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宫——城市文化的中流砥柱

时间:2022-08-02 07:22:31

文化宫——城市文化的中流砥柱

[摘 要]工人文化宫与共和国同时成长,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里程,曾经给予了城市文化火热与辉煌。新的历史时期,城市更需要群众文化,时代企盼文化宫群体成为城市文化的砥柱中流。

[关键词]工人文化宫;城市文化;中流砥柱;群众文化;复兴之路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86 — 02

工人文化宫在齐齐哈尔人民的心目中并不陌生:高大华丽的建筑、宽敝的广场和节日里的灯火辉煌,都曾给这个城市人民的文化生活带来过无限的欢畅。工人文化宫曾是齐齐哈尔人民文化生活的最高殿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给这个城市增加了多少光彩和喜悦。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里,多少人曾记得工人文化宫的门票当时是一票难求。节日里文化宫广场人山人海,雀跃欢腾,这里是齐齐哈尔城市文化的最高殿堂,群众文化在这里集中绽放。工人文化宫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为了解工人文化宫的历史,我们沿着时光的隧道回顾一下工人文化宫诞生、成长、辉煌的历程。

一、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诞生的工人文化宫

工人文化宫的名称来源于社会主义苏联和新中国的诞生。工人文化宫最初的名称是齐市职工总会俱乐部。1945年光复后,齐齐哈尔成为了解放全中国的大后方——西满革命根据地。

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嫩江省政府、黑嫩省政府、黑龙江省政府相继驻齐齐哈尔,形成当时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

新四军、八路军都来到了齐齐哈尔,从延安和太行山来了大批全国知名的文艺家,在齐齐哈尔开展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文艺工作,为齐齐哈尔开创了空前的革命文化的春天。

齐齐哈尔当时是名人荟萃,同时又带动和培养了当地大批的文艺人才。戏剧、音乐、歌曲、美术、摄影、大秧歌,百花竞放,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西满军区的文工团,职工、教师、学生的各种民间文艺团体,活跃在舞台、广场、学校、工厂、车间,层出不穷,好戏连台。

1946年8月齐齐哈尔龙江戏院京剧队,演出了移植的现代京剧《血泪仇》,开创了中国京剧现代戏的先河。10月,评剧队演出了根据同名歌剧移植的评剧《白毛女》。11月初齐齐哈尔的中小学歌咏队和嫩江省政府乐队演出了《黄河大合唱》。这期间五师文工团、西满军区文工团、齐齐哈尔铁路局文工团、嫩江省文工团联合公演了历史话剧《李闯王》,受到各界欢迎,不久《李闯王》成为党内整风必看、具有现实宣教作用的话剧。

1946年12月20日人民艺术家王大化同志下乡演出、收集创作素材,在讷河拉哈坠车负伤,经讷河陆军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21日逝世。

齐齐哈尔和西满军区不仅为解放全中国建功立业,还开辟了举世瞩目的革命文艺的根据地。这期间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特朗到齐齐哈尔访问;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记者葛莱德·萨博生来齐齐哈尔访问;法国记者桑尔森来齐齐哈尔访问了党政、军领导和各人民团体。

当时的齐齐哈尔虽然只有十几万人口,各类文化设施名目繁多。有龙江戏院、南戏园子、光复剧场(后改东北电影院)、民众教育馆(现青少年宫)、群众俱乐部(后改群众电影院)、解放剧场(后为书店教材发行部,位于胜利二街2号)、泽东剧场(原一百商店东南艺术剧院址,曾为齐齐哈尔会馆、西满军区文工团旧址、市政府礼堂、省政府礼堂、水厂俱乐部、电业俱乐部等)。这个时候就诞生了最早的工人文化宫,最初称齐市职工总会俱乐部。

齐市职工总会俱乐部由齐市职工总会领导。齐市职工总会成立于1946年10月24日,设主任、副主任,选举暴文贵(鞋匠)为主任、石继轩(火磨工人)、杨德清(铁路工人)为副主任。

齐市职工总会1948年1月改为齐市总工会,1948年8月中国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大会决定恢复中华全国总工会。齐市总工会选举陈有义为主任,汪琪、肖立忠为副主任。

1948年市总工会接管了解放电影院,改组为总工会俱乐部。解放电影院位于胜利二街2号,建于1934年,原为永安电影院;1946年8月改为解放电影院(又称解放剧场);1948年改为总工会俱乐部,位于胜利二街2号,即后来的新华书店计划发行部;1993年城市改造拆掉。

1950年齐市职工俱乐部迁至现青少年宫现址,改名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也称老文化宫。青少年宫现址原为齐齐哈尔市民馆,建成于1944年,后改名为大光明电影院、民众电影院。1949年1月民众电影院、民众剧场,划归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部,改作青年俱乐部。

1950年齐齐哈尔市青年俱乐部撤销,齐市职工俱乐部迁入,成为工人文化宫。1950年9月1日,在龙沙公园关帝庙又创建了齐齐哈尔市儿童文化馆,后迁至现公园三号门内路北的日本房。儿童文化馆于1953年3月撤销。

齐齐哈尔市文化宫的名称始于1950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的落实,各厂矿企业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文化宫。

齐齐哈尔工人文化宫的兴起,得益于西满革命文艺的蓬勃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确立的齐齐哈尔的大工业体系,工人文化宫成为了齐齐哈尔城市发展和经济、文化繁荣的标志。

二、新文化宫的建设和齐齐哈尔的文化宫群体

工人文化宫1948年在胜利二街2号解放剧场,即后来的新华书店计划发行部。1950年迁到光复街公园二号门的现青少年宫旧址,后来称老文化宫。1957年至1959年在国耻纪念碑原址建了现在的工人文化宫,很长时间人们称其为“新宫”。

新工人文化宫的原址为日本人建的“忠灵塔”,解放后改为“九·一八国耻纪念碑”。

1936年日本侵略者在齐齐哈尔建造的“忠灵塔”竣工。“忠灵塔”是日本人安放阵亡军人骨灰和追悼亡灵的大型纪念碑式建筑。该塔为上窄下宽的方柱形建筑,用深黑色青砖砌筑,正面宽70米,进深74米,高37米,面向东有大型广场。附属建筑东侧广场有南北分列的两个攒尖青砖四角亭,广场南北各有毛石砌的二米多高成对的方形堆石为台的门垛。

日本人在齐齐哈尔建造了在中国的土地上祭悼侵略者亡灵的堪称规模最大的“忠灵塔”,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个大型耻辱柱。解放后齐齐哈尔人民为了不忘国耻,在塔的正面(东侧)悬挂了“九·一八国耻纪念碑”的立体大字。国耻纪念碑拆除前,国耻纪念碑广场是齐齐哈尔各界人民举行大型纪念和庆祝等活动的集中场所。1946年8月15日齐齐哈尔6万多民众在“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广场集会,举行纪念“八·一五”一周年大会,将日本人建的忠灵塔改为国耻纪念碑,会后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进行了示威大游行。此后国耻纪念碑广场,1957年以后改为工人文化宫广场,一直是齐齐哈尔举行各种大型集会活动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广场。

为了满足齐齐哈尔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决定在国耻纪念碑原址建工人文化宫。1957年6月20日将日本人建的忠灵塔炸掉,在塔基上破土动工,仿照苏联的模式建造一座1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水准的新的工人文化宫。新的工人文化宫奠基是齐齐哈尔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破土动工的当日在老工人文化宫(现在青少年宫)门前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新文化宫开工典礼。1957年12月15日,新建的工人文化宫工程竣工。1958年1月25日,在原国耻纪念碑旧址上新建的工人文化宫,以高标准、高质量,全新的面貌向全市人民开放。

新的工人文化宫主体三层气势恢宏,米黄和白色的色彩基调,十分整洁、庄重、大方。文化宫内设舞厅、文艺厅、游艺室、阅览室、展览厅、体育室、浴池,还有生产技术、政策时事、科学普及、无线电、摄影、美术、缝纫、刺绣、花卉等各种研究室,南侧的篮球馆可容纳1000多名观众。新工人文化宫的建立,为全市职工群众提供了一座大型综合活动场所。

1959年4月7日,工人文化宫再扩建工程破土动工,在主楼北侧增建文化宫大剧场,在工人文化宫广场建大型露天舞厅。工人文化宫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每周举办4次舞会,节假日在工人文化宫广场举办大型露天舞会。

新的工人文化宫给全市人民带来了新的文化生活,各种汇演、比赛接连不断,国内外专业文艺团体纷纷来文化宫演出,国内著名演奏家、歌唱家、舞蹈家、曲艺家等很多人都在工人文化宫大剧场舞台演出过优秀节目,文化宫剧场是齐齐哈尔最高的文艺殿堂。

以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为主导,齐齐哈尔形成了布局普遍的文化宫群体。各厂矿、企业都建了自己的文化宫,并且都组织了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职工业余文艺团体,群众文化活动非常活跃。

北三区名声在外的有建华厂文化宫、车辆厂文化宫、铁路文化宫、和平厂的火星文化宫、机床厂的一厂二厂文化宫、电业文化宫和各企业的俱乐部不计其数。碾子山有华安厂文化宫,富拉尔基有重机厂文化宫、钢厂文化宫、热电厂文化宫、富纺文化宫等众多文化宫。工人文化宫曾在齐齐哈尔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群体,舞动了齐齐哈尔文艺的东风。

市工人文化宫主楼用的字体书写了“工人文化宫”五个大字。建华厂文化宫、火星文化宫、华安厂文化宫用的是亲笔题写的“文化宫”三个字。华安厂、建华厂文化宫题词还在,特别是建华厂文化宫还保留着的签名落款。

齐齐哈尔以工人文化宫为主的文化宫群体为齐齐哈尔的城市建设增添了光彩,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齐齐哈尔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了历史功勋,创建了以文化宫为主体的文化品牌。

三、工人文化宫的复兴之路,成为群众文化的殿堂

齐齐哈尔的工人文化宫创建于齐齐哈尔解放的1946年,有60多年的历史,培育了齐齐哈尔群众文化的深厚基础,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历史时期,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历史赋予了工人文化宫成长发展的最好时机。

然而因经济的转型,却使工人文化宫陷入了一时困难而又尴尬的境地。多数的文化宫和俱乐部被改作其它用途,或者破败,或者荒废。

这种现象不是正常的规律,也不是必然现象,而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不良倾向。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时包括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科学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经济也不会良性发展,文化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标志和晴雨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私有经济为主体,诞生了中国从来没有的工会组织和工人文化宫、职工俱乐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工人文化宫和文化宫群体的鼎盛时期,为构建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体系发挥了强而有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转型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工人文化宫和群众文化面临着最好的历史时期。

工人文化宫目前的不景气现状,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相对滞后的正常现象。不是时代不需要文化宫、群众不需要文化生活,而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没有摆好文化的位置,忽略了群众和社会对文化的需求,没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食粮的渴求。没有把握住文化、经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客观规律,造成了短时期文化宫、群众文化不景气的现象。经济和文化应当是协调发展的,目前不少企业开始注意了企业文化,注重了企业形象,先进的企业形象必然会有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路。

工人文化宫和文化宫、俱乐部群体,是国有经济保留下来的国有资产,是60年来积攒下来的文化资财。在经济转型时期,要着力保护好这一大批国有资产。

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保留下来了,吸引了全市人民的目光,得到了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的关注。那些街头打扑克的人群,那些唱“野台子戏”的京剧票友,那些厂矿企业的职工群众,又一次对工人文化宫表现出了热切的企盼,希望工人文化宫能名副其实,成为工人之家,成为齐齐哈尔群众文化的殿堂。

新的时代、新的机遇,走过60多个明媚春天的工人文化宫一定会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陈玉荣〕

上一篇:体育评论中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下一篇:新感性与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