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架构的Synapse3D CT 冠脉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02 10:59:10

基于B/S架构的Synapse3D CT 冠脉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快速发展,大数据量影像为医学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分析。尤其是心脏CT检查,成为医生对心脏疾病诊断及评价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需要心脏CT检查需要薄层扫描,因此,得到的影像通常包含成千上万幅。庞大的影像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大数据量使医生工作量加大,容易造成视觉疲劳,降低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再者,二维影像利用率低,而利用目前设备工作站,分析结果因人而异,差异性较大,且多数工作站处理耗时较长。另外,三维分析系统可接受影像类型有限,与医疗设备融合性较差。因此,三维分析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Synapse3D是Fujifilm(富士胶片公司)研发的先进的可视化应用模块。它包含CT、MR的心脏分析,心脏核医学以及融合图像分析。心脏CT的应用包括钙化评分、冠状动脉分析、心室功能分析,以及心脏融合,本文主要研究CT冠状动脉分析。

Synapse3D在临床的应用

利用基于B/S架构的Synapse3D冠脉分析模块,放射科影像医生进行冠脉狭窄分析以及斑块分析,利用Synapse3D结构化报告以及针对心脏的图文报告格式书写报告,并保存为DICOM报告。之后,可以选择将报告进行胶片打印,或者临床医生直接登录后即可在线调阅该报告进行诊断。

医生使用本系统后发现,Synapse3D冠脉分析模块利用高校流程化的特点,操作简便,且处理速度比一般CT工作站快。利用Synapse3D B/S架构特点,医生使用灵活,不受位置局限。利用快照功能,在影像医生分析完毕后,临床医生可直接查看动态分析过程,且可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分析。利用会议功能,可以联合多方(如放射科等)进行会诊。

1.心脏提取和心血管跟踪

Synapse3D CT冠脉分析模块在加载影像启动之后,将自动提取心脏。并且同步显示三个正交MPR(多平面重建)影像,以及三维VR影像(如图)。根据实际数据统计分析,平均加载时间为15.64±3.82 vs.20.68±6.67,P

通过一键式提取心脏冠脉,同时表示每条动脉的名称和段数,显示每条血管的官腔及管壁轮廓。并计算出血管横截面积及最大最小直径。其血管跟总时间比CT工作站更快。

2.冠状动脉分析

在Synapse3D冠状动脉分析阶段,包括狭窄率分析和斑块分析。

狭窄率分析 在狭窄率分析阶段,只需选择冠状动脉正常段,冠脉分析应用模块即自动计算出结果。该模式下,显示心脏血管造影三维影像。此外,还会显示拉直血管视图和血管曲面重建试图及同步显示定位处横截面。选择正常段参考线后,系统将自动计算狭窄率。

在伪彩显示的横截面视图中,可以观察狭窄测定位置的狭窄程度。红色指示狭窄率>70%,黄绿色表示中等的50%~70%狭窄。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可根据需要修改阈值。

在图表和CPR视图上,狭窄严重的位置会自动被定位并表示为横截面积和直径狭窄百分比(紫线)。该图还可显示直径狭窄率和横截面积。通过比较正常段确定基准线,可自动算出截面积、CT值或者直径的减小。这消除了参考值和血管变细的影响。

斑块分析 单击斑块分析按键即可快速的切换至斑块分析页面。Synapse3D采用CT密度阈值确定、显示斑块成分,然后自动计算动脉的每一层血管壁边界的斑块面积。通过选择的血管段长度可以计算总斑块体积(mm3)。

随着斑块的量化,斑块的面积和体积被算出,在冠状动脉轴向解剖图就会显示出斑块。用户就能定义斑块类型是钙化灶,非钙化或混合物。

操作简便使用灵活的Synapse3D

根据院方需求,可在放射科与临床站点均部署Synapse3D软件。影像诊断医生使用Synapse3D可较以前快速的完成冠脉分析,并形成DICOM报告,结果不因操作人员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临床医生可同步调阅报告,并查阅冠脉分析过程。

可以发现,Synapse3D冠脉分析模块利用高校流程化的特点,操作简便,且处理速度比一般CT工作站快。利用Synapse3D B/S架构特点,医生使用灵活,不受位置局限。大大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率。

上一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心脏瓣膜术治疗心脏瓣... 下一篇:医院数据的“原罪”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