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5岁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2-08-02 12:33:47

影响5岁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摘要】根据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中关于5岁儿童龋病的调查情况,结合本院实际,分析影响5岁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多种因素,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口腔健康;5岁前儿童;影响因素

1我国儿童5岁前的口腔健康情况分析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高,5岁儿童患龋率与龋均都不断增高。农村儿童的龋病的流行状况要比城市儿童严重,通过对三个区域的调查都显示这种特征。就好发牙为来说,患龋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下颌乳中切牙。那么危害5岁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调查结果显示这与儿童的家庭环境、所在地区经济水平状况、饮食习惯、口腔治疗等都有重大的关系。

2影响5岁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因素分析

2.1地区因素:郊区和农村儿童龋病严重儿童所在地区是影响患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地区不同,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就会不同,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会有差别,在对待儿童的饮食习惯与口腔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差异。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郊区和农村儿童的龋病要比城市严重,都是影响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比如说农村家庭的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缺乏,态度不积极,很多儿童有含糖饮食习惯,也没有很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导致龋病率很高,是城市市区儿童的1.8倍多。

2.2家长文化程度因素调查显示家长文化程度与儿童的患龋情况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患龋情况就越轻,反之就越严重。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家长,其子女患龋病的程度要明显轻于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家长,因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多,能力更强,而且具有主动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意识和较强的应用操作能力,这容易让他们得到更多、更丰富、更准确的口腔保健知识,且对保护孩子的口腔健康持正面积极的态度。

2.3含糖食物的摄入的方法与频率调查显示患龋严重程度与睡觉前含奶瓶儿童的频率呈正相关。含奶瓶睡觉是一种不良习惯,因为奶瓶中的含糖液体与乳前牙会有长时间接触,这时期的乳牙刚长出不久,还没有完全矿化,很容易受到糖分的侵蚀。再有含糖饮料与食物等摄入的频率越高,儿童换龋病的概率就越高,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因为糖的摄入增加会令儿童口腔内的变链菌等致龋菌可分解底物增加,进而增加产酸,侵蚀了牙齿。在5岁儿童中,每天吃甜点两次及以上会比每天吃少于一次甜点的患龋严重程度高4倍多。因此应该在以后的口腔健康宣传教育中重视对含糖食物合理摄入频率的教育。

2.4主动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治疗龋病而不是预防经过多因素分析,5岁前儿童龋病有一个共同的因素是“过去一年有没有看牙”,但是结果却令人惊讶:过去一年接受口腔服务的儿童龋齿情况反而更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分析发现,原来只有15%的儿童是去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和预防性治疗,而85%是为了治疗已经发生的口腔疾病。即主动就诊是为了治疗而不是预防,只有当龋病严重了才带子女就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即使像巴西这种发展中国家,主动就诊中接受涂氟等口腔预防措施的也达到60%以上。

3加强5岁前儿童口腔健康的对策

3.1加强郊区与农村儿童口腔健康保障力度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低、家长学历低、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这些一般发生在郊区和农村当中,其家庭中子女的患龋率也高。这些地区是口腔保健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但却拥有很庞大的儿童数量。为此必须将口腔保健的公共卫生资源向郊区、向农村倾斜,构建郊区和农村的口腔保健队伍,加大资金投入。既要将口腔保健宣传教育走入乡镇、农村,更要走进每家每户。

3.2家庭干预策略家庭干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低龄儿童和学龄儿童干预策略。

3.2.1低龄儿童家长家长要尽早帮助孩子清洁口腔,培养儿童接受口腔清洁的意识,这些要从一点一滴的行为中去实现。比如每次喝奶后,用清水纱布擦拭孩子口腔,帮助婴儿提前感知口腔清洁;在孩子萌出第一颗牙后,就帮着婴儿刷牙等;基于含奶瓶睡觉的危害,睡前应尽量减少喂奶的次数,提倡多量少次;睡前不能清洁婴儿口腔的,应该在喂奶后饮用清水,达到间接清洁口腔的目的。

3.2.2学龄儿童家长学龄儿童这一阶段的身体和心智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养成自我的口腔清洁习惯,教授孩子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例如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对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教育,主要放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到儿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对儿童第一颗恒牙的保护,比如窝沟封闭,氟化物的应用;对于含糖食物的控制方面,家长可以记录儿童含糖食物的量和时间,指导孩子正确规划合理的摄入量,培养孩子自我口腔健康管理能力。

3.3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去拜访专业口腔医生龋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儿童治疗时的不适感也越少,将来对于口腔治疗的恐惧感也越小,同时疾病的预后也越好。但是很多家长没有主动定期带儿童看口腔的意识和习惯,直到孩子龋病发展严重了,才带孩子去看,这种被动就诊导致龋病发生率增高,且严重。所以我们应该向家长强调儿童龋病的危害以及早期治疗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去主动了解儿童的口腔状况。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上一篇: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不同术式疗效分析 下一篇:浅谈血管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