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时间:2022-06-29 09:37:03

探讨城市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问题也日益尖锐,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提出建设生态型环保城市的观点、对策和设想,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阐明了环境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章编码:

城市环境对人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不仅是人生存的前提,又是人生活质量的体现。因此,及时发现这些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对策,对妥善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建设走上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前言

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城市的发展绝大部分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逐渐重视和全民族环境意识逐步提高,我国的环保措施力度明显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我国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市民发生多种疾病。建设环保城市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二、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2.1.1 水体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江河,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2.1.2 城市大气质量恶化问题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2.1.3 城市废物、垃圾问题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2.1.4 城市噪声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噪声问题相当严重。

三、城市发展中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城市环境保护应重点突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加强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生态因子的防治,加大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逐渐恢复被破坏的各种城市绿地,使城市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城市规划方面的措施

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应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规划工作:

(1)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工业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环境污染首先要控制工业污染。按照组织生产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划定发展不同工业的不同地区并且按照环境容量,确定工业的发展规模。

(2)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控制城市污染是控制整个环境污染的中心环节。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功能分区,按照环境要求和条件,合理部署居民区、游览区、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交通运输网络;规定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规定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方式,做好垃圾处理规划。

(3)水域污染控制规划。主要措施是控制污染源。规定污水排放标准;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做好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

3.2 提出建设生态城市设想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生态城市规划应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建设生态城市首先应确定城市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力不是指城市最大容量,而是指在满足人们健康发育及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人口的最大限量。既要考虑人口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又要考虑满足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规模合理性; 又要考虑固定静态人口的分布规律。

(2)景观格局是景观元素空间布局,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整体优化原则;②功能分区原则;③景观稳定性原则;④可持续发展原则;⑤活化边缘原则。

(3)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的职能和性质以及城市的基本活动方向、内容、形式及空间分布。因地制宜地按照生态学中的“共生”原理,通过企业之间以及工业、居民与生态亚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和输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物质、能量的综合平衡。

(4)提高资源合理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开发及再生利用的研究和推广,在城市区域内建立高效和谐的物流、能源供应网,实现物流的“闭路再循环”,重新确定“废物”的价值,减少污染产生。

3.3 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措施

(1)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2)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

(3)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 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

(4)在城市建设中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

四、结语

总之,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居民得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如果我们逐步实现了思想的转变、意识提高、观念更新、理论深化、标准统一,就有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再通过实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协调监控、推进市场、公众参与、营造风尚、城区合作等有力措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将会稳健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城市化健康有序发展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战略座谈会综述, 城市规划,1998 年第二期.

[2]中国城市跨世纪发展若干战略问题,城市规划,1997 年1月.

[3]李子君,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2002 年第10期.

[4]王缘,《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 .

[5]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上一篇:铣刨机铣刨桥面铺装混凝土技术浅析 下一篇:论电力设备继电保护故障的原因分析和技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