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原则

时间:2022-08-02 03:07:31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原则

[摘要]刑事和解作为产生于西方的一种全新的刑事司法理念与制度,在我国的刑事司法领域中也已经开始实践。刑事和解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在司法实践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有罪答辩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和社会救助原则;程序正当性原则。

[关键词]刑事和解;原则;宽恕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25-01

一、有罪答辩原则

有罪答辩是刑事和解得以实施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如果就是否有罪的问题需要刑事和解来解决,那么,刑事和解就会增加一个事实证明和责任分配的程序。“而这样一个程序的复杂性,从证据制度与刑事审判庭审制度的客观现状就可以得到它的关照。”有罪答辩意味着加害人承认加害行为是犯罪行为,认识到了自己的加害行为对被害人的实际危害和对社会的危险性,已经构成了犯罪。是否犯罪不是刑事和解的内容。如果就加害人的加害行为是否犯罪还需要刑事和解程序来解决的话,那就违背了刑事和解的初衷了。刑事和解不关心也不确认事实,而是对加害人已经承认的犯罪行为作出反应,它的主要内容是量刑,提出具体的对加害行为的惩罚措施以及对受害人的补偿措施,而不是刑事审判。只有在有罪答辩的前提下,才有利于被害人情感的疏通,才能为案件的下一步解决提供可能的途径。刑事和解的初衷之一是为被害人提供疏通情感阻滞的渠道,如果没有加害人有罪答辩的先决条件根本无法达到预期和解效果。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涵。在对犯罪人进行定罪处罚时,不仅要考虑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还要考虑犯罪人所具有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以及是否是累犯,是否会再犯,最终确定适当的刑罚。相同的罪行、相同的情节应处以相同的刑罚。由于刑事和解制度的引进,加害人获得了被害方的谅解,司法机关会根据不同情形对犯罪人作非犯罪化或轻刑化、非刑罚化处理。相对那些不能或者没有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或者使用了刑事和解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加害人将无法享受到上述刑罚待遇,看似存在形式上的不公平,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刑事和解能否达成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与加害人的赔偿能力密切相关,难免又会令人产生以钱买刑的担忧。

实际上在刑事和解的过程中,加害人真诚的悔罪和积极的经济赔偿,都反映出其具有较轻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而同时对于被害人而言,接纳了犯罪人的赔偿和忏悔,对于其曾遭受到的经济损害和心理伤害是一种有益的补偿,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犯罪人犯罪的危害后果。所以就上述意义而言,经过刑事和解后,犯罪的危害后果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对犯罪人采用轻刑化或非刑罚化方式进行处理,符合刑法的公平原则,也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但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悬殊,不同的人犯同样的罪,可能会因经济赔偿能力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处罚结果,所以,必须将刑事和解后的刑罚轻刑化或非刑罚化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不能无限度的宽缓。

三、被害人宽恕情节法定化原则

加害人与受害人达成刑事和解协议并履行经济赔偿责任后,犯罪人得到了受害人的宽恕和原谅,该种宽恕和原谅应在对犯罪人进行具体的刑罚处罚时予以体现。1999年《全国人民法院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提出:被告人的民事赔偿情况可以作为量刑的酌定情节。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批复》中规定: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但是上述司法解释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仅仅作为裁量刑罚时的酌定情节,一是难以激发加害人参与刑事和解的积极性,使加害人感觉到即便是尽其全力进行经济赔偿以换取被害人的宽恕,但却换不来较大幅度的轻刑化或非刑罚化处理;二是难以适应刑罚个性化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发生在亲属、朋友、同学、同事及邻里之间等特殊群体之间的轻微刑事案件,案发后双方已经达成和解协议,被害人也极力要求对犯罪人从宽处罚,但限于法律没有明确赋予被害人求刑权,而只能由法院依据法律规定的从宽情节及幅度作出令被害人及加害人均不满意的处罚。

所以,为了提倡和鼓励犯罪人积极参加刑事和解,提高刑事和解的成功率,我国应通过相应的刑事立法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如果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得到被害人或其亲属的谅解与宽恕,根据具体情节,可以对犯罪人不,或者作为在裁量刑罚时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从而鼓励司法机关引导和帮助被害人或其亲属与犯罪人或其亲属就民事赔偿问题进行协商并尽可能达成和解,司法机关应鼓励犯罪人主动、积极的履行赔偿义务,并以真诚的悔罪态度换取被害人或其亲属的宽恕,从而达到减轻刑罚或者免于刑罚的双赢目的。

四、刑事和解程序正当性原则

程序正当性是实现实体正义的重要保障,但同时程序也具有独立的价值意义。根据正当程序论的观点,凡是依据合法和正当程序作出的结论,都是正当的并且应予接受和遵从。由于恢复性司法强调非正式、经协商对话为基础的程序解决犯罪问题的重要性,这就使恢复性司法先天性地缺乏对正当程序原则的关注,从而不可避免地对犯罪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造成损害。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本身就需要许多程序规则来对其进行引导;另外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还面临非常多的障碍,如果程序设计和适用不当,就会使刑事和解制度成为犯罪者逃避刑罚的工具,进而产生新的不公平,使刑事和解无法立足。所以,在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时必须对其适用程序性确立正当、透明的规定,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使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价值意义得以彰显。

上一篇:论个人财产婚后所生的增值收益之归属 下一篇: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