学生读有关介绍诺贝尔的书籍、文章,使他们对总理形成初步了解,并在课内提供机会,让学生围绕课外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介绍。

教学科普类课文《我多大了》时,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科普知识资料。这样,通过查找资料,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文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大阅读量,增加知识的储备量。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系统的、有目的的查资料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以激发,知识不断深化、系统化,形成了各种知识链条,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激起了他们更大的课外阅读热情。

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堪称经典,学生非常喜欢。及时利用学生的这股热情与兴趣,结合课文介绍阅读原著,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学完《草船借箭》,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之至,这时老师乘机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更多有趣的故事呢?请你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又如教过《田忌赛马》,建议学生阅读《史记》,了解更多经典历史故事。此时引导阅读,学生的热情高,而且以课文为阶梯,化难为易,很容易在班级中形成阅读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著作

历代名家的文章自成体系,自成风格,而选入课文的均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教学这些作品的同时,我们要因势利导介绍作者背景、文章风格、其他作品的特点,引导他们读课外书。如学了课文《桂林山水》后,老师推荐学生阅读《西湖风光》、《漓江游记》,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采用比较的方法,用西湖的水来衬托漓江的水之美,并不是西湖不美,西湖的美同样是写不完,道不尽,令人神往,令人遐想,只是写法上与《桂林山水》不同;而《漓江游记》则可以让学生对漓江两岸美丽的风光有完整了解,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介绍安徒生及其他童话……小学课文中的作者涵盖古今中外,如果以这条线索引导读书,则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祖国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大有裨益。

四、发挥网络阅读资源的优势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阅读资源宝库,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很大;把网络引入阅读教学中,也是改进传统阅读模式的一种新尝试。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先让学生在网上搜集与该文有关的资料,并进行仔细阅读,可大大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样,在教学《漓江游记》一文时,让学生从网上搜索漓江的美丽图景,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结合课文读书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应当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以课内的“精”引出课外的“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断扩展。

参考文献:

[1]王秀红,于东铭.初中化学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3]王红规.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3).

上一篇:与时俱进的中职语文教学 下一篇:经济与福利均衡增长的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