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时间:2022-08-03 06:02:21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宝鸡市金台区长寿小学 陕西 宝鸡 72100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说明设计新课导入是十分重要的,一堂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精彩的导入,能够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但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常常需要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导入方式。根据平时教学实践经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1. 通过音乐渲染导入 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用音乐导入新课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三年级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时,让学生听《三月三》这首歌,然后谈话:“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学生:我感受到了春天来了,草绿了,小朋友们都乘着和煦的春风放风筝……

……

老师:说得真好,春天来了,花儿红了,草绿了,满天飞起了各式各样的风筝飞起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文中的孩子们放飞了什么样的理想。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是增加学生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大餐中的味精,学生在乐曲的感染下,很快地融入了学习情景中,收到了入情入境的导入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猜谜语导入 孩子们最喜欢猜谜语,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我采用了针对课文课题、内容的谜语导入新课,这样可以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如《美丽的彩虹》一课的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一座桥,七种色,高而远,只能看,不能走。”学生纷纷猜测,得出答案:彩虹。老师接着问:“你什么时候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彩虹有几种颜色?”

谜语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 运用画面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视觉的刺激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图画不单是简单的文字说明,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力,涵养儿童的美感。”色彩艳丽的画面使人觉得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画面导入新课,也是导入新课的好方法。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前,课件出示给学生一组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图片,之后顺势导入:“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东北去领略一下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在先期画面的刺激下,学生走进文本时会更容易。

4. 设置疑问导入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如在教学《平分生命》时,让学生齐读课题后,我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生命怎么可能平分呢?”“为什么要平分生命?”“平分生命赞扬了一种什么精神?”……无需老师再导,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学文。

5. 复习旧知导入 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前,先温习已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来导入并学习新知识,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我在上北师大版语文六册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主题中《古诗两首》时,我问学生,谁能给大家背一下歌颂春天的古诗,话音一落,学生们纷纷举手,争着、抢着背诵以前积累的古诗,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我及时引导,我们今天接着再来学习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古诗《绝句》。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使新课导入与教学融为一体,为课堂主体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谈信息技术课堂中兴趣导入环节的创设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