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08-02 08:48:36

构建有效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

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随着科技进步、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每天都要受到不确定性的困扰,风险无处不在。企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不仅能影响一个企业的盈利状况,甚至还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所以企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企业风险管理,离不开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企业风险综合分析

1.战略风险。战略风险可理解为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企业效益的因素。

2.投资风险。国内投资风险主要有政策变动、市场变动、利率变动、现金中断等;跨国投资风险主要是地缘政治风险。

3.财务风险。①现金流风险。不能按期支付到期的债务或者将来不能筹集足够资金清偿债务。②成本风险。通货膨胀、预算失控等原因导致的采购成本上升、工资上涨或劳动效率低下导致的制造成本上升。③利润风险。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下降,造成利润额减少。④信用风险。信用失控导致的,因债务人不能履行偿债义务所造成的风险。⑤会计风险。会计脱离企业管理要求、背离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造成会计报表信息失真。

4.市场风险。①销售风险。经济低迷,市场供大于求,或者竞争压力过大,造成企业市场份额下降,销售收入滑坡。②供应链风险。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银行、研发商合作关系不稳定,或生产能力不足、供货周期过长,质量不稳定等造成供应链中断。③金融调控风险。银行调整存贷款利息率,国家调整税率、汇率等给企业带来的风险。④竞争风险。市场上出现了技术更先进,耗能更低,效率更高的替代品,使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市场份额减少,甚至退出市场。

5.运营风险。①产品结构风险。如出现产品老化、竞争门槛低、新产品开发不足等都会导致发展前景暗淡。②营销模式风险。如主要依靠价格战、渠道战、促销战,缺乏现代营销策略,企业只能败北。③组织风险。如组织效能低下、责任和授权不清、专业经验缺乏,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等。④安全风险。质量、安全、信息、环保、消防等方面存在隐患,导致失窃、爆炸、火灾、污染等损失。

6.法律风险。①合同风险。由于合同本身不严密,存在缺陷,或者合同违反法律规定。②诉讼风险。频繁卷入诉讼案件,不仅会因诉讼和披露而消耗企业的精力和财力,也会因诉讼给企业资产带来波动,甚至崩盘。③违法风险。企业法人的行为,包括企业员工的职务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所招致的处罚风险。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与发展

1.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美国COSO将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战略的制订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将风险控制在管理当局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2.企业风险管理发展过程。国际上,1992年美国COSO了关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指导性文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在此基础上,2003年COSO进行了修订并全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同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相应技术要求。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6年6月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并以此指导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通过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2009年2月,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以监督、指导中央企业更好地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目前,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还很不成熟。

三、影响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

1.管理层的支持和参与是风险管理发挥实效的前提。综观各类企业风险事件,大多与管理层的消极管理及疏忽相关。管理层的支持和参与,首先在于树立和推广具有风险控制意识的价值观;其次表现在他们对风险管理活动的资源保障,风险管理活动需要组织、人力和物力的保证;再次还需要他们将自己也视为被管理的对象。

2.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保障。企业监督机制可以分为三个层级。首先,企业管理层对各职能部门以及每个员工的监督,比如通过有效的岗位划分来减少一人舞弊的可能性。其次,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是第二个层级,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经营者道德风险问题。建立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监督审计制度,能够有效降低经营者隐藏信息的风险。再其次,监督机制的第三个层级就是引入有经验的外部董事和独立审计人员。相对而言,外部董事和外部审计人员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问题。

3.董事会是风险控制框架构建的核心。我国《公司法》对董事会、股东大会和总经理的责权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董事会在其中居于相对核心的地位。董事会需要对风险管理的目标确立、组织建立、制度订立与执行以及审计与监控负责。相对而言,董事会居于风险控制框架的核心地位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由于股东大会召开频率较低,而且股东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众多根本不关注公司日常经营的投机性股东,所以股东大会难以肩负起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督其实施的能力。其次,如果总经理居于风险控制框架的核心,容易导致自我监管的弊病,并且会诱发它们追求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倾向。相反,如果确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能够保持一定的监管独立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进行风险管理决策。

四、构建有效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需重点解决问题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包括职业操守、技术能力和激励等方面内容的管理。在这其中企业管理层应起带头作用,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管理体系的认识,同时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员工更具有责任感,明确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技能,以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2.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权责明晰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政企分开,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对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进行全程监控,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其次,提高财务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核算知识和风险预测能力,使相关人员有足够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去识别、评估风险,同时将风险机制运用到风险管理中,企业员工共担风险,实现权责利三位一体,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再其次,要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体系,即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内外部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研究风险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以便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3.提高信息和沟通能力。企业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提高信息和沟通能力:一方面,构建和完善企业信息库,用以储藏和搜集各种信息,并仔细甄选质量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为决策活动提供有力支持证据;另一方面,沟通是创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和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充分、有效的沟通应包括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和横向沟通,使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能够知悉公司的战略、经营、财务等方面信息,以履行各自职责。同时,应加强企业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外部沟通,尤其是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以便充分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形式和风险。

4.完善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监控力度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企业应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内审机构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完善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使其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尤其是企业应对风险的要求。二是提高外部监控效力。明确内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突出企业相关重大风险,使有关政府部门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有力监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发现企业漏洞和舞弊现象,帮助企业进行纠正和改进。

(作者单位: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

上一篇:重庆地票交易价格问题研究 下一篇:LED 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硫化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