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8-02 01:13:56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些都告诉我们,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而课堂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能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加强对学生思维的综合训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发展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这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因为,课堂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拉近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共鸣,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并积极去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在情境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教学《九寨沟》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九寨沟神奇的画面,并在《神奇九寨》的音乐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想象那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的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想象那大大小小的五彩池呈现出的各种不同的形状;想象生活在五彩池边的人们过着怎样神仙般的生活……通过这些想象,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在学生的头脑中,还展现了一幅幅比课文中描绘的五彩池更美、更丰富的画面,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九寨沟的热爱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真正领悟到“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这样,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课堂就有效地促进了形象与语言的自然对接和互相转化,从而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

此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这样设问:“假如,你现在就站在九寨沟的瀑布脚下,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怎样来赞美它?”此时,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激发:“瀑布多么雄伟壮观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设运用平台,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的思维定式,善于把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并产生一些新设想、新发现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灵活地迁移运用各种概念、法则、原理、规律等,而且能举一反三。

教学《司马光》一文时,我们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用砸缸的方法救小朋友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心里可能还在想着司马光如何如何了不起呢。如果此时教师突然来个峰回路转,提问:“同学们,除了砸缸之外,你又没有一种既可救人又可保住缸的方法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教学《虎门硝烟》一文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改变课题,让学生思考: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经过一番思考和议论,学生最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题目:从时间上着眼,可以用《难忘1839》《牢记这一天》;从人物事件上着眼,可以用《林则徐销烟》《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从中心思想上着眼,可以用《伟大的壮举》《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样,学生思维就能活跃起来了。

三、引发学生争辩,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有矛盾的问题都很感兴趣,当问题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努力地去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可设置一些对立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时感到有所困难,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认真思考,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

教学《灰雀》一文时,当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们知道灰雀到哪去了吗?”学生齐声喊道:“是被男孩捉走了。”此时,教师可以故作不解地问:“人家小男孩不是说他没看见过灰雀吗?”“他没说实话!”学生又按捺不住地叫起来。“你们都认为灰雀被男孩带走了吗?你们有根据吗?”教师再次追问。就在这样的层层设疑中、在问题引起的矛盾冲突中,激起了学生在认知上的争辩……

如此设计教学环节,能引发学生的再次思考,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并采取科学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放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可用因素,立足可持续发展,科学地对学生加以培养、训练,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乐土。

上一篇: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下一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黎明》创作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