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散性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4 12:20:19

浅谈发散性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古人云:学贵善思;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触动其发散性思维,丰富其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即创造性思维或多问性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通过联想、比较、归纳,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智力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能力的特点是由一点想开,产生广泛的联想、想象,从而想到一个问题的各个部分,或从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它具有联想的自由性与广阔性,能令人思路开阔,应变性增强,使问题的解决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发散性思维可以应用在英语单词、句型、课文以及语法教学等方面。

一 发散性思维在单词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由一个新词联想该词的各种形式及反义词或近义词,可起到很好的归纳和复习作用。如在教学单词“safely”时,引导学生联想到它的形容词“safe”及其反义词“dangerous”,它的名词“safety”及其反义词“danger”,以及它的动词形式“save”等,通过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既避免了课堂上枯燥呆板的局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由一个单词联想到有多个词或短语,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这些单词或短语意思相同或相近,有的只是语气强弱不同而已。如“very”,“quite”和“rather”,可用“a very good student, quite a good student,rather a good student”或“a rather good student”等来表达“一个很好的学生”的意思。

第三,由一个单词联想到它的多个词义。如在复习“have”这个词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它的基本意思是“有”,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注意它与不同的单词连用时有不同的意思,如:have(有)some books,have(吃)supper,have(患病)a cold,have(经历)an accident,have(举办) a party,have(使)sb. doing sth.,have(不得不)to,have(度过)a holiday等。

第四,由一个单词联想到几个虽有相同含义但在用法上有本质区别的单词。如“look”,“look at”,“see”,“watch”和“read”,这五个词虽然均可译成中文“看”,但它们在实际使用上差别很大:“look”强调看的过程,后面不接宾语,常独立使用,意为“看”;“look at”强调看的过程,后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意为“看”;“see”强调看的结果,意思是“看见”;“watch”表示特别留意或感兴趣地看运动着的东西,意思是“观看,注视”;“read”指看书,意为“读”。

第五,由一个单词联想到相似而词义不同的单词。如“sometime”(某时),“sometimes”(有时),“some time”(一些时间),“some times”(几次)。

此外,在复习构词法时,也可以利用前缀或后缀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记忆单词。如以后缀“-ful”、前缀“dis-”、前缀“un-”衍生出来的缀合词等。通过这些形式的发散思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教会学生巧记单词。

二 发散性思维在句型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一句多说。在教授一些重点句时,可引导学生换成多种说法来表达同一意思。如在教学“Can I help you?”时,也可引导学生换成以下不同的方式来表达:“May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Can I serve you in any way?”

第二,一句多译(一句多词应用)。进行句子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前提下,启发学生用异形同义的词进行同义句转换。如“他花18块钱买了这本书。”可以有以下译法:“He spent eighteen yuan on the book.”=“He paid eighteen yuan for the book.”=“The book cost him eighteen yuan.”=“He spent eighteen yuan(in)buying the book. ”

第三,句式转换。在教授句子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或引导他们进行不同句式的转换,如肯定句和疑问句的转换,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区别及转换,以及一些词的特殊用法,如“hink”“suppose”等词在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用法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不同的句型来表达建议、请求、倍数、意愿、比较、原因、目的、让步、时间、方式等意思,可以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地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语法等,把语言学活。

三 发散性思维在课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通过课文的标题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可在刚进入新课文的教学时,就通过设计问题和任务来启发学生围绕标题和图片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课文的标题就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围绕标题进行想象的过程,也就是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细心学习的过程,如在讲授“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先让学生“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再“What do you guess the passage is about?”然后,从festivals一词散发,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中国的几大传统节日,再引入讨论西方的节日,最后引入当地的节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和调动。

第二,在课文语篇教学中,可抓住语篇中的“扩点”进行发散、扩展和必要的延伸,如在教学Loving our planet时,提出以下两个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探求思考:一是“What can we learn from text?”二是“Why is it wrong to cut down trees?”学生就会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可散发到:“We must plant more trees to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Protecting the forests is protecting ourselevs.”“Planting more trees can stop the soil from washing away by the rains.”“We have only one earth.”等。此外,还可通过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大意、复述、设问、续篇复述等,使学生根据原有知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和发散思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使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课文教学就不会是简单、枯燥、机械的内容讲解和语言分析,而是把课文当做语言知识教学和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材料,课文的教学也会显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就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课文,使他们感觉到学得轻松且学得快乐。

四 发散性思维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如果在语法教学中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此,语法教学可像课文教学那样通过设问,让学生围绕该语法全面思考,进行发散性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如在教学倒装句时,教师可以设以下的问题:“What’s inversion?”“What sentences with inversion have we learnt?”“Why is it used?”“How is it used?”“How can we learn it well?”先要求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再帮助他们概括、归纳、补充,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掌握语言的技能。又如,在学习“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as在其他从句及其作为代词、介词的用法。通过启发学生突破状语从句的框框,既使学生掌握“as”的多种用法,又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点,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 结束语

总之,发散性思维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利用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开动脑筋,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联想,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可避免课堂上枯燥呆板的局面,活跃课堂气氛。当然,教师在设置发散点时应注意学生现有的知识发展水平,要能吸引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有效地激活他们的内存,使学生的思维有效地进行迁移、发散。另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积极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营造一种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气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大胆畅想,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主动、更快、更稳、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上一篇:浅谈教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课程开发 下一篇:关于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式联片教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