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从个体先学开始

时间:2022-08-02 09:38:39

自主学习:从个体先学开始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内在能动性,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是古今中外无数成才者的成功之道,会学习,善学习是信息化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教孩子“学会学习”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是一项有计划的活动,在教学中,这种“准备”就是学生按照学习计划自学教材的个体先学活动,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个体先学”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一、个体先学是学生个性的自我展现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课堂教学本身的局限性,不管是个体的学习、同桌学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他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不是来自于自我的。长此以往,他们的探究和自主能力几近于零。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性特征,又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展示呢?显然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把视线投向课堂之外的个体自主学习。个体先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随意和没有心理压力的,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度”。

二、个体先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信心

一个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的人,在心理上就比其他同学早一步找到知识的归类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的探究欲望更强,思维更敏锐,更有深度,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推敲老师提出的问题,接受新知识的反应更快,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更加自信,更加得心应手。学生通过个体先学活动,明白了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内容、重点、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心中有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个体先学还给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和个体学习相结合。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备搜索、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功底,还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金钥匙,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本有较强的可读性,个体先学时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阅读课本,获得了数学知识,引发了数学思考,使机械阅读变成意义阅读,学生亲近数学课本的同时亲近了数学。

四、个体先学为教师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讲解时间

课前,教师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害问题列出提纲,精心设计、难易适当,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学卡,指导学生借助课本,借助教师设计的先学卡个体先学。使他们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和亲身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他们用自学的途径来获取数学知识,并提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在集体辩学和教师帮学前,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中交流汇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会了,还有什么不懂?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共学中,探讨现存的疑难问题,交流对新知识的想法和解题经验,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及时矫正,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完成第二次自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讲解时间。

新课程理念下的个体先学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实验、调查,也可以是动手操作等,最基本的可以让学生把课本看一遍。每个学生的切入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思维的方式都不同,得到的结果当然也就不尽相同。这就为课堂创建了一个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在“备课”,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胸有成竹,“对话”更加精彩。

有效的个体先学活动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趣味性、操作性、可接受性,应该融入学生个体的思考与体验,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这样的个体先学不但不会使预设的内容凝滞,反而会使课堂出现更多、更精彩的“生成性”,从而促使学生对课本的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

在《对称》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进行了尝试。首先改变以往由教师准备材料的做法,明确地给学生布置了个体先学作业——先学卡:明天我们要学习《对称》一课,请大家准备一些材料。①看书了解,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的?②每人剪一张对称图形。③找几幅对称图片,看看、说说对称图形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第二天课堂上精彩纷呈:一是学生准备的对称图形丰富多彩,每个人在介绍的时候都是头头是道。二是学生对对称的特点的掌握有理有据。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特征剪出对称图形,个别学生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认识在小组互学,集体辩学中随即得到了解决。这节课不仅展示了对称图形,更是展示了学生的自信和个性。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将会受益终身。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师生几个学期或几个学年的持之以恒,才能“修成正果”。

上一篇:公共管理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启示 下一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