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政府定位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

时间:2022-08-02 04:42:56

浅谈地方政府定位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

摘 要: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要善于把加强社会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确定社会理念、健全社会格局、理顺社会关系、完善社会制度等,把社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强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

1、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在我们国家得到了确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当在社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树立这种科学的社会管理理念,就必须确立人在社会各种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关心人、爱护人、建立新型的社会人际关系,推动整个社会文明和人际关系文明的不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那么,我们的社会管理事业首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思想,建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机制,要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入手。从社会管理层面来看,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真正建立起关怀人、爱护人、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对人终极关怀为出发点的社会体制与法律制度。另一方面,从个体层面来说,每个公民都应当树立起社会主人的理念。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的管理。在社会管理中,每个人同样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符合人的发展要求的思想、行为参与、接受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个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和谐的美好社会就一定能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2、健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

(1)党委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理所当然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分工,搞好协调。要决策好重要问题,安排好重要人事,把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干部安排到合适的位置,增强领导干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政府负责

在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显薄弱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在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通过实施公共政策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同时,政府在社会管理上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注重改进不合时宜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方法,提供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社会协同

和谐社会是一个善治的社会,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生活的合作管理,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表明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合作。当今世界,公共管理的社会化是一个世界趋势,在建立健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强调社会协同,主要指的是政府应积极鼓励各种社会中介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第三部门参与社会管理。

(4)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社会管理的氛围是政府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管理的成效。在现代社会,随和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公民也强烈意识到只有以主人翁精神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3、整合社会关系

我国地方政府相关各方的相关措施应向弱的一方倾斜,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重视工农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的基本利益;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向“橄榄型”收入结构发展;改进税收,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调节;地方政府还应坚持反腐败、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加大工资制度改革的推进等多种措施,形成收入分配的良好秩序。地方政府要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发展问题。按照中央要求,各级地方政法部门将依靠传统的政治优势,多方协作形成合力,通过地方组织就地解决矛盾纠纷,成为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4、加快制度建设

首先,要加快社会管理领域的法治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实现通过法律法规调节和规范各种社会关系和行为,在社会管理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并且保证所制定出台的法律法规系统有效和具有操作性,以有利于法律法规的实施。同时,要通过完善制度激励,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从多渠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和制约,促使执法部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真正从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出发开展执法活动。其次,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确保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不仅是基于保证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而且是政府减轻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五个统筹”,保持整个社会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事权与财权统一是建立公共财政的重要前提与条件,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事权范围和责任,然后再根据事权核定各级政府在财政税收总盘子中分配的比例,核定他们的财权,坚持事权与财权的统一。

5、社会从封闭向透明转变

一个透明的社会,是指社会上的所有活动,包括政府所掌握的信息,除了必须保密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外,都有义务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样,政府不再有传统的“暗箱操作”,社会也会变得越来越公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已经不能独立“指挥”国民经济的运行,政府的“有形之手”必须对市场的无序状态适时进行宏观调控。政府的这种管理行为,如果不能做到政策公开、决策公开,政府对市场不仅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会扭曲市场,给经济与社会带来更大的混乱。

6、社会管理从管制向服务转变

政府存在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回应性良好的社会,以更好的服务大众。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社会、公众为服务主体,以创造良好环境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的现代政府。建设服务政府,必须以民为本,把公众当“顾客”,从官本位走向民本位,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本位,从以管为本走向以人为本。政府要把关注的焦点直接对准“顾客”的需求,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紧密围绕“顾客”运转,每一项资源投入、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都能真正有效地符合“顾客”需求。若对社会进行强制性的管制,这不仅会扭曲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也会使人民对政府的支持和信心下降,使政府存在的正当性受到质疑。建设服务政府,为社会服务,首先要重新明确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存在的目的,依据公共管理的目的和要求,塑造一个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政府,实现由“社会管制”向“社会本位型政府”、“社会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6).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孙柏瑛.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治理:构建公民参与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平台[J].公共行政,2004(3).

[4]魏福旗,莫令娥.健全社会管理格局,推动和谐社会建设[J].求实.2005.

[5]徐顽强,张雄.社会中介组织管理与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19).

上一篇:论死刑案件中犯罪人的辩护权 下一篇:略论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