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福建消费需求拉动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8-03 01:06:47

【前言】促进福建消费需求拉动的对策建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6.3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5161.9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05%;居民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44.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59.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9.3%;而政府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8.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823.16亿...

促进福建消费需求拉动的对策建议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因为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从根本上说,投资需求不过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引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净出口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需求,一种来自国外部门的消费需求。消费不仅能够从需求方面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创造生产能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

目前福建最终消费率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持续走低。根据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理论,在人均GNP为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应在62.4%,而政府消费率为14%。福建早在1997年人均GNP已超过1000美元,但居民消费率仅为41.7%,政府消费率为12.8%,最终消费率为54.5%。全国同期的居民消费率仅为46.5%,政府消费率为11.7%,最终消费率为58.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20年中,世界实际平均的最终消费率78%~79%。由此可见,福建的最终消费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了20几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相比,也相差5个百分点。

近几年由于扩大内需政策启动,福建政府消费节节攀升,政府消费率已超过“标准结构”;而居民消费率继续下滑了近5个百分点,目前福建最终消费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福建最终消费率偏低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偏低造成的。最终消费率偏低是福建省“十五”时期经济发展中一大隐患。

福建省消费率的基本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66.3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5161.9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05%;居民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44.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59.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9.3%;而政府消费支出从1978年的8.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823.1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3.04%。显然,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

1978~2003年,福建省居民消费率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单边下降的趋势,只在1982年和1983年有所上升,且与全国居民消费率相比,下降较快,居民消费率基本以平均每年1.24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67.08%降至2003年36.03%的水平。但从总体上看,全国居民消费率的波动性相对较小,福建居民消费率与全国居民消费率于1993年达到相同水平之后,全国居民消费率有所回升,而福建省居民消费率继续单边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政府消费率基本上呈现出一种先降后升的趋势,政府消费率的波动性较大。1978~2003年之间福建省的政府消费率在9%~16%之间波动。在实行扩大内需政策以来,政府消费率节节攀升,近期增长幅度较大,已经超过曾令华(1998年)提出的我国政府消费率不宜超过15%的上限。福建的政府消费率2003年已达到15.95%,比全国政府消费率的11%~14%波动幅度大,且近几年福建省政府消费率比同期的全国政府消费率高2~3%。福建政府消费增长过快,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有所控制。政府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宜过快上升,同时应当保持大体稳定,以免影响居民消费率的提高。

福建省各种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

我们利用福建省1978~2003年的统计资料建立经济计量方程来测定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总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1978~2003年,居民消费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0.77%的增长,政府消费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0.09%的增长,总投资每增长1%,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平均0.26%的增长。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消费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中,居民消费占主导地位。将样本区间分成1978~1990年和1991~2003年两段分析,1978~1990年期间,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大,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总投资增长1%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带动作用分别为0.94%、0.08%和0.08%,但1991~2003年期间,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总投资上升1%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带动作用分别为0.5%、0.17%和0.36%。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3年全省经济对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的最终依赖程度达到36%、34%和34%,消费依赖度比1987年下降14个百分点,投资依赖度提高8个百分点,出口依赖度提高10个百分点,经济由“消费依赖型”成功转型到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的“混合依赖型”,并有向高级形态“出口依赖”转型的迹象。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总体上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降低,而政府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九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平均为1.65:1,而2002年和2003年上升到1.92和1.99,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也从“九五”期间的1.72上升到2002年和2003年的1.90和2.0。显然,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基本原因。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影响了福建省总体消费需求的增加。

福建省促进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要提升福建省居民消费率,使之回升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宜的水平,可以从改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消费信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福建要大力支持发展消费信贷,积极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倡导信用文化,引导和推动居民消费观念从储蓄型消费向信贷型消费的转变,提倡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此,信贷机构应加强服务创新和服务功能完善;健全完善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在贷款品种上要以住房、汽车、旅游、教育贷款为重点,且重要定位在中等客户,以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同时,还可以将消费信贷业务引入福建广大农村,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电力、通信等领域,从而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二、促进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率却持续在低水平徘徊,导致城乡市场分割加剧,所以当前实行消费启动的重点是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要调整不同收入居民的结构,除了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收入以外,还要采取措施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而中等收入者无论消费倾向还是消费层次的提高,都有相当大的空间。

三、积极开拓信息消费市场。福建省信息产业产值5年来年均增长32.7%,成为福建的支柱产业,增速居全国各省市首位。目前城镇居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拥有量水平较高,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业的发展,例如2004年初福建省电信部门向农村用户推出的168电话语音信息集成“幸福村”业务,受到广大农村用户的青睐。“幸福村”业务让福建农民过上信息消费的幸福生活,业务推出一个月就拥有近五千用户。应全面启动“数字福建”工程,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

四、大力发展教育消费市场。目前教育消费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支出项目,根据调查,40%以上的家庭预计将其收入用于子女上学。由于文化教育支出的边际倾向和收入弹性都较大,将来文化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越来越高,教育投资将是居民消费的又一热点。针对福建省民间资本较为充裕的特点,更多吸纳民间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教育消费需求,将会大大促进居民消费,这将是今后最有潜力的消费新热点,同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消费。

上一篇:加快培育福建产业集群的再思考 下一篇:“五大攻略”加快三明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