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化的建筑表皮

时间:2022-08-02 11:33:42

媒体化的建筑表皮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表皮作为信息符号载体的变迁历史,指出当前信息符号正浸入整个建筑表皮,改变了建筑表皮与信息的传统关系。信息符号与建筑表皮的一体化和传统实体信息符号虚拟化成为当代媒体化建筑表皮的两个重要特征。

关键词: 建筑表皮;媒体;符号;一体化;虚拟实在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history about architectural surface as a carrier of information symbol,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rel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al surface and information symbol has been changed when information symbol immerged into the whole architectural surface. Integrating symbol into surface and transferring material symbol into virtual are two important characters in the media surface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surface, media,symbol, integrated, virtual reality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1-0026-03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22843151

收稿日期:2005-11-30

作者简介:1965年生,工学硕士,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2004年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法国玛莱柯(MALAQUES)建筑学校做访问学者一年

纵观建筑历史的发展,图形、图案或各种象征符号被运用在建筑表皮上使之负载特定的社会信息、表达特定的意义,这一过程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常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意味着构成建筑的这组石头凝聚了“历史的信息”。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形态和公众意识的不同,所表达的社会信息类型也会有所侧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获得信息能力的提高,社会信息在建筑表皮上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如今,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正不断地浸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能轻易地获得大量的信息,信息的表达方式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丰富。在各文化产业中,视觉符号被大批量生产出来,在相当程度上泛化了的社会信息自然也越来越多地浸入建筑表皮内,使其具有媒体的特征,即通过建筑表皮来传播信息,本文称之为媒体化的建筑表皮。

1 建筑表皮作为信息载体的变迁历史

在建筑立面上附加雕塑、绘画或文字符号来传达信息的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古典的石建筑和东方木构建筑中。如用雕塑来装饰建筑,从古埃及开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希腊建筑物通常在檐壁和陇间板上,山花上和山墙的三个角上安置雕刻,使它们与建筑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既传播了社会信息,又完善了建筑形式;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外墙上彩色玻璃镶嵌《圣经》的题材图案,向许多没有文化的民众传达《圣经》知识。我国传统建筑非常重视利用楹联、匾额来强调建筑的主题,寓意深刻,富有诗情画意,而那些镌刻在建筑表皮上的诗文,无论在外形或尺度,还是所包含的文化寓意方面都处处表现出文化气质,尤如画龙点晴。

随着19世纪后期的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以及混凝土、钢、玻璃等新材料逐渐占据主流,再加上现代抽象艺术观念的影响,传统建筑中具象绘画与雕塑逐步被空间及体量构成所代替。现代派早期的建筑师们认为,建筑立面应尽量体现与内部空间的统一完整性;形式与功能、内部与外部应该是和谐统一,表现明晰的结构合理性,并且摈弃任何装饰,尽可能地剥落建筑的古典装饰符号,刻意淡化建筑表皮的存在,以消除表皮对功能传达意义的干扰。虽然勒・柯布西耶把建筑划分为体量、表皮和平面,但实际上建筑表皮在柯布西耶那里仍然是附属于体量,大多是作为限定空间的界面而存在。他认为:“建筑师的任务就是要使笼罩体量的外观做得生动有力,不能使这些外观变成仅仅是寄生虫,或吞噬了体量,为了突出自己而淹没了体量”①。这样的建筑表皮在信息表达上极易陷于贫乏和苍白,对此用信息论有关原理来解释,就是环境符号系统所载有效信息太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厌倦信息极少的现代建筑,希望建筑能够表达更多的信息。针对缺乏人情味、非个性化的“国际式”建筑风格的单一垄断,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建筑是第一个对此现象做出反应。后现代建筑师文丘里(Robert Venturi)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文中力主“装饰外壳”,他所设计的建筑大部分具有古典建筑的符号和结构特征,特别是在建筑表皮上使用大量的高低浮雕作装饰,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古典气息。后现代建筑在建筑的表皮上借用历史的传统符号、语言,使建筑形式更易被大众认知,具有很强的易读性。但它们不是思考未来,不是运用社会提供的新技术成果,转向过去,转向现代建筑以前的建筑立面上寻找灵丹妙药。

显而易见,古典建筑中,传达社会信息的各种雕塑、绘画、字体或其它符号一般是采用附着的形式添加到建筑表皮上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则剥落这些带有装饰的信息符号,用建筑体量与空间来传达抽象、隐晦的信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又恢复了古典建筑附加信息符号的方法,并利用古典符号作为文脉的连续。可以看出,建筑表皮与信息符号关系的两个明显特征:一方面信息符号是隐含某种意义的物质实体,是静态的;另一方面信息符号是被添加或说被巧妙和完美地点缀到建筑表皮上,成为建筑表皮附属物的。

2 建筑表皮与信息符号一体化

与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相反,当代建筑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最新的技术手段将各种信息符号置入建筑表皮,这些信息符号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已成为建筑表皮一部分,实现建筑表皮的某些物理功能,如遮光、隔热、视线遮挡等。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及合作者在1987年设计的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时,将27,000个铝制仿相机光圈形式构成的“快门”置入南面表皮的双层玻璃内。这些构件符号一方面具有阿拉伯穆斯林传统文化的图案特征,注释阿拉伯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这些光电单元与计算机相连,利用气控方式调节阳光光线通过其表皮的量。在这里,信息符号被置入建筑表皮内,成为建筑表皮不可剥离的一部分。

通过运用釉层、丝网印刷或在玻璃内置入全息薄膜,使建筑表皮具有生动的图像、叠印的文字和动感效果的信息符号,这些信息符号常常是满布于整个建筑表皮上,与建筑表皮合为一体,我们难以明显地区分哪部分是建筑表皮,哪部分是信息符号。赫尔佐格和德默隆(Herzog et de Meuron)在埃伯尔斯沃尔德(Eberswalde)技术学院图书馆项目中,通过丝网印刷将同一种图像重复印刷在水平玻璃和预制混凝土板上,产生了奇妙的外观和直述的表达方法,玻璃与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的表皮变成了具有连续节奏和同质性,只有从颜色深浅和质感的变化能体会楼层的变化。印有图案的玻璃变成了半透明,避免夏季太阳光的直射,把强烈的阳光变成了均匀的扩散光,符合阅览室的光线要求。

由上可以看出当代建筑表皮与信息符号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符号被置入或浸入建筑表皮内而不是以附加的方式粘贴在建筑表皮上,并常常是满布在建筑表皮上,最终成为建筑表皮的一部分,行使建筑表皮的某些物理功能,起到调节室外气候资源为室内所用。这种将信息符号置入表皮内而不是附加的方式,使得建筑表皮与信息符号成为一个整体,信息符号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纯装饰物:信息就是表皮,表皮就是信息,信息与建筑表皮一体化。

3 信息符号的虚拟化

在我们进入数字时代的同时,数字技术也正侵入建筑表皮,表皮被植入数字信息网,给出可以想象到的自由流动的电流、柔软的数字化显示和其它出现的技术。当前巨大的商业广告,露天的电子屏幕,无处不在的各种视觉媒体,电脑网络已成为人们接受和交流信息的主要介面。我们的视觉习惯,在以瞬间变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起到传达信息符号的建筑构件与材料正被各种虚拟的图像所代替。这个时代的许多建筑师运用镜面反射、图形投影等技术将各种图形、文字等信息投影到已屏幕化的建筑表皮,以此捕捉来自信息时代的精神,反映我们的媒体时代特征。

建筑师伊博斯(J.M Ibos)及合作者在设计法国里尔美术馆的扩建工程中(1992-1997),一方面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透明的玻璃幕墙与老馆庄重而华丽的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另一方面,利用新馆表皮上印有规则的镜面方点镜象老馆建筑的形象于其表皮上,形成虚拟的符号信息,并随时间和外界气候条件变化而变化,新馆建筑与老馆建筑间产生了有趣的联系。虚拟实在是对影像、声音等加以模拟而生成的人造物,但是它与传统的照相机、录像机和摄像机的不同在于,它不是通过单纯物理过程直接地记录下光线和声音然后加以再现,而是用数字、用抽象的数学形式、用模型,简言之,用符号来制作图像和声音,这种再现可以称为数字化再现。伊东丰雄在1986年设计的“风中之塔”就是将真实的外界环境,如风、噪音和城市之光,通过某种程序转换为信息注入建筑表皮上,灯光沿着圆柱体上下穿梭,并因风速变化和周围噪声的大小而虚实交替,以不断变幻的灯光奇景反映东京城市的特性。随着城市商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与深入,建筑表皮上的信息符号虚拟化将成为城市景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常常不是建筑的一堵墙或一个外立面,而是建筑表皮上的电子灯光、公告牌、液晶显示器所传达的信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种现象在夜间得到更明显的体现,形成城市夜色的主要特征。

信息符号与建筑表皮的一体化和传统的实体信息符号虚拟化成为当前建筑表皮媒体化的两个重要特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那些现在昂贵的用于填充液晶显示屏内的液晶成本将不断下降,以至于我们也能将之填充于双层玻璃内。液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其颜色、透明度,起到一种电控的遮阳;同时也能不断地发送信息,起到信息屏幕的作用。建筑表皮成为了信息的载体,真正实现建筑表皮与信息符号的一体化和信息符号的虚拟化。传统建筑的柱式、窗及其它支撑体在当代建筑表皮上正逐渐消失;一些传统立面要素语言:比例、体量、分隔,需要重新定义,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信息特征的媒体化表皮,必将扩展或突破建筑自身特有语言,改变我们对建筑模式视觉审美观。我们现在不仅是被建筑表皮所包围,今后有可能会被充满信息特征的建筑表皮所淹没。

参考文献:

[1] Christian Schittich. En Detail Enveloppes(Concepts Peaux Matériaux). Berlin:Birkh?user,2003

[2] Christian W. Thomsen. Sensuous Architecture. Munich ・ New York:Prestel.

上一篇:地下公共空间入口设计的心理分析 下一篇:现代设计空间与民族风格的传扬