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攻略”加快三明新崛起

时间:2022-05-06 08:28:19

按照全省新一轮发展的整体思路,三明市摆脱观念束缚,跳出三明谋划三明、发展三明,特别是注意发挥独特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人文优势的潜能,明确了到2017年提前三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逐步把三明市建成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加快观念、战略、产业、市场、交通“五个对接”,实现思想解放、区域合作、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发展空间“五个突破”,形成三明对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的整体思路,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凸显特色、加快崛起,力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作为。

一是强化项目带动。始终把项目工作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点项目比重和工业项目比重,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在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加紧组织实施三福、邵三高速等在建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做好三明至泉州、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及向莆铁路的前期工作。加快街面电站等项目建设,实施市区和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重点抓好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成长型、带动型、税源型生产性项目。初步确定“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244个,总投资1101亿元,其中规划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有146项(生产性项目86个)。提高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规模水平。依托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合作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推动明台农业、林业、旅游等领域的项目对接,拓宽对台经贸合作的领域。同时,建好园区平台,千方百计加快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从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中生成项目、从利用外资和激活民间投资中生成项目、从推进明台合作与交流中生成项目、从产学研结合中生成项目、从发挥各地各行业的优势中生成项目,形成项目滚动发展的持续能力。

二是提升产业素质。进一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多渠道、多形式搞活农村经济,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立足于三明较为坚实的冶金、化工、电力、机械、煤炭、纺织、印染、建材、林产加工等产业基础,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途径,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形成“3+1”产业集群格局。即:以三钢集团、明光新型材料公司、宁化行洛坑钨矿公司、大田海和钢铁公司等为龙头的冶金及压延产业集群,预计2010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以永安汽车厂、厦工三重公司、华橡自控公司、三明齿轮箱公司等为龙头的机械及汽车零配件制造产业集群,预计2010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以大亚木业、青山纸业、永林股份、铙山纸业、鸿伟木业等为龙头的林产加工产业集群,预计2010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以明溪南方生物技术公司、三明华健生物工程公司、泰宁杉阳雷公藤产业公司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预计2010年产值超过50亿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引进国美电器等知名流通企业、粮食批发市场等7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扶持壮大13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专业或零售市场,增强商贸项目跨区域的辐射力。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为龙头,加大对区内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4A级旅游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力度,加快5个中央苏区县、4个长征出发地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与客家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走“红”、“绿”结合的路子,增强三明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响三明生态旅游胜地品牌。

三是增强经济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重点抓好建安、林业、交通、市政等行业企业改革,按照“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活”的要求,加大财税、金融、用地、人才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强化对外招商。充分运用“五缘”优势,深化“六求”工作,以建设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为载体,以海峡两岸(福建三明)林业合作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平台,集中力量抓好林产品加工、生物制药开发、森林食品加工、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苗木花卉繁育、森林休闲观光、林业科技开发六个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进明台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提高明台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大出口扶持力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水煮笋、烤鳗、农药、服装等地方出口拳头产品规模,增创纺织品、化工产品、矿产品、农林产品等出口的新优势,积极开辟新兴出口市场。

四是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科技型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型企业。全力扶持三和食品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推动了特色经济产业链的延伸和特色块状经济的形成,促进特色经济亮点转化为产业优势。充分发挥现有9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之乡的品牌效应,以及清流花卉苗木、尤溪食用菌、宁化烟叶、将乐菌草、建宁建莲等特色农业优势,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原产地保护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闽江源头品牌的知名度,打好“生态牌”、“绿色牌”、“特色牌”,加快把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为构建绿色产业高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壮大产业规模。以烟叶、肉牛、肉羊、笋竹、建莲、冷水性鱼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围绕正在蓬勃兴起的生物医药产业,加紧规划建设一批天然药用植物生产基地,加快形成特色块状经济。

五是统筹城乡发展。把发展壮大三明中心城市作为推进经济繁荣带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加快县城和县域次中心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加快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三明-沙县市县一体化进程,确立了把三明作为“福建内陆经济带中心城市”建设和到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用地规模达60平方公里的发展目标,以及“带动内陆、连通沿海、沟通周边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区域性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加快实施41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市区工业新项目,保持工业对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作用。同时,加快市区工业企业的“退二进三”、“退城入园”进度,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信息、咨询、餐饮等服务业,搞活经济、激活人气、增加财源,不断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以做优环境为保障,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高城市建设档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让更多的创业者在三明安心做事、放心创业、开心生活。按照“小县大城关”的思路,加强县城的规划、建设、管理,因县制宜挖掘产业、生态和文化特色,把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调整布局与产业聚集、完善功能与增加就业结合起来,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作用。突出抓好首批5个县域次中心镇试点工作,加强对城镇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积极稳妥做好撤乡并镇、迁村并点工作,引导小城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人文特点,培育特色产业,实现经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认真抓好扶持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共有45.4万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48%。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重视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受灾群众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促进福建消费需求拉动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加快发展城市经济 增强丰泽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