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引导学生学好字、词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8-03 01:44:07

初中语文课引导学生学好字、词的几点尝试

摘 要: 字、词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字、词学习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人类文明进步都有重要作用。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字、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字 词

一、初中语文课中字、词学习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可见,语文课程是研究语言文字的专业课程,文字在语文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

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而言,字、词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的有效方式,是学生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领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载体。字、词学习应该是扎扎实实地进行,来不得半点马虎。殊不知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让学生学写汉字,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灵性;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字、词、句是组成语文材料的基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字、词是组成句的基本要素,而句子则是组成文章的元素和细胞。字、词学习是基础和前提;没有了对新字、词的吸收和内化,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显得空洞和苍白。因此,“识字与写字”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字、词教学,绝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和附属,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对于人类文明而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硕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语言学家洪堡特指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汉字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孩子写汉字,就是让他们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感情。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扎实的字、词教学有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字、词教学生根发芽、坚如磐石,让“学习语文”这棵参天大树茁壮成长。

二、指导学生学好字、词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理念是,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做好导演和策划,对字、词教学而言,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好字、词。

1.用好学习字、词的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言文字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性手段。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在语文教学中要逐步教会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而且要学会使用手机、电脑、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学习字、词知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学习工具,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2.多读、多写、多练,使生字、生词不在陌生。

学生对新字、新词的最初认知往往是从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字、词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部分字、词的获取都要靠平时积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把认知和应用有机结合,多读、多写、多练。为此要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正,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辨、用。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训练要有度,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3.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字、词学习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省时高效等优点,这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提笔、按笔、顿笔等运笔方法一直是写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突破难点,通常采用范临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要使学生看得清楚很不容易。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屏幕投影机或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可以进行充分的模拟演示或动画演示,取得直观的教学效果,这样写字教学中的难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特有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可以较好地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进度和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应用多媒体,可以将字、词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

4.回归语境,把握字、词的内在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孤立地讲解字、词,而要把字、词放到文章中引导学生去理解,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可以做到一举两得。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字、词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这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相互照应,从而,使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与课文的理解融会贯通。

5.了解造字法和用字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个是用字法。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教学中,字、词的学习尤其是生字的学习,如果能在知其意的前提下,了解其造字方法,必然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记住一些常用字也就更容易辨认字、词了,学习起来就更简单了。这样的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字、词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析和把握字、词的构成,读准字音,分析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真正做到汉字音、形、义的有机统一。

6.增加阅读量,熟能生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字、词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4]对此,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鉴赏文学作品,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文素养。

7.寓教于乐、在生活中体验字、词的价值,学以致用。

新课标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的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从而获得写字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5]学生用词混乱,往往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对此,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学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字、词,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学习字、词。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说话写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较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字、词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学海无涯,教海更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还要不断探索、研究、总结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3][4]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4.

[5]蔡汀编著.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0.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之语法与文学情趣探析 下一篇:传承地域建筑,不断追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