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1 11:41:34

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

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篇1

应对疫情不松懈

发源于墨西哥,已经传播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感染人数还在上升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有扩大的趋势。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部分初步研究结论:

其一,导致目前疫情的是一种以前在人或动物身上从未发现过的新病毒。科学家们预计人体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很低或根本没有,或者只限于年龄较大的人群。

其二,该病毒似乎比季节性流感病毒传染性更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二次攻击率一般在5~15%,而该病毒的二次攻击率高达22~33%。

其三,在当前疫情最严重的墨西哥和美国,出现了部分较年轻的人受感染的情况。而年轻患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是疫情暴发初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其四,原先身体健康的人在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患病症状一般较轻,而原先患有某种慢性病的人在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容易发病较重甚至死亡。

流感的特点是每年使成千上万的人患病,但鲜见死亡者为年轻人。但也有例外――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一个特点,就是病毒有能力杀死强壮的成年人。

法国医学史和公共卫生专家帕特里克・茨里贝尔曼对法国《世界报》说,“2009不是1918”,无论在预防能力上,还是在治疗水平上,都已今非昔比。

亦有专家提醒政府和公众要保持足够的警觉――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快速。4月底,美国只有11个州出现零星确诊病例,到5月20日,疫情已经扩散至48个州。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可能比较长。阿根廷和古巴发现的两个病例从发病到确诊超过半个月,如从感染时间算起,则可能更长。

比较乐观的消息是,根据现有数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死亡率尚不很高。美国卫生部门认为,随着疫情的发展,事情可能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厉害,致死率也比较低。

此前的4月27日、29日,世界卫生组织两次提高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将其从第三级提升到第五级。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流感大流行迫在眉睫,我们决不能松懈。

及时、科学、有效

在全球肆虐了一个多月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近日零星“闯关入境”进入我国后,各地各部门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的防控意识以及科学、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传播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四川、山东、北京等地的甲型流感患者大多数已治愈先后出院。

在内地首例甲型流感病例确诊的当晚,卫生部就紧急召开全国卫生系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传达中央领导有关指示精神,部署有关防控工作。

――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严防疫情扩散。在原有全国84家网络实验室和197家哨点医院的基础上,逐步将现有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扩大到所有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个地市相应设立1家综合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医院,开展季节性流感监测。

――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发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本辖区医疗救治工作预案,指定定点医院集中收治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指定急救中心(站)统一负责甲型H1N1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转运工作。

――各地医疗机构都要设立专门的感染性疾病或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就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也都紧急对防控甲型流感工作进行再部署,提出新要求,同心协力织密防控网络,全力以赴阻止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目前,有关专家研究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已印发各地。卫生部正会同民航局、公安部和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以及有关部门全力开展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将继续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口岸及交通检验检疫等专业技术防控措施和应对准备工作。

及时、科学、有效。我国政府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采取的种种举措,得到了各界群众以及国际社会的肯定。

《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说,中国在确认境内第一起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立即全面展开和实施精心策划的防控计划。而即使是在这起病例被证实之前,中国最高领导人就已采取了一系列高姿态步骤,表明中国将认真对待,尽一切努力遏制疫情。

各界努力加强防范

从4月30日一位墨西哥籍男子在香港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到现在,有数百人分别在我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或正在接受医学观察。这项查寻密切接触者并对其实施医学观察的繁杂工作,其顺利开展既凝聚着无数工作人员的辛劳,也离不开众多参与者的支持与配合。

曾经在上海临港新城的宾馆内接受7天集中医学观察的甘留明,日前已回到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家中。他4月30日与香港确诊患者同乘墨航班回国,当晚全家欢聚了一下,这样10余位家人也都接受了居家医学观察。

“政府这样重视防范工作,我们是非常理解的,也要以实际行动配合支持。”甘留明告诉记者,“一开始考虑到牵连了自己的家人,我心理压力非常大,但是在宾馆生活过得很不错,各项服务都非常好,我逐渐也理解了防控的举措,并感到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必要做法。现在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放心和开心。”

在中国,无论是已经或正在进行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还是广大普通民众,都对政府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表示充分理解并给予支持配合。

留学归国人员、在广州一家律师行担任律师助理的杨漾说,类似的举措在其他国家的同类活动中也屡见不鲜,“一些国家出于安全、防疫、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都会采取一些较为严格的管制措施。目前我国防控任务更加繁重,必须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我们能理解,也坚决支持。”

虽然目前国内出现了零星的甲型流感病例,但由于发现的都是输入性病例,加之政府对防控甲型流感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广大群众对下一步的防控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也让众多百姓消除了担心和恐惧。

流行病学专家、全程参与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表示,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完全做到零病例并不现实,出现一些零星病例并不为奇,关键是要坚持科学防控,加强全民防范意识。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辅导员胡刚告诉记者:“现在,校园里一切教学生活秩序正常,包括外国留学生、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们没有任何恐慌的情绪。”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6年前的中国了,对这些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得当,尤其是这次信息公开透明的速度让人吃惊,这就更让人放心了。”安徽大学法学院2005级学生李明星说,政府的快速行动已经在防控甲型流感中得到体现,“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战胜甲型流感。我们相信政府。”(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篇2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

1、年上半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1-5月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种353例,发病率为171.31/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9种265例,发病率为128.60/10万;丙类2种88例,发病率为42.70/10万。列前三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116例,占发病总数的32.86%;病毒性肝炎84例,占发病总数的23.80%;其他感染性腹泻63例,占发病总数的17.85%;

2、手足口病疫情情况:今年我县自4月5日发生首次报告病例后,我中心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的管理,严格晨检等制度遏制疫情的播散,没有积聚性病例发生,上半年共报告25例确诊病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3、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情况: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我国卫生部于4月30日宣布将甲型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县疾控中心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面防控。以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制定预案、强化应急技术及物资储备、增强疫情的监测报告等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了甲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截止6月30日全县排查登记出国人员56人,疫区入境人员12人,疫区入境人员居家医学观察管理12人,居家医学观察7天后,无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已解除居家医学观察。甲型流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1人,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措施,无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已经解除医学观察。全县无甲型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报告。

4、肠道门诊工作

根据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年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家侧计划》的通知(卫疾控[]46号)文件精神,全县自5月1日起,4家县直医疗机构和6家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开设有肠道门诊。截止5月31日共登记腹泻病人50例,其中县直医疗机构共登记43例,检索41例,检索率95.35%;乡镇卫生院共登记7例,茅坪场镇中心卫生院送标本到疾控中心检索1例,检索率14.29%。

(二)免疫规划工作

1、免疫“冷链”运转工作。今年常规免疫“冷链”运转2次,“九苗”接种7572人次,其中:基础免疫5907人次,加强免疫1665人次。“九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100.00%、脊灰糖丸99.66%、百白破三联疫苗99.48%、麻疹疫苗100.00%、乙肝疫苗100.00%、麻风疫苗99.47%、乙脑疫苗99.74%、流脑疫苗99.48%;乙肝第一针及时接种率为99.39%;加强免疫接种率为:脊灰糖丸99.67%、百白破99.74%、麻疹疫苗99.44%、麻腮疫苗100.00%、白破二联疫苗99.41%、流脑疫苗99.36%、乙脑疫苗100.00%。“九苗”实际接种率均在95%以上。

2、全县医保人员乙肝筛查与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为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态势,使我县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节约医疗开支,根据《湖北省卫生厅2006-2010年乙肝防治工作规划》,经县人民政府[劳社()53号]批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批准,疾控中心承担对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员进行乙肝筛查和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上半年完成乙肝筛查4784人,乙肝疫苗接种4100人次。

3、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根据《预防接种管理规范》中的《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方案》具体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上半年共报告预防接种副反应10例,无预防接种差错事故发生。报告的预防接种副反应进行个案调查10例,及时上报10例,及时率100%;及时审核10例,审核率100%;卡片填写完整10例,完整率100%。

4、预防接种门诊和接种人员资格认证工作。预防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人员每年要通过县卫生局考核、考试合格方能认证。今年4月县卫生局对全县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免疫规划知识培训、考试,考试成绩80分以上为合格,共培训57人,考试合格57人,合格率100%。根据《县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方案》对全县预防接种门诊和接种点进行了考核,8个预防接种门诊和3个产科接种点考核均合格,合格率100%。

5、生物制品管理工作。根据《疫苗流通与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县生物制品进行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县疾控中心建有冷库,专人管理,确保全县生物制品的安全、有效使用。全县“冷链”运转疫苗由县疾控中心用“冷链”运输车统一配送,专人负责,整个运输过程建立有温度监测。年我县一类、二类疫苗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入库和下发均在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和金卫信建立的《生物制品系统》按要求进行了数据录入,疫苗种类、入库、出库录入率100%。做到纸质账目、信息系统和仓库实物相符。冷库无过期失效疫苗。

6、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县预防接种门诊在完成了2005年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及安装完成预防接种刷卡系统后,年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也实行了金卡管理。今年4月金卫信公司为各接种门诊客户端软件进行了升级,所有预防接种信息均能上传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器。我县真正实现了目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微机化管理。

(三)艾滋病防治工作

1、艾滋病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今年4月份,县政府与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使相关部门明确目标明确和责任到位。

2、1-5月对2396人开展HIV抗体检测,检测出1例HIV感染者。

3、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娱乐场所195家,从业人员475人,均实施了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4、我县自年以来累计发现7例HIV感染者,目前管理的HIV感染者有5例,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每3月一次的随访,并对新发现的1例AIDS实行了抗病毒药物免费治疗,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四)结核病防治工作

1、县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了今年的财政预算,对我县今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了有力保障。县疾控中心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病治疗政策,使我县结核病防治政策与技术策略得到了全面落实。

2、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得到很好实施。年上半年,共接诊登记疑似肺结核病人583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4例,完成全年发现任务的55.83%(134/240);对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严格按照《指南》规定的化疗方案落实了免费抗结核治疗。年登记治疗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3.24%,疑似肺结核和肺结核病人报告率为100%,转诊率为98.61%,转诊到位率为77.93%;病人追踪率为100%,追踪到位率为96.42%。

(五)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查螺。开春以来,春季查灭螺工作便已展开,上半年螺情监测调查了两个乡镇,调查钉螺村7个。共完成查螺122.38万平方米,查螺任务完成率81.59%;调查环境786处,调查框数17740框,没有发现活的钉螺。

2、灭螺。对历史钉螺点旧县村肖家院子和安鹿村何家榜进行一次药物灭螺,灭螺面积共7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70%。

于5月份对旧县镇安鹿村何家榜历史螺点进行了水利工程灭螺,历时近1个月,投入资金15000余元,建U型渠72米,硬化地面20平方,彻底改善了钉螺孳生环境。

(六)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1、按照《湖北省碘盐监测方案》认真开展碘盐监测。我们随机抽取花林、旧县、茅坪、荷花、河口5个乡镇300户居民食用盐进行半定量检测,未发现非碘盐。共抽样300份,碘盐合格率100%。同时在抽取碘盐的五个乡镇共抽取尿样100份送到市疾控中心检验。

2、疟疾监测。在全县9个医疗单位开设发热门诊,于5-10月份开始,对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5月发热病人323人,血检322人,血检率99.69%,占全年任务的10.73%。

3、消毒杀虫工作。今年4月共对我县手足口病疫点荷花慧心幼儿园进行了终末消毒,环境喷雾消毒面积达750平方米,消毒后经采样送检均达到合格的消毒效果。

(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切身权益,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疾控中心职业病体检工作专班,按照体检程序认真检查。上半年我们对67家有职业危害的煤炭、磷化、硅石、铜矿企业共4134名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通过体检发现尘肺观察643人,检出率15.55%;疑似尘肺待定276人,检出率6.68%。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目标管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疾控工作,县政府在年初与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签订了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防治工作纳入到年卫生目标责任管理。一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防治、免疫规划、应急物资储备等专项经费,并逐步拔付到位。二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医疗基层,督导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明确提出防治甲型流感是项政治任务,要高度警惕、严密防控,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各个环节做到无缝对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确保全县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强相关部门联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我们建立了重大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和配合。每年我们与公安、民政、教育、农业、水利、工商、财政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通报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情况。特别是与农业部门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上,更是紧密联系、互通信息,及时掌握疫情。在与相关部门配合的同时,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疫情,相互通报疫情和信息,随时掌握周边县市疫情动态,必要时采取联合行动。由于我们措施得力,防范严密,如手足口病未在我县大流行。

(三)合理划分任务,定期督导检查

在年初,CDC就将各项任务科学合理的分配到相关单位和科所,在分配任务的同时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进度。定期进行督导检查,采用不同的督导方式。如用电话督导结核病防治工作,现场督导免疫规划、传染病、结核病等,以文件形式督导疟疾防治工作等。年县卫生局和县甲型流感防控指挥部组织由卫生监督局、疾控中心组成的督导检查专班对全县医疗机构、学校和幼儿园的手足口病、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三次,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随时督察。做到传染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不留漏洞。由于不同形式的督导,促使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普及防病知识

一是结合创卫工作,全方位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心健康教育所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承担起全县健康教育业务技术指导工作职责,全县现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40多人,按照《省级卫生县城标准》,结合贯彻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县全面展开。如各级学校均开设有健康教育课,各级医疗单位、社区、各行业及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经认真考核评选表彰出10家“无吸烟单位”。

二是县疾控中心根据季节性传染病发生特点办有宣传专栏四期;在甲型流感防控期间发放《致全省居民的一封信》共9万份、甲型流感预防与治疗手册100本,在网络上发送2篇宣传资料,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甲型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症状以及可行防护措施,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告诉大家甲型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了我县广大群众对甲型流感的恐惧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是利用卫生主题宣传日广泛宣传防病知识,增强民众的防病意识,提高防病能力,让他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在“5.15碘缺乏病宣传日”,由卫生局组织疾控中心、县盐业管理局、经济商务局联合在中百仓储门前举办了一场以“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消除碘缺乏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同时荷花卫生院、茅坪卫生院也分别在荷花镇凤翔宾馆和茅坪场镇中学门前设有宣传点。宣传活动中,市民踊跃观看展牌、展品,索取宣传资料,并现场进行碘缺乏病知识问答题答题活动,发放了活动礼品(碘盐、手提袋、围裙等),赠送碘盐200余公斤。我们还将80年代拍摄的碘缺乏病人的黑白照片20张贴上展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加强应急工作领导,提升应急队伍能力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应急组织。县疾控中心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与应对工作专班,加强对各类应急工作的领导。应急应对处置工作专班下设流行病调查组和疫情信息组、疫点疫区消毒与消毒技术指导组、检验检测组、宣传教育与后勤保障组。分工明确、责任到组、各负其责。工作专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负责24小时疫情信息收集和及时处理,专班工作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二是制订预案,加强应急知识培训。为保证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科学、规范、有序处置,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县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制预案》、《县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县突发人间禽流行性感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县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县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县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县血吸虫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预案》、《县甲型流感防控工作预案》等一系列专项应急处置预案,并将各类预案汇编成册,发放各医疗机构组织学习,保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做到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处置科学。

为提高疾控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疾控中心以例会、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县直医疗机构及乡镇疾控人员、个体医生及福利院院长开展应急知识和传染病知识培训,共培训160人。培训内容包括《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年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甲型流感诊疗方案(版)》、《甲型流感预防控技术指南》、《甲型流感疫情报告管理》、《甲型流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甲型流感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同时对各乡镇公共卫生人员进行了应急演练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专业人员应急技术水平,一旦发现疫情,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的要求,及时科学规范处置,防止疫情的扩散。

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根据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县疾控中心在原有物资储备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针对甲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储备了防护用品、消毒药品、消毒药械和应急箱、采样箱等。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应急演练,一旦发生疫情,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疾控中心着眼长,从安全出发,投入近4万元,在鸣凤镇双利村的孙家岗原血防站院内,新建一栋消毒药品专用仓库,建筑面积120多平方米,共3间。按照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标准,该仓库具有防潮、防盗功能,同时消毒物品可分类储藏。

四是建立完善网络直报系统,认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了覆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医疗机构的突发事件和疫情报告信息网络系统,按村卫生室向当地乡镇卫生院电话报告,县直医疗机构和卫生院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疾控中心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制度,实现了县、乡(镇)、村准确快捷三级信息报告联网。

县疾控中心配备一台专用电脑、2部移动电话和1部固定电话用于突发疫情处置,各医疗单位均配备有电脑。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如何进一步强化乡镇公卫部枢纽作用、村卫生室的基础地位和网底作用,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疫队伍有待探索和加强。

(二)疾控队伍急需充实

随着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期望不断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发生的任务不断加重,目前我县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比较匮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工作职能不断增加状况下,如何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是目前重要的困难之一。

二、下半年的工作打算

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妇产科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近年来抗生素药物研究进展迅速,品种繁多,既丰富了临床用药,但也给临床医生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造成了困难。目前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消耗了大量药品,也造成了临床耐药菌株的增加和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 [1] ,使病人治愈期延长,医疗费用上升,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笔者就我院妇产科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情况作了综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01年2~7月妇产科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200份,其中包括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妇产科病历,统计病人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出院带药)。

1.2 方法 主要调查病人入院诊断、出院诊断、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用药次数、联合用药等,并填写抗生素药物使用调查表,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龄、住院号、诊断、抗生素的种类、用量、使用时间等。

2 结果

2.1 抗生素使用疗程 在200例妇产科住院病人中使用抗生素的165例,年龄23~48岁,其中包括产科66例,妇科60例,计划生育手术病人39例。共用抗生素546个疗程,2730d,疗程1~30d,平均5d,且大多数以3~6d为1个疗程。

2.2 抗生素使用种类 在165例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共使用抗生素6个大类,30多个品种,其使用最多的是青霉素类,其次为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等)、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2.3 抗生素联用情况 在165例患者中,单用抗生素的48例,两药联用的90例,三药联用的27例。

3 讨论

我院抗生素的使用率偏高,多数是从住院开始直至出院止,不符合手术后1~3d即可,如无感染灶存在,手术后无需长时间用药的原则。临床上使用抗生素不做药敏试验,说明我院经验用药,盲目性用药较常见,针对性较差,未能按绝对适应证选药。因此容易造成药品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加。

联合用药主要以二联为主,一般以对g + 球菌作用较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联用对g - 杆菌作用较强的氨基糖苷类,或在此基础上联用甲硝唑或替硝唑,预防厌氧菌的感染。从前后时间对比上看,联合用药逐渐减少,单一用药逐渐增多,甲硝唑及替硝唑应用比较普遍。口服给药一般是喹诺酮类及硝基咪唑类。

用药疗程过短或过长,有些抗生素基本只用1d即被停掉。有的用药时间过长每疗程14d,不仅造成了浪费,也增加了不良反应。

由于妇产科生理部位特点,手术后护理不当容易造成感染,故预防性用药率较高,这样最容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加。甲硝唑可以用于预防腹腔和盆腔手术后厌氧菌感染 [2] ,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但由于此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笔者建议妇产科医生对哺乳期、妊娠期妇女要慎用甲硝唑,不要做为常规用药。

参考文献

1 杨威,秦庆芳.柳州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抗菌药使用分析.医药导报,2000,19(3):285.

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篇4

传染科是传染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在这里工作医务人员成为高危人群。多年的传染科工作经历,对影响传染科医护人员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加强防范意识,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健康[1]。

1 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传染料收治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等。临床上以肝炎、结核患者居多。肝炎中以乙型肝炎居多,其次为甲、戊、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为血液、体液传播,其血液、体液具有传染性,甲、戊型肝炎为粪、口途径传播,肺结核为呼吸道传播。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体检、各种侵入性穿刺、采集血标本等操作时,均有被感染的危险[2]。

1.2 物理因素:

影响传染科医护人员健康的物理因素主要为各种原因所致的锐器损伤,如针刺伤、玻璃伤。玻璃伤主要掰安瓿时被安瓿划伤、玻璃屑扎伤。针刺伤为从事诊疗护理操作时被污染的针头刺伤。美国学者统计,针刺伤感染或接触污染血液感染HIV的比率为0.3%,皮肤暴露感染HIV比率为0.1%,暴露于HBV血液、体液感染HBV比率为6%~30%,若HBsAgI(+)、HBeAg(+)感染的机率会更高,接种乙肝疫苗者没有危险性。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

1.3 化学因素: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甲醛。这些挥发性的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不良的影响。

1.4 心理因素:

医护人员整日工作在感染高危区,担心一旦因防护不当或意外职业暴露而造成感染,对自身的健康有一定的危险性,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厌烦情绪,久之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2 对策

2.1 在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实施标准预防措施。进入呼吸道传染病区要戴口罩。口罩能有效地阻止病毒和细菌的吸入,口罩以12~24纱布口罩为宜,4h更换,如潮湿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穿隔离衣:在肝炎病区进行体检及各种操作时,凡有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工作服可能时,要穿隔离衣,有污染手的可能或手部皮肤有破损时,要戴手套,接触病人后立即消毒双手,然后用肥皂认真搓洗双手2~3遍(包括脱掉手套)再用流动水肥皂再次洗手冲净;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保持病区的空气流通,病室空气每日以紫外线照射消毒60~120min,减少空气中细菌、病毒的数量,降低传染性[3]。病室床单位、地面每日用0.5%过氧乙酸或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试2遍,清洁区与污染区的物品不得交叉使用,污染物未经消毒处理不得拿回清洁区。接种乙肝疫苗。传染科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HAV、HBV、HCV、HIV指标监测,对HBV标志物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措施,有效率96%~99%。

2.2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操作,让每一个医护人员了解锐器伤的危险性,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防护制度,减少职业暴露:锐器的处理,对锐器物品的处理要非常小心,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用手弄弯或弄直针头,使用后的针头要及时毁形,放于专门的防水防刺的利器盒内。科室备灭菌纱布块,掰安瓿时使用纱布能防止玻璃划伤,不要徒手处理碎安瓿:建立锐器损伤报告制度,制定规范的职业暴露伤口处理程序,医护人员一旦发生锐器伤,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视损伤情况采取相应措施[3]。

2.3 科室制定详细的消毒制度,各种消毒液的使用说明、配制方法、注意事项、使用范围。配制时戴口罩、手套,病区内通风,降低空气中消毒剂的浓度,减轻消毒剂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消毒剂放在固定的不易碰撞的地方,使用后加盖[4]。

2.4 医院对传染科医护人员应多加关心,特别是他们的健康,应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他们提供健康体检;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护理操作规程,提供必须的防护用品和职业暴露后的防治措施,以减轻因有感染的危险而造成的恐惧感:领导层要多了解医护人员的思想状况、解决反应比较突出的问题,以解除他们认为得不到的重视而产生的抑郁情绪:改善工作环境条件、消除厌烦情绪、提高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杨玉莲,摘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

[2] 王海平,血液透析护士 职业性危害原因及防护体会[J]海南医学2002.13(7):85

[3] 齐学进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J],2006.4.1,61-70。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学分册

[4] 王爱霞,艾滋病、肺结核。临床医护人员培训指南,2004.7.5,1-21

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篇5

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预防为主、联防联控、及时处置”的原则,建立高效工作和快速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地处置,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二、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出现校内感染病例三类。

第一类是指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第二类是指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第三类分三种情况:

情况1: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情况2: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情况3: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2.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资、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4.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一支温度计。发现有出现感冒发烧症状的,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学校。

6.各班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向校医报告,学校在半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卫生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

8.加强门卫管理,实行校外人员进校登记制度。

9.实行学生、教职员工外出请假登记及回校报告制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配合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1.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对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加强晨、午检工作,加强对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

6.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保卫处负责)

7.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政府批准同意,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1.在卫生部门指导、协助下,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加强对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5.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6.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7.根据政府的决定,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8.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重点做好被停课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9.早发现、早诊治,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四、防控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并设专职联络员,负责日常的情况收集与上报。

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表)

领导组职责: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落实防控甲型H1N1流感措施,做好全校师生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学生因病缺勤要采取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师生做好室内外的教学、生活场所卫生,加强食堂管理和学生公寓管理;主动配合、协助当地政府和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快速处置校园内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因甲型H1N1流感疫情原因实施停课时,做好停课期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实行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建立督察制度和奖惩制度

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篇6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甲型H1N1防控负责人)

组员:*(负责甲型H1N1防控工作宣传)

*(负责日常教学中甲型H1N1防控工作)

*(负责食堂、宿舍甲型H1N1防控工作)*(负责食堂、宿舍甲型H1N1防控工作)

*(负责对全校师生的晨检、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

班主任(负责对各班学生的晨检、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及本班教室公共区的通风换气和消毒工作)

二、甲型H1N1流感病的预防

1、按照国家对甲型H1N1流感病的预防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通过校园广播、主题班会、黑板报、下发宣传资料等方式途径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的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教育宣传工作,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2、把好校门入口关,严禁校外无关人员(尤其是境外人员)进入校园,杜绝传染源进入校园。

3、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教室等校园环境进行经常性的消毒,同时坚持每天卫生检查制度,确保校园清洁。

三、疫情监测、报告和公布

1、疫情的检测

各班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午检,每天上报一次,对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必要时及时上报,采取措施。

2、疫情的报告

(1)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2)班主任发现发生或疑似甲型H1N1流感时,必须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并按要求向教文体局报告。

3、疫情报告形式

(1)如发现疫情各班必须迅速向学校报告;学校向上级报告。

(2)任何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流感疫情。

四、应急反应

发生疫情时,逐级向上报告,经防治机构诊断,并划分疫性等级,启动分级处理预案的同时,立即召开有关紧急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五、防控措施

1.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预案。划分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学校网站,让学生及家长了解H1N1流感基本常识和预防方法,认识感染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

3.坚持检查制度。每天严格执行对学生进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统计工作,有检查记录,不漏人、不差项。学生在家出现发热(超过37.5°以上)情况,督促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通知必须在家休息一周以上后持医院复课证明再到校上课。并及时上报到教委体美科和保健站,对这些学生,要做好跟踪调查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时刻同家长保持联系,掌握准确信息。对于在校出现的发热情况,要按预案来处置,切实落实“四早”措施,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流行病的防控工作。

4.做好环境卫生。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保持教室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温度适宜,清除卫生死角。

5.做好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每天各教室和办公室注意开窗通风。每天放学后对各室进行消毒,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班主任和年级处室负责人完成)。集中消毒时由校医负责。

6.做好食品卫生工作。按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规文件要求,加强对学校小卖部食品卫生的管理、加强对学校饮用水卫生工作的管理,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7.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认真落实体育锻炼一小时和学生减负工作,教育学生注意增加营养,注意饮食,保障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学校要根据情况开展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

8.做好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按照教委提出的“全面防控、有效控制”的要求,将手足口、水痘、流腮等传染病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列入到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按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全面防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9.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广大师生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经常使用肥皂和青水洗手,保持居住场所的开窗通风,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报告到班主任,并到正规的医院就医。

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篇7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按照“预防为主、联防联控、及时处置”的原则,建立高效工作和快速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地处置,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二、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为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出现校内感染病例三类。

第一类是指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第二类是指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第三类分三种情况:

情况1: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情况2: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情况3: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2.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资、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4.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学校为每个班配备一支温度计。发现有出现感冒发烧症状的,班主任要及时报告学校。

6.各班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向校医报告,学校在半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卫生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

8.加强门卫管理,实行校外人员进校登记制度。

9.实行学生、教职员工外出请假登记及回校报告制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配合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1.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对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加强晨、午检工作,加强对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

6.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保卫处负责)

7.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政府批准同意,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1.在卫生部门指导、协助下,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加强对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5.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6.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7.根据政府的决定,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8.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重点做好被停课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9.早发现、早诊治,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四、防控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并设专职联络员,负责日常的情况收集与上报。

学校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表)

领导组职责: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落实防控甲型H1N1流感措施,做好全校师生的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学生因病缺勤要采取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发动师生做好室内外的教学、生活场所卫生,加强食堂管理和学生公寓管理;主动配合、协助当地政府和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快速处置校园内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因甲型H1N1流感疫情原因实施停课时,做好停课期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实行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建立督察制度和奖惩制度

二甲感染科医生工作计划篇8

11月4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标志着我国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的统计口径转轨与国际衔接。此后,疫情通报中的死亡人数经历了显著的增长。

从微调到转轨

自5月初卫生部开始甲流疫情信息通报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通报的内容逐步发生改变,包含了口径的微调。

第一个阶段,5月11日之前,内地没有出现“甲流”确诊病例。通报信息如“截至5月10日8时,我国内地没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报告”。第二个阶段,5月11日至7月7日18时,通报中出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呈缓慢增长趋势。通报信息如“截至7月7日18时,我国内地共报告115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出院870例,280例在院接受治疗,1例意外触电死亡”。第三个阶段,7月7日18时至8月10日15时,确诊病例快速增长,但没有报告重症病例。通报信息如“截至8月10日15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234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2167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

第四个阶段;8月10日15时至9月30日15时,开始报告重症病例但没有报告死亡病例。通报信息如“截至9月30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1g589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14348例,重症病例10例,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第五个阶段,9月30日15时至11月4日15时,死亡病例出现并呈缓慢增长。通报信息如“截至11月4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5149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38644例。重症病例累计153例,已治愈43例,死亡8例”。

第六个阶段,11月4日至今,死亡病例迅速增加。通报信息如“截至11月30目,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92904例,包括境内90720例,境外输入2184例;已治愈73091例,在院治疗7253例,居家治疗12360例,死亡病例200例”。

突然出现的大量死亡数字背后,是甲流统计口径由微调发展到与国际惯例接轨。此前,甲流引发的并发症死亡未被计入甲流死亡病例,以至媒体出现过某患者“甲流已治愈但因基础性疾病死亡”这样的报道。11月初,并发症死亡病例的计入,使我国甲流死亡病例飙升,打碎了“中国人对呼吸道疾病抵抗能力强”的神话。

口径的转变

据媒体报道,11月下旬,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病专家钟南山对目前中国内地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数表示怀疑。他认为,按照一般的规律,到了监护室的重症病例的死亡率是10%,可是当时公布的死亡病例少于这个比例。

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主任刘爱民介绍,对于死因统计,世界卫生组织分为直接死亡原因、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11月4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通知》。在《通知》之前,我国按照直接死亡原因统计死因病例,比如某个病人因“甲流”造成严重肺炎,最后导致心脏病突发,死于心脏病,按照我国死因统计,这名患者死于“心脏病”,而不是死于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甲流”。

《通知》要求,凡“甲流”病毒实验室检测为阳性者,“甲流”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在一个连续的治疗过程(包括转院、转科,都视为一个连续的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无论有无基础性疾病,是否混合其他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均纳入“甲流”死亡病例报告的范围,也就是说,《通知》要求按照根本死亡原因来进行死因统计。

对于卫生部颁布《通知》来改变统计口径的原因,北京大学医学部钮文异教授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在《通知》之前,各地对于死亡比例的报告的标准不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某主任医生在接受采访时称,一直以来,地坛医院对于“甲流”死亡病例的统计都是按照“根本原因”进行统计。而其他医院情况有别。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新闻官陈蔚云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如果把“甲流”作为直接原因或者间接原因统计死亡,这之间很难划出清楚的界限,而把根本死亡原因作为“甲流”致死率的统计口径则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方法。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曾在《通知》之初指出,“这种新的死亡病例报告方法开始实施以后,短时间内报告的数还会快速攀升”。数据表明,截至11月4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重症病例153例,已治愈43例,死亡8例。截至12月7日,累计报告重症病例4328例,死亡326例。

对于中国“甲流”死亡统计口径的转轨,陈蔚云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世卫组织注意到中国的这个《通知》,非常欢迎中国卫生部采取这样一种全国性的统计口径,这种标准的确立能够规范中国各地对于与甲流相关的死亡分类和计算的统计口径”。

陈还认为,在《通知》之前,中国不同省份可能对“甲流”相关的死亡的分类采取不同的方式。“现在中国卫生部设置一个国家标准,这种标准对于分类和报告‘甲流’死亡人数是一个更为统一的口径,并且更可能反映到中国的实际情况。虽然实际的数字不可能被精确统计,但是这种统计口径的标准化将有助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和长时期内及时跟踪H1N1发展走向。”

数据出自何处

卫生部不断更新公布的疫情信息,数据如何收集?《凤凰周刊》记者了解的基本流程是:卫生部有一个庞大的流感监测网络,这个监控网依托于全国部级、省级和地方级多家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根据2009年5月12日卫生部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各个哨点医院定时统计流感疾病就诊人数和急诊就诊总人数,提交相关数据到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并且采集流感病例的呼吸道标本,送往各个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甲流”病毒的病原学检测,实验室病毒检测呈阳性被认定为确诊病例。

各省级疾控中心根据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报告,要定时分析监测数据,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获得相关数据后,向卫生部报告,由卫生部统一我国“甲流”疫情信息通报。

北京疾控中心相关人士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在“甲流”初期市疾控中心成立“‘甲流’疫情信息组”,处于应急状态,每天向市政府、市卫生局呈送“甲流”防控信息,目前该疫情信息组已经解散,市疾控中心已经恢复常态管理。

此外,各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标本应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复核,由卫生部组织专家组,结合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等证据进行诊断结果的确认,并统一疫情。

卫生部的疫情信息通报是我国“甲流”疫情的实际情况吗?“世卫组织全球病例统计结果是基于各个国家报告的统计数字。但是,我们知道,这些数字是不准确的,而且实际病例很有可能更高。”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官陈蔚云对《凤凰周刊》记者说。

“首先,不同的国家对‘甲流’相关数据统计口径不同。其次,许多国家现在已经停止计算和报告感染与死亡病例。另外,一些严重感染者并没有到医院就诊,或者,一些由甲流引起的死亡并没有被确诊为甲流死亡病例。”

上一篇:精神病医院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肿瘤科质控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