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企业的新产品开发

时间:2022-08-02 01:26:19

浅谈中国企业的新产品开发

一、研究背景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波及我国实体经济。同时欧债危机的爆发,现已波及多个欧洲国家,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利润大幅下降,全国出口受阻。同时我国在经过前期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后,多个行业产能过剩突出,竞争加剧,新产品开发重要性越发明显。

随着产品创新的日益深化。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已由原先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的竞争已进入自热化,由于产品和渠道的同质化,企业间恶性的价格战、广告战、促销战愈演愈烈,市场的残酷,让厂家、商家多年的商业诚信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其实,业内老板们都明白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一个行业没有突破,没有创新时,它将面临产业的重新洗牌。由于消费者需求、技术和竞争的快速变化,企业必须持续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环节,而如何选择适当的新产品开发战略,则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发展前途。

二、新产品开发战略现状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能够重视新产品开发工作,组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并能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重视流行趋势的研究,注重新型纤维及环保材料的应用,注重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注重产品周期的管理。但是,即使这样重视产品开发,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是陷入困境。

三、研究目的

本文希望通过提示中国企业采购与前期工作在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一个新产品开发的运行机制,还有就是企业对整个新产品开发战略的管理对于整个战略的成功率的贡献,来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对我们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战略能提供助力,帮助中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四、采购与前期管理对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影响

(一)采购对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影响

采购对供应商参与的程度、效果,对产品开发的成败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仅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棱心竞争力上,集中在少数最能为他带来效益的业务上,而要完成整个研发、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就需要不断从外界搜集新信息、定购原材料、寻求供应商,所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采购的参与[1]。

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促使企业生存观念和战略发生改变。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将核心业务以外的生产活动都外包给其他企业,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完成整个生产过程。Wynstra,Weggeman和WeeIe从经济、结构和开发三方面对采购的功能做了总结[13]。

经济方面:减少产品购买成本,降低物流费用、采购价格等,以节约资金,增强企业竞争力。

结构方面:构建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特别是对企业有特殊作用的供应商。让新供应商加入企业的生产队伍或解除与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以此改变供应链结构,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产品开发方面:提供外部信息,保证企业的生产技术与供应商和整个市场的技术水平相协调,鼓励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降低开发风险。

(二)前期工作对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影响

但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以技术为本,倡导由内到外的设计。当拥有了核心技术和资金的时候,企业往往不进行产品开发的前期研究工作,希望尽快把精力集中在只要保证质量就可以获得市场的产品概念上。这样的产品开发其成功率往往取决于机遇[7]。

新产品开发前期是指由识别产品机会到形成理想的产品概念的过程.包括识别机会、理解机会、把机会转化成产品概念、实现机会4个阶段。开发前期工作能为后期阶段制定详细的任务书,提前预见生产阶段、市场推广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第一阶段:识别机会

识别产品机会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新产品创意和构思的搜集与筛选。并以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为基础,确保最后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在技术、商业、财务等方面都是真正值得做的项目。但这一过程往往被忽视.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被消费者所认可。

第二阶段:理解机会

理解机会是指通过主要的和辅助的调查研究理解产品的价值机遇,把价值机遇转化为总体的、一般性的产品原则。

(1)通过观察和深入的访谈,了解用户的生活方式、体验和使用模式,分析归纳用户需求并预测其可能发生的转变。

(2)总结归纳产品的价值机会。价值机会是指价值的属性(情感、美学、形象、人机因素、影响力、核心技术和质量),构成了人们评价产品的标准。

第三阶段:把机会转化为产品概念

(1)发展尽可能多魄、直接或间接符合产品标准的具体的产品概念。

(2)对各个产品概念进行评价筛选方案。

(3)对最优的几个方案(个数视经费而定)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草图、模型、主要功能和技术问题的分析)制作模型。

第四阶段:实现机会

在项目获得批准后,各个部门分散活动,全面展开产品加工和市场推广工作。这一阶段属于从产品开发前期向项目全面实施的过渡阶段。

五、建立一个企业切实可行的新产品开发战略的运行机制

我们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开始雄心勃勃,希望这样做那样做。开发自己的新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但是最后成功的又屈指可数。虽然说万事开头难,但现在中国的现状是不管以后能不能成,先把项目上马再说,往往会形成很多的烂尾工程,白白的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最后又没有为企业带来利润。本文现提出以下一个简单的新产品开发战略的运行机制,希望能给企业一个启发,更好的结合企业本身去制定与之适应的一个可行的运行机制。

第一,可从企业的销售部门开发,由销售部门根据产品销售情况,市场分析调查,市场机遇的分辨,收集几种适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再由市场销售部门,将分析归纳的几种新产品开发机遇上报企业的管理层与董事会。

第二,企业管理层在听取市场销售部门的意见后,对此进行一个评估工作,做一个决策取舍的过程。

第三,将管理层董事会的决议,下发给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部门,要求新产品开发部门对新产品做出一个可行方案,相对的一个成本报告上交管理层与董事会。同时将新产品开发需要的原材料发送给采购部门,让采购部门给出一个原材的采购成本与原材料供给及时率的报告。

第四,采购部门依据新产品开发所需的材料,在市场上进行一个原材料成本与供给及时率和可用的供应商目录的报告,将报告上交给企业管理层与董事会。

第五,企业的管理层与董事会,在从产品的市场前景与新产品成本和能为企业带来的一个利润情况对集中新产品开发战略进行取舍

六、企业对新产品开发战略的管理

现实中有很多的实例,他有一个好的新产品发展战略,但实际是他并为给企业带来他预期的经济效益,多停留在表面,未进行实质性的改变与运行。因此,光有一个好的新(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6页)产品开发战略还是远远不够的,同时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一个运行维护的管理制度或模式去推动与监管。从而使之在预期的发展战略上进行,而不使其发生偏离,从而未能提供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采用积极向上的管理风格。作为企业的高级主管和决策成员,要乐于分担创造性带来的全部风险。作为创新者来讲,最需要理解和支持。管理者在创造性环境中具备冒险精神是完全必要的,应该奖励冒险.而不是惩罚和责备冒险失败者。

七、结语

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其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及其领先性上。特别是现代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

本文对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过程中可能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讲述了企业新产品开发在前期需要注意和准备的一些事项。分析了采购在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重要性,采购重要性的提升,大大节约了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与质量保证,提升了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

最后提示企业不要遗忘创新,忽视新产品的开发。在制定新产品开发战略时一定要根据自身企业,寻求适合自身企业的开发战略。在有一个适合自身企业的开发战略的同时,需要从管理与相关制度上,更好的服务于新产品开发战略上。

参考文献:

[1]王昌林,杨吉面.向新产品开发的采购管理[J].生产力研究,2010(12).

[2]李随成,李丽君.采购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理论综述[J].科技管理研,2007(10).

[3]韩士成.创新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7).

[4]甘伟.企业新产品开发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11).

[5]刘瑞军,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2010(2).

[6]Jonathan Cagan Craig M Vogel.创造突破性产品——从产品策略到项目定案的创新,2004.

[7]武鑫,干静.我国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前期过程探讨[D].2006.

[8]张旭华.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内外部知识整合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7).

[9]李随成,孟书魁,朱中华.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

[10]余正.产品开发的成功要素[J].经济师,2003(08).

[11]李定业.论中小型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方法和组织方式的创新[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1(01).

[12]KENNETH J;ROBERT B;HANDFIELD;GARY L A model of supplier integration into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2003(4).

[13]WYNSTRA F;WEGGEMAN M;WEELE A V Exploring purchasing integration in product development[J].2003(1).

[14]Alam Ian Commercial innovations from consulting engineering firms: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anovel source of new product ideas[J].2003(4).

上一篇:对品牌展会培育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