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独特,彰显国威军威

时间:2022-08-03 03:14:17

设计独特,彰显国威军威

我军早期军服回顾

我军的军服史要追溯到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起义部队身穿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用一条红领巾加以区别。秋收起义的部队则身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从著名的油画《井冈山会师》中可以看出,双方服装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红军装备主要靠打土豪或战场缴获,部队的服装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桃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起了第一所被服厂,从此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制式服装。灰色的八角帽、中山装,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成为了红军指战员的代表形象。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被改编成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一时期部队身着军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区别只在左臂佩戴的臂章,八路军有“八路”、“十八集团军”、“18GA”几种,新四军则为“新四军”或“N4A”。直到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军服的样式一直没有多大变化。

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部队取消了带有军队番号的臂章,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的样式改为棉质平纹布中山装,胸前佩带印有“中国人民”字样的长方形布质胸章,头戴解放帽,正中缀“八一”字样的五角星帽徽。当年开国大典时的受阅部队就穿着这一样式的军服。

1949建国后,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成为陆、海、空三大军种,相应配发了50式军服。首先帽徽不再是单一的“八一”五角星,而是按陆、海、空分为三种不同样式。其次多种军服式样开始出现,包括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等。海军水兵服则采用了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戴水兵帽。但此时的军服仍然没有军衔标志,军官与士兵的着装区别不大,只是佩戴的胸章背面写有军种职别等信息。

抗美援朝后,新式军服的研制工作随之开展起来。

55式军服的研制过程

在军衔制度制定工作进行的同时,新式军服研制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在《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中,就提出了研究和制定军衔中的肩章、领章、识别符号,及服装样式、颜色等相关内容。并于年初成立了服装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牵头主持军服改革工作。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当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洪学智,后增加了副总参谋长张爱萍。由总后军需部负责搜集样品、研究设计式样,总后军需生产部负责样品的制作与保管。

除了搜集同一时期各个国家的军服样品外,研制人员还搜集了中国近代军队服装样品作为研究设计的参考对象。在主持下,确定了服装的设计原则和标准方案,并上报中央军委。1955年4月7日,经军委批准,新式服装进入了样品设计和制作阶段。全套服装样品完成后,还绘制了相应的制式图样,连同搜集的军服样品陈列在北京禄米仓军需样品实验所,接受军委领导审查。

同年5月20日,全套样品陈列在中南海勤政殿。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审查了军衔服装样品,并作了修改的批示。经修整后的样品于6月5日征求总部机关、驻京单位官兵和来京开会的各大单位领导的意见。

总后勤部认真研究了有关意见,经过两轮修改,将新一批全部服装再次陈列于勤政殿。1955年8月5日下午,等中央领导第二次来到勤政殿审查军衔服装样品,他们饶有兴趣地观看展品并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当走到陆军战士模特跟前时,手指船型帽向问道:“你们说船型帽好吗?”回答:“世界多数国家军队的战士都戴船型帽,它的好处是观测目标时不影响视线,戴钢盔时可以当内衬。”说:“你们都说好,那就戴船型帽吧,但军衔和服装的材料都要用国产的,要立足于我们自己。”在观看完军服样品后,总理将给的报告和军服、军衔图片样本递给。翻开样本看了一遍说:“请总理办”。当晚,对服装的式样、军衔符号的识别、纽扣材质的使用、取消士兵肩章等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并进一步指示要广泛征求各派和各方面人士的意见。

1955年8月20日,军服样品陈列在政协礼堂,应邀参观的有宋庆龄、程潜、张奚若等各界知名人士62人。当时各社会主义国家驻华使馆也派出武官等人员前往,对军服样品提出了很多意见。8月24日,服装改革小组综合上述各所提意见,对服装细节再次修改,并给写了专题报告。仔细地审阅了报告全文,还在每个问题上方的空白处,逐条作了细节眉批,最后在报告首页批示:“除骑兵、汽车部队符号仍用原式样外,余均同意。”

经过几番修改,新式服装基本定型。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18次会议,通过了服装的报告。全套服装定名为55式服装,并从当年10月1日起买行。

55式礼服

55式首次把服装分为礼服和常服两大类,改变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55式礼服主要配发校级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或出国访问时穿着。

校官礼服

校官礼服从式样上来看基本一致,以颜色来区分军种,陆、空军一致,整体为海蓝色,海军整体为藏蓝色。男军官着装时戴大檐帽,帽墙正中缀新式圆形帽徽,帽顶及帽墙上下缘各镶嵌一道军种色牙线(陆军红色,空军天蓝色,海军白色),黑色帽沿上方配风带,风带俩侧由圆型金属帽扣固定。上衣首次使用西服式样,大驳头翻领,襟前双排6粒金色钮扣,上衣下方左、右是有袋盖的平口暗袋,领口和袖口用嘉禾线、军种色牙线和松枝叶图案装饰,双肩配肩章。下身为散腿长裤,裤腿两侧纵向一条军种色牙线。

女军官着装时戴无沿软帽,正中缀有帽徽,帽顶上方用军种色牙线装饰。上衣的款式与男军官类似,但双排六个扣子中两个为实用,其余为装饰。下身着裙子。

对比三军礼服会发现,与陆、空军礼服相比,海军礼服的藏蓝色较天蓝色更“亲民”。后来军衔制取消,大量海军礼服被改造成了西服等日常穿着服装,这也是如今海军礼服存世量稀少的原因之一。

将帅礼服

55式将帅礼服在细节和用料上更加讲究。首先大檐帽帽墙用军种色装饰,帽徽两侧环绕用金线编织的松枝叶图案(校官大檐帽墙,帽徽两侧无装饰),帽沿上方配金属线编织的风带(校官是黑色皮质风带),上衣除军种色牙线与嘉禾线装饰外,领头加金色五角星,袖口处加金线刺绣的松枝叶图案(元帅礼服衣袖上方还有一颗硕大的元帅星),长裤两侧另加较粗的两道红色纵线。帽扣和衣扣也不是简单的八一和嘉禾图案,而是国徽图案。在面料选材方面与校级军官礼服纯毛哔叽的面料比,将帅礼服采用纯毛华达呢。

55式女式礼服存世极少。这是因为授衔前几年里,女军人大批复员或转业,授衔时校级以上女军官仅40余人。只有一名女性被授予将军军衔,她就是时任军事检察院副院长的李贞少将。当年配发给她的这套女式将官礼服也成为孤品。

55式礼服的穿着

55式礼服有较严格的穿着规定,内穿白色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戴统一配发的白手套。元帅和将军穿黑色松紧口皮鞋,校官是黑色三接头皮鞋。每套礼服都是量身定制的,配发时由一只配锁的紫红色布面礼服箱盛放,内有帽架,使用说明书等物品。

55式礼服还曾分为一号、二号、三号三种。一号礼服就是上面介绍的55式校级以上军官礼服,二号礼服和三号礼服又称小礼服和夏礼服,都只配发将官以上人员,是与一号礼服有区别的制式礼服。其中二号礼服是在出国、外事活动或其他不适宜穿着一号礼服的场合穿着。三号礼服是在不适宜着穿一号礼服和二号礼服的夏季时穿用,用料为纯毛薄哔叽,配浅色袜子和皮凉鞋。达两种礼服的元帅服、陆军服、空军服为银灰色,海军服为灰白色;帽徽两侧、衣领、袖口处无装饰;勋章和奖章为略章。。

这两种礼服使用至1958年,后根据军委决议取消。1959年后只保留校级以上军官一号礼服,将官以上的全白色夏常服改为夏礼服。

55式军衔礼服使校级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有了较大的提升,很好地展示了国成和军成。

大元帅礼服

1955年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军官军衔服役条例》,其中的第二章第九条之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斗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应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当时只有时任党、政、军最高统帅的符合授予达一军衔的条件。

他在领导中国人民创建、发展全国武装力量进行革命的斗争中居功至伟,是众望所归。

在最初授衔方案中,也准备授予大元帅军衔,、刘少奇、邓小平为元帅,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为大将。但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也不要勋章。有人向他讲述斯大林被授予大元帅衔的情况,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

为了让接受大元帅军衔,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由最高立法机构决议此事。包括不少民主人士在内的常委们纷纷发言,人们认为等领导同志是人民的缔造者和创建者,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应该给他们授衔授勋。尤其是功劳最大,应该授予大元帅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但却依旧表态自己不要当大元帅,也不要勋章,人们最终未能说服他。

1955年8月5日,等中央领导人二次审查军衔服装样品时,当走到身穿大元帅礼服的模特前,一边抽烟,一边打量眼前的大元帅礼服。陪同参观的总参军务部队列处处长李平介绍说:“主席,这是大元帅服”。听了后,脸上露出了不屑的神色,右手夹着香烟朝“大元帅”模特面前轻轻的一弹,诙谐地说道:“大元帅,你靠边站吧!”他用幽默的方式,表明了坚持不要大元帅军衔的态度。

事隔不久,、等几位参与评衔的负责人向汇报工作时,再一次提出给授予大元帅军衔,给刘少奇、、邓小平授予元帅。在听完工作汇报后,摇了摇头说:“这个大元帅我不能要,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还问在场的刘少奇:“你在部队搞过,你也评元帅?”刘少奇当即表态说:“不要评了。”他又转向和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两人也连连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在坚持不要军衔的精神感召下,原本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领导人纷纷表示不授军衔,一些部队的高级将领也都要求降衔或降级,这一举动对军衔制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由于坚决不要大元帅军衔,这个军衔成了我军历史上的一个空衔,当年大元帅礼服也被静静地封存了60年。这套精美的大元帅礼服是当年总后勤部指定所属天津军需工厂精心制作的,礼服整体式样与元帅礼服类似,只是细节方面略有不同。大元帅肩章版面由纯铜丝编织镀金。上方图案由国徽和元帅星徽组成。与元帅肩章不一样的是,大元帅肩章上的元帅星徽由一圈松枝环绕,礼服衣袖上方的元帅星徽同样有一圈松枝环绕。这些细微的差别,更突显出大元帅这一军衔的唯一性。

55式常服

55式常服用不同颜色区分三大军种,陆军全身棕绿色;空军上棕绿、下藏蓝;海军夏常服为上白、下藏蓝色,冬常服全身为藏蓝色。女军官头戴无檐软帽,上衣是小驳头翻领,下身裙子颜色统一是藏蓝色。男军官着装时,头戴与礼服帽类似的大沿帽,上衣是传统中山装式样,单排五粒金属纽扣,上下四个暗袋有兜盖,下身为散腿长裤(如装甲兵、骑兵、伞兵还配有马裤)。另外元帅和将官还发过一种全白色夏常服。

陆、海、空三军着常服时配带军衔肩章、领章,大校以下军官扎斜跨式纯牛皮黄铜带扣的武装带。

55式陆、空军士兵常服的上衣同样是小翻领中山装式样,但袖口为紧袖口,下身着长裤。着常服时头戴船形帽,佩军衔领章,扎线腰带。

海军士兵军服比较复杂,分为海勤(水兵)和岸勤(岸上勤务人员)两种。海勤士兵军帽仍然是50式军服式样的水兵帽,只是书写方向和字体式样(变为简化字)有些许变化。上衣仍旧是套头衫式样,但对披肩进行修改,使用蓝白条纹相问的护胸遮挡住V字领口部分,披肩和上衣袖口的白色条纹也从50式的3条增加到了4条。

出于作业方便的需要,为岸上勤务的海军士兵单独设计了军服,式样与同时期的陆、空军士兵常服相同。军衔符号分为领章和肩章两类,夏季制服上佩领章,其余时候佩肩章。与海勤士兵服不同的是,岸勤士兵军帽选用了与军服相同颜色的苏式船型帽,帽子顶部镶嵌一圈白色牙线。

55式常服分夏季、冬季两种。元帅、将军夏常服用料为纯毛哔叽,校官为柞蚕丝织物,尉官与士兵夏常服使用棉斜纹布面料。男军官冬常服配戴栽绒帽或皮帽,元帅、将军服为纯毛马裤呢,校官服为纯毛麦尔登呢。陆、空军尉官、士兵和岸勤士兵冬常服服为棉斜纹布,颜色与所在军种尉官冬常服相同,海勤士兵冬常服为呢制水兵服。女军人冬常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

一些身处冬季较寒冷地区的军人还配发有大衣。军官大衣样式均为大翻领双排扣。士兵大衣样式与军官大衣基本相同,口袋上稍有区别,为斜插袋。大衣颜色与所在军种上衣相同。大衣面料按衔级区分,校级以上军官为纯毛马裤呢,尉官为棉斜纹布,士兵面料是棉质平纹布。女军人大衣与所在军种男军人大衣相同。元帅、将官、校官并配纯毛麦尔登呢夹大衣,将官以上还配有一种可拆卸栽绒衣领的大衣,大衣内衬可以拆卸,袖口处还配有三联装饰的军扣,对比校官以下的平绒领大衣,在细节方面更上一个档次。

其他礼服

55式军服中除去校以上军官礼服外,一些担负演出和外事任务的单位也都配发有礼服,如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等。他们的礼服式样都与常服类似,只是用料与细节上稍有不同。

海军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整体样式与也与常服相同,只是将整体色调改作全白。

在诸多的礼服中有一种比较稀有,那就是尉官礼服。受当时国家经济条件所限,尉官礼服没有普遍配发,仅在部分驻外大使馆武官或出访外国的军事代表团中配发。现今仅在一些照片上可以觅其踪影。尉官礼服款式与常服类似,最大区别是领子上左右各绣一条金色松枝图案代替了常服领章,在衣领、袖口、裤腿两侧处均有军种色牙线装饰。女尉官礼服更加罕见,目前仅见文字描述和彩绘图片,可能从未装备过。

上一篇:艺术8一个梦想中的家 下一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师资培训基地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