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3 04:43:56

产后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究产后出血因素,提出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观察和记录2096名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分析出血原因,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和按期产前检查与否对产后出血率的影响。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39%;剖宫产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者,产后出血组产妇按期产前检查率低于正常组;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比例为78.00%。结论 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针对产后出血应采取产前教育、按期进行产前检查等措施。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产前检查;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79

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主要分三个时期: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 h,产后2 h至24 h。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首位[1]。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产妇进行临床观察,探究出血原因,探讨积极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2011年9月,选择入住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全部产妇为研究对象,共2096例纳入研究。

1.2 研究方法 测量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自然分娩者采用容积法和面积法结合的方法[2],计算纱布及产单上的血量;剖宫产者应计算负压瓶、湿润纱布、手术产单及术后24 h内的总出血量。胎儿娩出24 h内,产妇阴道流血超过500 ml者,判定为产后出血。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组和正常组按期产前检查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96名产妇平均年龄为(25.73±2.04)岁,其中50例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500~600 ml者36例,600~800 ml者10例,大于800 ml者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39%,出血原因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子宫收缩乏力为主要因素,占78.00%。

3 讨论

产后出血危及产妇生命,已成为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3]。我国产后出血发生率约2%~3%[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院产后出血率为2.39%,与国家平均水平持平。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率比较结果显示,剖宫产产妇出血率高,可能与剖宫产手术中易产生产道损伤等原因有关。产后出血患者按期进行产前检查率远远低于产后出血,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不按期进行产前检查,很大程度上不能发现产后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耽误产后出血的防治[6,7]。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危害严重,妇产科医生应对孕产妇进行必要的产前教育,鼓励和倡导其按期进行产前检查,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在分娩过程中密切关注产妇出血量,及时治疗和抢救出血患者,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227.

[2] 张运平.产后出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209.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Report 2005:Attening to 136 million births, every year 2005 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 count[D].Geneva: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5:62-63.

[4] 陈建芬.产后出血1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9(25):1305-1306.

[5] 褚晓芹,王萍.418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41(21):4662.

[6] 杨永华,张莉.302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162-163.

[7] 林维.11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5(22):242-243.

(收稿日期:2011-11-15)

上一篇:心脏远程监护流程表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135例吸烟患者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