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阻碍因素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8-03 12:29:0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阻碍因素及解决对策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种种内部或外部因素干扰了该区域发展的步伐。分析这些阻碍因素并提出建议对策有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区域的经贸活力,带动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阻碍因素;差距

一、产业结构相似度较大

1、多数国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产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11国全是发展中国家,其中除了新加坡经济发达,服务业和金融业是支柱产业外,其他国家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劳动密集型的经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劳动力价格低廉,而且长期在低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出口市场上常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在国际分工上处于同一水平,竞争十分激烈。而且产品结构的相似性也影响到了区域内各国经贸的依赖度,比如表一所示:

表1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相似度单位:%

印尼文莱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新加坡老挝缅甸东盟

098098097097094092089081074073099

资料来源:姜文仙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载《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第1期

从表中可看出:中国与印尼、文莱、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这6国的产业结构相似度高达90%以上,和东盟整体的产业相似度更是高达99%,如此高的相似度严重影响到双方贸易的依赖度,甚至会产生贸易的恶性竞争。

2、降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对策

针对上面产业结构相似度高,各国政府应抓住有利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充分意识到低劳动力成本具有不可持续性,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一国经济又将面临困境。中国目前正在面临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依靠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东盟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发展各自热带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用差异化获得经济利益。

二、组织松散,缺少领导核心

1、缺少核心领导国的原因

该区域内的新加坡虽然经济最发达,但土地、人口规模较小,制约了其成为该地区领导大国的地位。印度尼西亚虽然人口超过2亿,土地将近200万平方公里,但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马来西亚虽然是中等富裕的新型工业化的国家,金融业、旅游业发展较快,但要成为该地区的领导核心尚未成熟。而在该自由贸易区中,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土地、人口都是第一,但由于种种偏见和不信任,东盟国家不愿看到中国成为该地区的领导者,对中国仍然存在戒备心理。

2、缺少核心领导国的弊端

一个组织缺少领导核心,势必会导致群龙无首,办事效率会降低。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在区域经济组织中起到领航者的作用,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比如欧盟中的德法两国,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等等。缺少领导核心,会导致组织松散,机制的执行得不到有效监管,降低组织中成员的信任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关税水平虽然大幅度降低,但非关税壁垒仍然较多,阻碍了贸易的健康发展。比如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标准、拿到原产地证明书的时间过长、交易费用过高等。虽然各国都已签署《争端解决机制协定》,但由于缺乏核心领导国,该区域内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各自监督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标准不一,这就不利于区域经贸的良性发展。

3、缺少核心领导国的对策

中国和东盟各国应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理解信任,打消彼此之间的相互猜忌,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区域贸易利益最大化上,不应该把经济以外的干扰性因素加入其中,阻碍自由贸易区的稳定发展。中国应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让东盟各国经济更加依赖中国,中国因素在东盟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入,有助于提高中国在该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利于中国成为该区域核心领导国。

三、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1、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区域内经济发达的新加坡人均GDP高达5万美元(2011年),而同一区域的缅甸为853美元左右(2011年),柬埔寨为931美元(2011年),差距高达50倍以上。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在贸易中产品附加值就会不均衡,势必会造成一国在贸易中赚取较多的利润,而另一国赚取的利润较少。那么,在贸易交往中就会产生矛盾和保护措施,为的是让本国在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区域中各国经济差距过大,利益需求差异大,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制定政策必需考虑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层次性。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需要制定灵活、富有弹性的经贸政策。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的对策

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自由贸易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主要是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4国。在区域贸易发展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在经济合作中帮助这些国家振兴经济,努力缩小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存在干扰双边经贸发展的隐患

1、南海岛屿争端影响经贸发展

在中国南海区域,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存在领土纠纷问题。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越南派兵占领29个岛屿,菲律宾占8个,马来西亚占5个,文莱占2个,印尼1个。而且一方面,这些国家在岛屿问题上联合对抗中国,无视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议,私自开发岛屿周围的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背后有美国、日本的支持,为了既得利益,与中国展开长期对峙。

岛屿争端影响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发展。在2012年4月,中菲爆发了黄岩岛事件,菲律宾派军舰在黄岩岛海域干扰中国渔民作业,并企图扣留中国渔民。随后中菲在黄岩岛上进行了长期的对峙,最后以菲律宾的退去而结束。在对峙期间,中国采取了多种经济手段制约菲律宾。在货物贸易方面,菲律宾的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停滞在中国港口,未能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在旅游方面,黄岩岛事件爆发之后,去菲律宾的中国公民明显减少,政府也不鼓励中国公民前去旅游,影响了其旅游发展。

2、领土纠纷解决对策

存在领土纠纷的国家应本着客观、平等、公正的原则,积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从历史上看,南海诸岛屿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占有它都是非法的。中国为了稳定地区形势,创造出和平的经济发展环境,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退让。面对某些国家不断的挑衅,中国一方面应与相关国家谈判协商,另一方面应该采取经济手段制裁有关国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旦让东盟一些小国经济利益蒙受重大损失,他们就会考虑退让。(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久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0(7)

[2]周曙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东亚经济合作,2010(3)

[3]杜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9)

上一篇:3.0模式下的营销方式 下一篇:武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