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未来发展对策探讨

时间:2022-08-02 08:01:01

中国民营经济未来发展对策探讨

摘 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界讨论和关注的话题。针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民营经济未来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研究探索新的方向。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12-02

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支柱,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微观基础,是实现民富国强、共同富裕的主要保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国营经济的必要补充转变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民营经济的这种地位被写入宪法,获得了国家根本大法的肯定。但是仍有些人受“左”的思想影响,认为发展民营经济会动摇公有制的地位,引起两极分化,影响基层政权的巩固。

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影响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制度要素,而它们往往反映着我们头脑中对民营经济性质、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因此,政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提高认识、端正思想,在思想上实现全方位转变,在观念上实现转变。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统一对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观念上要改变过去那种“谈民色变”的状态,要把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认识,而不应对他们心存偏见。要克服“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多种手段强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观的正确宣传,并采取相应对策,使人们尽快树立起职业平等的观念。克服“偏”的思想观念,有些人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民营经济,看消极因素多、看积极因素少,甚至将其与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划等号。诚然,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一些消极影响和作用,但绝不能因噎废食。只要我们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好引导工作,就能把消极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度,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来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长期性。要切实做到把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经济摆在同一起跑线,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2 优化民营经济的社会信任环境

要形成一种适合民营企业成长的氛围,首先要让所有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解放思想,对民营企业的观念进行重新定位。要强化舆论宣传,通过媒体等方式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民营企业家的重要贡献,使人们认识到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财富创造者,民营企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改革开放成果起了重要作用,许多民营企业家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等等,从而营造浓厚的尊重和重视民营企业家的氛围;要消除“权力经济”和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破坏正常市场秩序的不法之徒要予以惩罚和谴责,对依靠自身能力致富者要鼓励,以扭转人们对民营企业家的偏见,真正形成一个尊重企业家、鼓励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氛围。

社会信任文化的建设也是优化民营经济的社会信任环境的重要环节。一些民营企业的信用失范行为(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造假帐、拖欠债务等)使其失去普遍信任。然而,现阶段,一方面维系市场经济信用关系的制度和道德体系尚未建成,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计划约束逐渐失灵,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导致道德失信的企业不能被市场淘汰出局。因此,全社会诚信、互惠、守约和敬业等商业道德文化建设对于转轨时期社会信任机制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非制度安排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制度的道德灵魂。应充分利用声、像、图、文各类传媒,宣讲建立社会经济信用秩序的重要意义,广泛开展信用建设大讨论,加深思想认识,提倡诚实信用,反对失信欺诈,对不良信用行为口诛笔伐,给不良信用行为者曝光,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营造一个信守承诺、珍视信誉的社会经济信用环境,形成讲信用的习俗和道德习惯,让第三配置的力量充分地协调着社会各阶级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人人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信用道德风尚的提高。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媒体传播的必须是真实的信息。一个社会如果媒体都说假话,假冒伪劣就很容易盛行。因此,要在我国建立起良好的的企业信用秩序,就必须大力强化媒体监督的作用,在强化主管部门监督作用的同时,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群众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并通过法律法规激励和约束媒体讲真话。

3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价值取向

从整体上看,当代我国的民营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已完成了以填补市场空白、迅速扩张为主的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了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的质的提高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从经营、管理、质量、营销、服务,到产业升级、结构重组、人才争夺等背后,都有“文化”这只“无形的手”发挥的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

由于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辐射功能和规范约束功能,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就有着重大的意义。它能够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统一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内部摩擦、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奋斗。企业文化的存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代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确立的方向是:

(1)诚信文化。

美国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在退休时,对他的继任者说出了他管理GE公司20年让GE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的十大管理精华,而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诚信。从世界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诚信不仅是做人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企业的基本原则。因此,民营经济的企业文化要弘扬以诚信为本的精神,端正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把诚实守信思想,覆盖到全体员工和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中。尤其是民营企业领导者要树立诚信意识,自觉守法守信,以自己的人品、操守、道德作出表率和榜样。

(2)人本文化。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朱勤认为:一个公司的成功,越来越依靠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是机器的性能。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出一种环境,使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其才干。那些卓越的企业之所以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其要诀之一就是依靠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因此,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重塑中应该充分重视企业员工,实施人性化管理,即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把员工当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全方位地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创新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经济史上从未有过的极需创新精神的时代。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创新文化同样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培养创新文化,不断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不懈创新、求异、追求卓越、不断满足客户的新需求并为其创造新价值。

(4)品牌文化。

创造企业品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民营企业创造名牌产品,创建名牌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名牌价值必须成为企业每一名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要充分发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文化因素的作用,促使广大员工认识到实施名牌战略的巨大意义,看到自己在创造名牌中的重要价值,品尝作为名牌创造者的巨大快乐,感受到创造名牌对自身素质、能力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晓光.优化创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8,(10).

[2]吴向鹏.宁波民营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趋势与政策建议[J].经济丛刊.2008,(5).

上一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分析 下一篇: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