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用其他类降糖药研究进展

时间:2022-08-02 01:54:36

二甲双胍联用其他类降糖药研究进展

[摘要] 查阅目前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二甲双胍降糖药联合其它各类别降糖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二甲双胍联合其它降糖药比单纯运用二甲双胍或单纯用其他类降糖药作用明显。

[关键词] 二甲双胍;联合;降糖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183-02

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其特点是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对正常人血糖无降低作用[1],其可以减少胰岛B细胞功能的损伤,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主要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而降低血糖水平,对于肥胖患者还能减轻体重及胰岛素抵抗,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及体重指数,降低血脂水平,从而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二甲双胍是临床指南中唯一被推荐用于糖尿病全程的治疗药物[2]。目前,将其联合其他类药物降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近年国内外对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1 二甲双胍联合噻唑烷二酮类

糖尿病用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其通过高度选择性激动过氧化酶体增殖活化受体激动剂,降低靶组织胰岛素抵抗情况,目前临床上将其与二甲双胍联用已越来越广泛,现将其简单介绍。

二甲双胍联用吡格列酮:吡格列酮化学结构为噻唑烷二酮类,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减少肝糖的输出。 因此能改善肝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且对B细胞功能也有一定保护作用。吡格列酮治疗时主要安全性问题是体液储留,易造成水肿和体重增加。二甲双胍的降糖效应是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介导的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因此王丽红[3]将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应用。结果得出,通过不同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减轻体重明显优于吡格列酮,它是外周组织的胰岛素增敏剂,二者联用作用相加,不良反应抵消,是理想的用药选择。另外,张莉[4]通过二者联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不但可以降糖、降压、调脂,并可以减轻肥胖患者的体重,还可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加之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全方位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的各项代谢异常,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综上,联合用药有诸多好处。

2 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是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目前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其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胰岛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作用,降低肝脏内葡萄糖的产生。现将目前联用二甲双胍应用较广泛的代表药加以总结归纳。

2.1 二甲双胍联用格列美脲

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的长效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起效快、达峰时间2~3 h、降糖作用持续24 h,仅需服用1次/d,依从性较好,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可使血糖迅速达标,安全性好[12]。庞雪新[13]通过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的格列美脲治疗,治疗后的FBG、PBG以及HbAIc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充分说明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另外,Manuel González-Ortiz等[14]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得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作用优于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作用。

2.2 二甲双胍格联用列吡嗪

格列吡嗪属于促泌剂,与双胍类药物口服联合应用,可利用二甲双胍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不增加体重,低血糖发生率低,尤其适合肥胖患者,二者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加上较好的饮食、运动治疗配合,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可解除糖毒性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3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Huibert Hendrik Ponssen等研究证实,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可以改善患者的用药风险,并且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尽早联合应用胰岛素,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还可减少或者延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2008年David M指出,一种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将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现将不同种类的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降糖作用加以叙述。

3.1 二甲双胍联用甘精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21]是人胰岛素A链21位天门冬氨酸由甘氨酸代替,B链C端31、32位增加2个精氨酸,属于长效胰岛素制剂,作用时间长达24 h,且没有显著的峰值,其夜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针对2型糖尿病病因下药,即解决了胰岛素分泌不足,又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临床应用取得不错疗效[23]。

3.2 二甲双胍联用诺和锐30

因为患病时间长、胰岛素用量大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而二甲双胍有胰岛素增敏作用,有效降低空腹血糖,而因其可抑制食欲,从而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受体亲和力,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同时抑制肠壁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作用,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故在胰岛素剂量大时加用二甲双胍片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及控制体重。

4 结语

二甲双胍是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磺脲类药物疗效不满意时,可以考虑联合用药。现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将其与其他各类降糖药联合,对治疗糖尿病有重大而深远的意思,笔者对目前国内外将二甲双胍联合各类降糖药进行归纳总结,这些非双胍类降糖药与二甲双胍联合后,通过协同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些不但可以使降糖效果明显,并且具有降血脂、血压的作用,而且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当然,二甲双胍单独用药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厌食、恶心、腹痛、腹泻等,所以将其联合其他类降糖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就目前而言,应用单一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目标转向将各类降糖药联用降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目前是将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联用其他类降糖药进行糖尿病的治疗,这为下一步将其他类,例如说磺酰脲类降糖药联用其他类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设计方案,或者是将几类降糖药一起联用治疗糖尿病打下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红玲,张雪坤.二甲双胍的降糖外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22-1923.

[2] 杨海燕. 2型糖尿病治疗新理念[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5(2):55.

[3] 帕塔木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27):74.

[4] 庞雪新.格列美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171-172.

[5] Manuel González-Ortiz,Jesús F.Guerrero-Romero,Rafael Violante-Ortiz Efficacy of glimepiride/metformin combination versus glibenclamide/metformin in patients with un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J].Diabetes Complicat,2009,23(6):376-379.

[6] 谭子新,吴楠.列吡嗪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7):3642-2643.

[7] Huibert Hendrik Ponssen,Jan Willem Frederik Elte,Philippe bined Metformin and Insuli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vpe 2 Diabetes Mellitus[J].CLINICAL THERAPEUTICS/VOL,2000,22(6):709-718.

[8] White RD.The treat- to- target A1c approach to control type 2 diabetes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J].Adv Ther,2007,24(3):545.

[9] David M,NathaN,John B,et al.Medical management of hype ycemia in type 2 Diabete:A co 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J].Diabetes Care,2008,31(12):1-11.

[10] 凌振南.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80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116-117.

[11] 阮艳梅.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9):35-36.

[12] 樊丽娅,姜文芝.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68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8):4964..

[13] 高明松,郑承红,徐洁,等.诺和锐3O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3001.

[14] 闫凤华.二甲双胍片联合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古中医药,2011(11):42-43.

(收稿日期:2013-03-11)

上一篇:临床检测在三甲医院实用价值分析 下一篇:刍议急诊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