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时间:2022-08-02 04:16:45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在当今的教育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而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应先从交心开始。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只教书,他的责任是教学生做人;学生不应该只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笔者非常赞同陶老先生的这句话,所以,笔者在十多年教书的过程中,也有意地教学生如何做人。同时自己也更坚定地认为无论是教书还是教学生做人,教师首先要做到一点就是带着一颗爱心,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悄然走进其内心,这样也才能对症下药,达成师愿。因为励志大师卡耐基说过“想钓到鱼,就先要问问鱼想吃什么”。

一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笔者今年担任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及班主任的工作。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年龄都在10~11岁之间,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厌学与懒惰并存。主要表现为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动上远离学习活动。而这类学生智力正常,甚至有的还智力超常。可见,厌学心理大多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懒惰是因为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不足而形成的不良习惯。

第二,独立与幼稚并存。这一时期的孩子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常常表现出固执己见、自高自大、任意妄为,有时行为却又显得稚嫩、可笑。

第三,勤奋进取与自负自卑并存。这一时期有特长的孩子逐渐显现出优势来,自信心与日俱增。而这使得另一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即不自信。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缺乏主动和热情,总是等着别人来接近自己,交往的范围也相当狭小。这其中潜在的危险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严重者有可能发展成孤独症。

第四,抑郁与孤独并存。主要表现为兴趣淡漠、被动消极、难以投入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时也不能与别人交往和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五,嫉妒与固执并存。固执具体表现为做事情一意孤行,从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嫉妒就是对强过自己的人有一种不服、不悦、失落和仇视心理。这都是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心理品质。

二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重点

第一,尊重与倾听。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学生虽小,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是有尊严的。学生找老师“告状”时,教师应尊重学生、有耐心并循循善诱地开导他们。优秀的心理咨询者首先应是一个忠实而聪慧地聆听者。倾听时注意面带微笑、声音和蔼、目光专注并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二,理解与接纳。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说:“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需要,爱动是孩子的特点。”教师应该怀着一颗童心、爱心,经常与学生多换位思考,尽可能地理解学生、善待学生、接纳学生。

第三,引导与宣泄。“用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笔者认为这句话讲得很对,有些对的但由于缺乏毅力很难执行的事,就要严格监督完成。

第四,鼓励其乐观。华盛顿曾经说过:“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随时随地地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教师首先应学会在每节课前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其间学生表现出的闪光点,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大加表扬。

第五,与家长沟通。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校外教育力量。它具有独特有利的教育条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争取并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学生,使二者教育目标趋于一致。在与家长沟通时做到真诚、灵活、委婉,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应多开展活动、全面了解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境等,都会收到奇效。总之,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时,就应像大禹治水那样宜疏不宜堵。堵,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根治且易留下后患。要解决根本上的问题,使以后能一通百通,就必须进行全面的、长期的、合理的心理疏导教育。

现在心理咨询已引起关注,但因形式单一而未收到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应具备以下特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聆听,不是说教;是引导,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改造;是参与,不是制止;是支持,不是包办。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世上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成千上万,但只有真正潜心研究学生,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带着爱心悄然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更令人钦佩!爱优等生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但发自内心地兼爱后进生,恐怕就屈指可数了。这就需要一种超乎常人的境界。笔者正努力成为这样的教师中的一个。

参考文献

[1]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2]于龙、闫景秋主编.做一名优秀班主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关于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式联片教研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