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

时间:2022-08-02 09:38:33

企业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各项大型工程相继立项,客观上带动了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步伐;相应的,作为一个安全风险较为集中的领域,由于思想认识、管理水平的缺失,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促使人们去思考和解决国内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问题。建筑企业的安全防控问题不仅仅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和社会形象,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不可掉以轻心。本文将以建筑企业为切入点,针对目前国内建筑项目工程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管理体系;评价体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effor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various large-scale projects have been approved, objectively to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terprises; accordingly, as a security risk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reas, due to the lack of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level, safety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make people to think about and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risk. Security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not only affects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the social image, more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property safety, not to be let down. This paper will b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management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A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数量达到4160万,这一行业容纳了全国就业人数的5.5%。从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建筑行业吸纳投资不断增加,公共设施建设速度与数量持续增长,这一数字也将处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建筑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占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尤其是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建筑工程市场和相关政策日益成熟,其规模和产值也日益壮大;同时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摆在眼前:由于管理体系、思想意识、防控措施等方面的不到位,建筑行业已经日渐成为社会高危职业。相关数字统计,2000至2003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而这一时期的全国建筑行业发展也呈现井喷状态;在2004年中央政府及各地方开始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监管,这一数字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然仅次于矿产事故的第二大安全风险领域。为了应对复杂多年的行业现状和社会环境,必须加强对建筑行业及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

中外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国外企业项目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企业建筑项目工程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更应该从国外吸取借鉴先进的理论经验。

1、美洲国家中,美国是最先通过劳动职能部门对企业建筑工程和施工现场建立监督机制的国家。在美国的宪法中,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全程负责,同时在联邦各州中对这一项的要求更加苛刻和严谨。例如,规定建筑企业必须为员工购置巨额的商业保险,为了应对医疗体系的不完整性,保险金额的浮动是随着每年伤亡人数进行调整,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正式由于这种措施,美国最先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了建筑行业的高薪制度和职业肯定,每年都有很多专业性人才涉足这一行业。

2、亚洲国家中,日本由于受到土地面积和人口密集的约束,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一直非常严格。由于日本常年收到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困扰,同时由不得不发展高层建筑,因此对建筑项目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格外注重,时时进行完善和修改。早在1949年,日本政府就成立了“建筑安全协会”,对全国范围内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包括材料供应商、工艺加工、特殊建筑承包商等,常年进行行业培训和安全高风险管理教育,整体国民的建筑安全意识非常强烈,受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日本也是亚洲国家中建筑项目工程风险防控方面首屈一指的国家。

3、欧洲国家中,德国对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理论体系研究最为深入。德国建筑施工企业非常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各种安全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如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与相匹配的安全保障措施,升级频率多少,防护设备的更换和销毁等等。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建筑行业都不约而同的实践、使用着德国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模式。

我国企业项目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1、我国在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我国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针对建筑行业的资金安全风险展开的。由于国内经济体质的原因,长久以来各个我国相关部门对建筑项目的投资十分严谨,在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方面防控措施比较完善。通过经济学理论建立数据模型,并逐步模拟出风险造成的经济范围、经济影响等因素,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理论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其二是针对建筑工程本身展开的安全风险研究,在这一课题下阐明了安全业绩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关系,为建筑行业的安全风险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国企业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体系的初步建立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相关研究机构和各大高校建筑专业的专家经过细致研究,开创了建筑行业安全风险分析和决策的专注理论,从此以后,这一理论的才进入实际论证期。

但是和国外的现代建筑企业理论研究相比,我国的起步仍然很晚,在理论研究的高度上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整体防控和评价体系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理论支撑。这有待进一步时间的印证。

2、我国建筑行业安全风险制度的确立。从198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建筑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制道路摸索。原国家建设部编写一系列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并未以后的《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供了素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群众”监督、企业“负责+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制。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和必要性研究

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因为不同的国家体制而不同,在国内,主要认为安全风险管理是针对“项目存在出现损失和误差的不确定性,而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对其在可支配资源下进行的正确轨道调整”,而这种行为也存在预定性和既定性。简而言之,安全风险的行程必须有三个要素,即风险因素、风险环境、风险损失。

1、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一般定义。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目的,是实现在风险因素行程、环境变化和损失程度等不同阶段的控制,最合理的做法是在风险因素为构成之前进行综合预防,将项目建筑工程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不可避免的设计到建筑工程的内部流程问题,如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进度管理等等,最终目的仍然是保障安全措施得以顺利执行。

2、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研究。事实上,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将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之所以要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理论引入到风险管理的之中(反之亦然),是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的。第一要素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和从业企业的数量增多,与之相匹配的是投资额度增加,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和不稳定性,又间接导致了这一行业的风险系数增加。一种科学方法的诞生离不开实际实践的验证,事实证明,安全风险管理的运用在预防各种风险和安全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增加了继续研究它的必然性。

企业级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建立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建立过程也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不单单是独立的经济学理论、商业理论和建筑学理论的综合学科;因此,从它自身所引申出来的评价体系更为复杂,却能够深刻反映出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分析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同时针对特殊情况加以分析。

1、科学性。建筑行业符合中国传统的“行易知难”哲学理论,从这个角度出发,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并不容易,需要科学的统筹方法和分析方法。首先对理论进行剖析,从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两方面独立的层次进行研究,从中找到契合点,并对契合之后的理论进行论证,最终形成能够反映建筑工程对象的主要判定因素。

2.系统性。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还存在区别,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却在纵深方面更加复杂,在不同建筑施工领域进行细致的划分,因此各个指标体系的判定标准有相对独立。这是完全依靠实践来指导的评价体系,因此才具备良好的反馈性。

3、整体性。整体性研究对建筑行业协调工作具有宏观意义,全面性、多因素的考虑项目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尽管会造成一些后期失误、弊端,但不会涉及到主要问题。选取指标的要素来源于多重数据的积累,在操作过程中的遗漏部分,也是完善评价体系完整性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说,整体性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企业建筑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实践部分非常完善,在评价方法方面虽然过多的借鉴了一些欧美国家专家的理论,但整体上仍比较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行业现状。如经典的层次分析法;上世纪70年代美国数学界提出来利用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定量信息和决策思维的量化模式,实现对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定性和定量,从而制定出安全风险方框的最低数值;在具体对策方面,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仍然以预防为主,除了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以外,应重点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并完善安全事故上报制度,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许霞.论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j],价值工程,2010(09)

[2]张卓.浅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0(21)

[3]张栋梁.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冼辉新.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2010(6).

上一篇:浅埋岩溶地区路基的处理方法 下一篇:国内外城市色彩规划管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